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從內閣改組看我國傳播管理機構的調整與改造
⊕∮⊙◇★☆⊕∮⊙◇★☆⊕∮⊙◇★☆⊕∮⊙◇★☆⊕∮⊙◇★☆⊕
▉▊▋▌ 傳 ▍ 學 ▍ 鬥 ▍ 電 ▍ 子 ▍ 報 ▌▋▊▉
⊕∮⊙◇★☆⊕∮⊙◇★☆⊕∮⊙◇★☆⊕∮⊙◇★☆⊕∮⊙◇★☆⊕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從內閣改組看我國傳播管理機構的調整與改造
∮本周媒大事
∮傳學鬥論壇
電影不應只循票房邏輯
宋丁儀(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一個「助長媒體對電影生態無知與媚俗」的傢伙與心聲
薛懷琦
南方轉載(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esouth-community/m
essage/734)
∮鬥陣俱樂部
抗議世界日報打壓工會
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40&which=category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index.html
http://mypaper1.ttimes.com.tw/note/index1st.php?First_E=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2002/2/2第八十三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從內閣改組看我國傳播管理機構的調整與改造
在這次的內閣改組當中,新聞局長一職,由具有法律與經濟背景的
國安會諮詢委員葉國興出任,打破了過去新聞局長從外交體系或媒
體界出身的不成文慣例。另一方面,原本由新聞局長兼任的行政院
發言人,也成為專職,由台灣省政府副主席莊碩漢出任。隨著這二
項人事任命而來的,是外界對於新聞局職掌與角色定位的質疑。
有人樂觀認為,增設政府發言人,新聞局長就可以把全副心力放在
輔導與管理大眾傳播事業的工作上,這樣既簡化了新聞局的業務,
也可望讓新聞局成為一個管理傳播產業的專責機構。換言之,這是
為專責傳播管理機構催生的第一步。
也有人主張,新聞局長久以來對於傳播產業的管理成效不彰,就算
新聞局長不再擔任政府發言人,只怕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況且像
是電信總局負責電波監理,公平交易委員會主管市場競爭與交易秩
序的維護等等,都與傳播事業管理具有直接關係,這絕非強化或單
純化新聞局的功能即可,正本清源之道就是成立一個統合各項職權
與功能,類似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的專責機構。
對此,國內已有一些討論與規劃,像是成立所謂「電信資訊傳播委
員會」(TIBC)或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等等。儘管這些
機構在名稱與地位層級有所不同,但是效法FCC採取委員合議制,
以求決策的客觀與公正性,卻是一致的。而成立一個專業與專責的
管理機構,也是當前較居主流地位的看法。
只不過,負責重大決策的委員缺乏專業能力,是FCC常遭詬病之處,
如果全盤移植,可以想見未來台灣版的FCC也會面臨相同問題。但對
於採取特任制與任期制的委員而言,由於其主要職責在決定重大政策
,故要求擁有一定的傳播專業知識與技能,倒不如要求其領導能力
(leadership)與遠見(vision),還來得實際些。
這個部分牽涉到委員會的專業理念(或稱管制哲學)問題,像是自由、
競爭、解除管制、效率、公平、正義或接近使用等等我們耳熟能詳的
字眼,無一不牽涉到意識型態與價值觀的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在
這些意識型態與價值觀之間,有許多在本質上是相互衝突或難以調和
的。也就是說,要重塑我國未來傳播事業與環境的新秩序,必須依循
特定的專業理念進行,理念是否專業,就看能不能將彼此衝突的意識
型態與價值觀,做有效的取捨與組合,照單全收只會造成下游政策與
法規的紊亂甚至相互抵觸。至於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可由下層單位或
幕僚解決。換言之,未來的獨立管制委員會若是要發揮應有的功能,
必須將上層委員的專業理念與下層官僚體系的專業組織與能力做有效
的結合。
Our Questions:
1.你知道目前有哪些政府機構是與傳播管理有關的呢?
2.你認為如果要設置獨立的傳播管理委員會,選擇委員的考量因素有
哪些?
3.你認為這個獨立的傳播管理委員會的管制哲學應該是什麼?
