
「台」語電視台 逍遙遊與巴別塔/馮建三
「催生台語公共電視台聯盟」是個新的組織,也是維基百科最新增加的條目之一,這從六月三十日查閱時,它所引述的材料,最早是十九日,最近是二十九日,當可知悉。 何以是台語公視台,而不是私人商業台?主要應該是新的電視台不容易賺錢,新的台語台,可能更難,亦即這是孔方兄在作祟。 More...

公廣媒體南進現在完成式!政府新南進還在想未來式嗎?
2016年中以後,新政府因為國際戰略的改觀,定義以對抗中國為基準(所謂否定過去共識),展開重新調整國際連結的網絡,自此提出了「新南向」政策(有別於1997年李登輝總統時代的前政策)。總統與負責政策的政委,都強調這次新南向迥異於過去以經貿政策的體質,轉而強化更多文化性的彼此瞭解,已達成更深入的合作實質。 More...

製播國會頻道 順勢壯大公視
蔡英文自PO臉書呈現在辦公室看試辦國會頻道的情形 製播國會頻道 順勢壯大公視/馮建三 據悉,談論多年、並從四月起實驗國會影音頻道的立法院,要將轉播國會議事過程,佐以製播若干相關新聞與評論的權利與責任,委由公共廣播電視集團(Taiwan More...

公視 從沒想過要當BBC
鄭自隆教授昨日在民意論壇說,我們的公視「一開始」就想成為BBC,造成公視現在有「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但是,這個說法剛好與歷史相反。一九九七年四月十六日,執政黨中央政策會論公視,外界認為這是要放棄建設公視。隔了兩天,可能是外界期期以為不可,執政黨有了反應。因此,新聞局長蘇起提出公視「小而美」的說法,得到「行政院高層支持」。 More...

寓教於樂的英國公共兒童頻道(CBeebies)
毛寶在看Octonauts/作者攝影 文/古淑薰 在英國唸書的這四年多,因為孩子的關係,陪著他看了許多兒童電視節目,其中英國BBC公廣集團旗下的兩個兒少頻道是我和孩子的最愛。因為其內容多元,節目設計與問答用語上非常鼓勵尊重小孩,再加上這兩個兒童頻道都沒有播放廣告,更是讓我安心且放心與孩子一起欣賞,一起討論。 More...

是時候了 讓國家媒體專業自主吧!
當中國的姓黨風波興起之際,臺灣歷來面臨的政治任命國家媒體問題也浮上檯面。本圖擷取自三立新聞畫面 文/羅世宏 台灣即將迎來第三次政黨輪替,部分國營/公共媒體高層人事異動的傳聞已經不脛而走。這幾乎已成台灣每次政黨輪替的潛規則。 More...

媒改聲明:敬告新國會、新政府,傳播文化正失溫 需要政策來急救
「社團法人媒體改造學社」聲明稿 四年一度的大選底定,新國會即將開張,新總統和新政府也似乎活力滿滿,一副蓄勢待發的模樣。我們樂見台灣政治版圖出現新氣象,但我們十分遺憾,關乎公民傳播權利、國家文化體質、資訊自由的傳播政策,卻仍如寒流過境、路倒街邊的遊民,持續失溫,少人聞問。 More...

請以實質政策催出選票!
各國公共傳媒支出,台灣敬陪末座! 文/林麗雲 大選在即,各黨莫不卯足全力搶票。放眼所及,主要手法是掃街拜票,造勢晚會及名嘴加持,希望能炒熱選情。但在選情持續加溫之際,政策討論卻持續失溫。正如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日前指出的,選舉中文化政策徹底 More...

歧見能被剪裁嗎?
記Cass R. Sunstein教授來台演講
正在與台灣讀者座談的Cass R. Sunstein。攝影/周宇修 文/周宇修 在雷震民主人權基金會的規劃下,今年的雷震講座邀請到哈佛大學法學院Cass R. Sunstein教授來台舉行四場的公開演講,以及一場簽書會與數個拜訪行程(註1)。主辦單位並在Sunstein教授訪台前舉辦了四場前導座談,演講內容多半環繞著 More...

以社會企業形構公共媒體的未來
上下游News Market新聞市集網頁 文/邱家宜 2014年卓越新聞獎第一次設立「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獎項頒給了十幾年來一直關心台灣生態農業與小農經濟的馮小非女士。馮小非與朋友們在2011年創立的「上下游新聞市集」,以媒介、銷售小農有機產品平台的獲利模式,支持起一個常態性的農業與生態專業新聞網站。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