4.如果將傳播事業的管理視為一種遊戲,那麼遊戲規則除了由公部門
與私部門來制訂以外,是否還需要有第三部門的加入?你認為哪些民
間單位或團體可以做為代表呢?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周媒大事
1.宗毓華轉檯到CNN,聽說有400萬美金的年薪呢,如果說這是專業的
認證也太多了吧,更可笑的是她在訪問國會領袖金瑞契的母親時套人
家的話,先謊稱說當時四下無人,然後讓人家說-金瑞契私底下說希
拉蕊是母狗,這樣的主播也值400萬年薪!
2.Bourdieu過世了,這位老而彌堅的左派學者針砭當代資本主義社會
不平等的精神,值得大家仔細回味。
3.3G執照6家搶五張,聽說標金已經超過300億了,哇勒,不是經濟不
景氣嗎?還是這其實是殺頭的生意,只要穩削不賠搶破頭也沒關係。
4.中天主播童中白移居上海,唉,有人說入戲的觀眾,沒想到也有入
戲的主播,上海熱讓沒到過上海的人像中了蠱一樣的前進上海,殊不
知那裡是由多少創業失敗者的屍體堆積而成的呢。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論▍壇 ▌ ▋▊▉
⊕∮⊙◇★☆
電影不應只循票房邏輯
宋丁儀(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筆者前陣子曾於南方電子報為文評論當今媒體對於國內電影生態的無
知與媚俗,並從「阿湯哥」來台所刮起的一陣旋風作為起點(http://
tw.groups.yahoo.com/group/esouth-community/message/722),而
獲得一位薛懷琦小姐撰文回應,但因為事後針對薛文的再回應,並未
於南方登出,因此,筆者想透過此論壇形式,再度談談幾個關於如何
看待影視產業的觀點。
首先,感謝薛文針對筆者前文所提出的回應,而能讓筆者能再次透過
論述釐清目前台灣電影的定位與問題。我想一開始薛文就以一個深切
自省的觀眾姿態,對號入座我文中所謂的「無知與媚俗者」,似乎並
未將原文中指涉的對象釐清,原文乃是針對大眾媒體在進行電影報導
時一味偏向單一觀點,以及好萊塢文化的集體崇拜進行批判,並未推
及閱聽眾,但若要從此現象來談閱聽人,至少筆者認為,閱聽眾成為
了媒體動員下的盲流。此其一。
其二,薛文當中顯示對文化產業採的「放任」態度,是筆者所無法苟
同的。所謂的「放任」態度是,首先,薛文將本土自製電影無法做到
像好萊塢電影那樣歸咎於:電影本身不具魅力讓觀眾看不下去,所以
才「琵琶別抱」擁抱好萊塢。但為何觀眾會「看不下去」?為何本土
電影會「不具魅力」?筆者認為這答案絕非單純地歸咎於「內容」問
題,而是長期以來我國政府電影政策失當與放任市場結構扭曲所使然
。當然,影視產品最終必須接受觀眾的考驗,這點不容否認,觀眾或
是消費的一端原本就是生產過程裡亟為重要的一環,但是以目前電影
產業而言,觀眾所能發揮的正面影響力似乎不敵政府政策(對外片的
積極棄守與對映演發行的消極放任)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來得至深且鉅
?況且,沒有政府良善的電影資源/支援與健全的生態環境,又何來
要求台灣電影「做到像好萊塢那樣」?豈非緣木求魚?故此,筆者質
疑的對象是政府的決策思考與執行,而非薛文所謂「台灣自己的電影
」。
再者,筆者所要強調的是,影視文化並不能完全以「票房」作為衡量
標尺。如果只是憑藉著「觀眾擁外片、棄國片」的邏輯,而要來針對
國片進行批判,或者引薛文所說,「對本土電影不敵通俗的好萊塢電
影感到痛心疾首,那麼心痛該適可而止,因為藝術電影本來就小眾」
來對國片低迷進行正當化,那麼這樣的想法,筆者須毫不客氣的指出
,則是完全遵從商業邏輯下放任影視文化自生自滅的想法(棄嬰式論
述),一如以收視率來衡量電視節目,難道最後最迎合觀眾口味、最
煽色腥的話題就最有存在的正當性?而小眾的、沒有票房保證的小眾
文化就得遵循商業考量任其萎縮或成為市場壟斷下的犧牲品?!
也就是說,只要在商業利益的考量底下,不管是國片抑或外片,只要
會賺錢的就是好片,而賺錢的邏輯則在於吸納廣大的觀眾群,就勢必
得犧牲內容中一方文化與歷史的獨特性,予以竄改或娛樂化包裝。(
迪士尼與好萊塢不就常運用「異國情趣」行跨國文化侵略?)
因此為顧及不「完全」以票房邏輯作為電影生存依據,法國電影輔導
政策就發展出兩套輔助措施:一是自動輔助政策,也就是端看電影的
「票房」從中抽稅,一部分上繳國家電影中心,另一部分則回歸製片
者手中,作為下部影片的籌製基金﹔另一項則是選擇性輔助措施,由
專業的委員會依據「文化」上的考量,專選所謂在市場上不具消費魅
力(或是薛文所指不具「趣味」的)、弱勢族群的或深奧難懂、實驗
性強的電影予以輔助,免於讓這類電影成為「不如好萊塢電影」的市
場競爭淘汰者。
可見,即使在商業邏輯下,賺足了觀眾荷包的人,也是有責任要拿出
錢來輔助其他具文化價值、但不具市場價值的電影創作,且回收部分
的盈餘轉而成為下部影片的製作經費。這兩套補助措施,一方面讓商
業片循市場管道不斷壯大,另一方面,也維護了少數製片者理想的創
作空間。這樣的制度設計,在結構上,才能保障電影致不受外力過度
扭曲下健全地多元發展,也突顯了,制度面的設計往往也左右了電影
內容的發展會「長成什麼樣子」,當然,之後才會有所謂的觀眾品味
或取捨的問題。
台灣電影當然需要好好深切反省(例如少數導演的孤芳自賞與得獎症
候),不過,國內觀眾已被好萊塢電影貫壞的偏食傾向,如何靠大多
數仍在工作崗位孜孜矻矻的電影工作者爭取回籠,從文化的角度重新
整頓制度和結構絕對是首要的。而如何看待電影等影視產業,是同等
於一般商品,以市場邏輯來詮釋?還是得多一些文化面的深層思考,
相較於前者,顯然後者更困難得多。
⊕∮⊙◇★☆
一個「助長媒體對電影生態無知與媚俗」的傢伙與心聲
薛懷琦
南方轉載(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esouth-community/m
essage/734)
像我這樣剛好在吃飯配電視的黃金時段,等著宋丁儀所謂「對電影生
態無知與媚俗的新聞媒體」播放親切又俊美的阿湯哥,在宋的標準下
,我可能會有兩項罪過:助長新聞媒體對電影生態的無知和媚俗,另
外就是我也成了對電影生態無知和媚俗的傢伙。
雖然我深深地反省了我對台灣電影傳播工業的無知,但是不懂為什麼
會嚴重到「相較於對好萊塢大明星歇斯底里式的崇拜,難道對好萊塢
電影絲毫沒有從文化主體性出發的批判思維跟反省」。什麼叫做歇斯
底里的崇拜?幾十年前,演梁山伯的凌波登臺、歌仔戲反串小生的楊
麗花作秀,觀眾丟金項鍊的、金鐲子的,把身家財產丟上台的才叫歇
斯底里的崇拜吧。現在,在危險場地開演唱會、握手會的小天后和小
天王的 fans,不顧踩傷人、缺氧昏倒、飛車追逐、隔窗握手和簽名
而受傷的事件時有所聞,還樂此不疲,這才叫歇斯底里的崇拜吧。在
機場跟搶阿湯哥的鏡頭、跟他握手、要簽名、把小孩給他抱一下、吃
飯配阿湯哥流口水,應該不至於歇斯底里吧。
像我這樣喜歡看好萊塢電影、買帳好萊塢行銷邏輯的人,聽到「絲毫
沒有從文化主體性出發的批判思維跟反省」,因為對號入座,不僅深
覺刺耳還覺得無辜。我只能說文化主體性是很難界定的,何況其中交
織的網路太複雜,由來自於荷、日本、中國文化、閩南、香港、原住
民文化、美國、法國、義大利……等等多國文化。不過,若真的要從
我的文化主體性來做批判思維跟反省,對象應該是台灣自己的電影工
業,而不是好萊塢工業。讓我最不解的是面對本土和好萊塢電影之爭
,為什麼最終是以受害者姿態面對勢力強大的敵人,不斷無效地試圖
批評敵人佔有強大的資源,而不反省自己為什麼做不到;不斷指責支
持者媚俗,而不檢討為什麼自己沒有魅力。
好萊塢電影原本就有經營百年以上的行銷方式,原本就比台灣佔了更
多優勢,除了一些未開發國家與某些封閉的中東國家以外,沒有哪一
個國家的電影工業不受好萊塢的威脅。面對台灣本土自製電影淪落到
只剩 0.4 百分比,電影工作者真的只能怪好萊塢太強勢、主管單位
無能,而不檢討媒體和觀眾是因為看不下去這些國片才琵琶別抱的嗎
?如果對「本土趣味」的台灣電影不敵好萊塢的「世界趣味」百思不
得其解,那麼有困惑的人應該對心中「本土趣味」的標準重新丈量了
。如果對「藝術化」的本土電影不敵通俗的好萊塢電影(雖然我對這
樣的分類百思不得其解)感到痛心疾首,那麼我想心痛該適可而止了
,因為藝術電影本來就小眾。
不論電影做為藝術工業還是大眾文化,或許有它的行銷優勢、藝術原
則、意識型態、千篇一律的敘事邏輯,或出乎常態的劇情,但更重要
的考慮因素是觀眾的接受狀況。為什麼大部分教育程度、成長背景、
性別、種族、階級和意識型態不同的觀眾都無法受到國片的吸引,花
錢到電影院消費國片,進而建立口碑?觀眾或許沈默,但是這也是一
種批判思維和反省國片的方式。而面對無話可說的國片,沈默是一種
強而有力,但許多電影工作者不察、也不肯分析的表達方式。
⊕∮⊙◇★☆
▉▊▋▌ 鬥 ▍陣 ▍俱 ▍樂 ▍部 ▌▋▊▉
⊕∮⊙◇★☆
抗議世界日報打壓工會聲援稿
根據來自美國勞工聯盟(AFL-CIO)會員「美國傳播工作者/報業協會」
(TNG-CWA)的消息,世界第一大中文報紙集團聯合報在美國發行的世界
日報,其位於紐約和洛杉磯分部的175名員工,因試圖籌組工會改善工作
條件,而遭社方打壓。
世界日報洛杉磯分部雇用了150名按時計薪的員工,2000年10月,由於再
也忍受不了低薪資、低福利、加班費不足、缺乏就業安全、以及遭社方
不公平對待,分部的員工加入了「美國傳播工作者工會/報業協會」。
2001年3月,世界日報絕大多數的員工在「美國勞工關係委員會」(NLRB
)的監督下,票選出出席「美國傳播工作者/報業協會」的工會代表;
同年4月,紐約分部的員工也在「美國勞工關係委員會」的監督下選出工
會代表。不過,世界日報社方不但拒絕承認經民主程序所成立的工會,
反而開始以解雇、威脅、賄賂、騷擾工會幹部的方式,試圖不讓工會運
作;社方並且也聘請一名「打擊工會」專家,對工會運動進行反制。
儘管世界日報非法解雇、裁減工作、威脅並騷擾工會幹部的情事,「美
國勞工關係委員會」正在進行調查,但聯合報系和國內其他媒體對此事
卻隻字未提。工人民主運動向來被資方視為眼中釘,媒體資方對於內部
的工人運動更視為洪水猛獸,因為他們擔心媒體工人運動除了會妨害其
利潤之累積,更會有同業擴散效果,也因此各媒體之間對於媒體工人運
動有不報導的不成文默契。
對於世界日報以各種手段打擊員工籌組工會之行動,我們除了表示最沉
痛的抗議外,也要譴責各媒體聯合打壓、封鎖媒體工人運動的行為。我
們呼籲世界日報應承認錯誤,並且尊重員工籌組工會之權利,拿出誠意
改善員工之各項工作條件;聯合報系也必須就打壓工人一事,對世界日
報社方做出懲處。我們也要呼籲其他媒體,公正處理媒體工人運動的新
聞,因為工人的怒火遲早都會燒到你們身上。
聯署單位:
傳播學生鬥陣、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媒體觀察基金會、敬仁勞工中心、
苦勞工作站、連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亞太勞動快訊社、世新大學社
發所助理教授陳信行、林正慧、陳秀曼
⊕∮⊙◇★☆
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40&which=category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index.html
http://mypaper1.ttimes.com.tw/note/index1st.php?First_E=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