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生鬥陣 電子報–冷看媒體報導公益彩券的一頭熱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冷看媒體報導公益彩券的一頭熱
∮本周媒大事
∮傳學鬥論壇
媒體漩渦 當代社會的發展危機
黃浩榮(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讀者投書
你「樂透」了嗎?
錢震宇(淡江傳研所研究生)
∮文章轉載
媒體公共化議題的死與不死
郭力昕(無盟執委)
∮鬥陣俱樂部
抗議世界日報打壓工會
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40&which=category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index.html
http://mypaper1.ttimes.com.tw/note/index1st.php?First_E=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2002/1/25第八十二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冷看媒體報導公益彩券的一頭熱
在告別了長達三十八年歲月的「愛國」時光後,台北銀行日前發行的
「公益」彩券,又在台灣的街頭巷尾掀起一陣旋風,而近來大肆炒作
煽色腥新聞的大眾媒體,在此之際更搖身一變成為公益彩券的最佳宣
傳單位,可說是集賭色於一身,果不其然是熱衷此道人士眼中的「極
樂台灣」是也!
撇開台北銀行全年預計自掏腰包的五億廣告投資預算不談,光從公共
關係的操作與效果評估觀點來看,這次的「公益彩券產品上市發表活
動」,可說是傳播相關科系學子必讀的成功個案;不但在彩券正式發
行前就有配合新聞稿營造出「千呼萬喚使出來」的上市氣勢,正式發
行後更有各相關公眾的正向反應報導;猶有甚之,還找來了政治人物
與知名公益人士共同為公益彩券的正當性背書;更誇張的是,大眾媒
體還大量自製公益彩券的「教學錄影帶」,從彩券的種類說明、投注
方式step by step、中獎密技大公開、求神拜佛全指南、促銷方案比
比看…24小時不斷的充斥在新聞版面與頻道中,儼然為台北銀行打造
了一個免費而成功的公共關係專案。
就大眾媒體的角度而言,報導公益彩券做為理所當然的社會公益活動
,鼓勵民眾行善之餘更有機會致富,真是何樂而不為;而介紹彩券相
關的周邊新聞,不過是提供民眾生活資訊,何來怪哉之有?
但是且慢;剖析近來大眾媒體對於公益彩券發行的相關報導,實仍不
脫新聞炒作的幾項公式,但更嚴重的問題,則是媒體大量複製發財夢
的報導,將簡化對於公益彩券背後運作邏輯的反省與討論。
既然要掛上「公益」之名,由政府作莊的合法博奕就得接受全民的檢
驗,瞭解資源的使用與分配;可是仔細檢視所謂公益彩券的發行與市
場運作邏輯,原本就位居於弱勢的中下階層與殘障人士,卻仍舊是這
場賭局中普遍的輸家;因為從彩券市場的參與結構來看,充其量不過
是在原本就掌握較少社會資源的中下階層中進行資源重分配,而且還
得從中供給地方政府社福政策的預算來源。這樣的邏輯不但無法撼動
貧富階級間的資源佔有差距,有違社福政策的理念,更為居上位者帶
來了更豐沛的資源劃分權力以及直接的金錢利益,說成「劫貧濟富」
真是一點也不為過。
我們無意於此辯證博奕除罪化的是非二元,畢竟這是人類社會恆久必
存的經濟模式之一,只是政府在博奕除罪化的過程與管理設計之中,
請不要套上「公益」做為正當化的煙幕,逃遁社福政策的責任與預算
編列的義務;而媒體在此其中的角色,也應善盡監督公共政策之責,
別再過度渲染一夕致富的美夢,追著每日漸增的鉅額彩金打轉,自甘
為公共關係操作下被動員的角色。徹底檢討公益彩券對社福政策的影
響與後續資源落實運用的監督,或許才是這波彩券熱背後,媒體最應
該報導的新聞。
Our Questions
1.您認為公益彩卷公益何在?
2.您覺得您真的能一夜經由彩券致富嗎?
3.怎麼樣的分配彩券獲利才算是公益?
4.您知道報章上的彩券訊息大多是經過刻意設計或者付費方能刊出的
嗎?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周媒大事
1.大家樂投胎轉世成公益彩券,雖然名為公益但是真的是看不到太多
公益的樣子,如果改為瘋狂彩券或是投機彩券可能更貼切。
2.中晚周日大改版,頭版是美女裸圖和八卦,正式向自己的兄弟時報
周刊,同父異母(同為商業體系但是不同集團)的壹周刊看齊,唉,
真是沒長進,好的不學盡學些沒什麼進步性的鱉招。
3.內閣改組了,聽說這次的內閣文化氣息很濃,不知道這樣是否意味
著新聞傳播資訊產業也會被重視為文化產業,賦予其文化應有的尊嚴
和保護,特別是在無線電視台的改革方面,期待新內閣能有「文化」
的表現而非獨重產業囉。
4.陳金讓轉任中天董事長,聽說這是為了防止中天日益橘化的因應之
道,哈,國民黨自己都橘化了不少,就別太在意中天了啦。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論▍壇 ▌ ▋▊▉
⊕∮⊙◇★☆
媒體漩渦 當代社會的發展危機
黃浩榮(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媒體文化提供我們建構認同、行為及世界觀的素材。」
–Douglas Kellner(註1)
近來,接二連三的政治人物性醜聞,宛若連續劇般在媒體上持續上演
。從去年底跨到今年初,一齣比一齣更加香豔刺激、疑雲密佈甚至不
堪入目。若依現行的的廣電法規檢視,則媒體提供的新聞內容早已逾
越「普」級的節目規定,甚至對於社會帶來負面影響。但是,卻似乎
不見任何學者專家出面議正,媒體監督組織也沒吭氣,更別提記者團
體出面要求自律。
這是一種社會的集體麻痺現象,一種對於媒介訊息被動地接受、大量
地餵食後所造成的社會性官能失調。在商營媒體的激烈競爭中,媒體
守門人所念茲在茲者,毋寧是「如何創造新的議題,維持競爭優勢」
。然而,當守門人不捨晝夜地暴露在大量新聞資訊中,對一切社會事
件 - 如偷竊、搶劫、火警、械鬥等 - 逐漸地司空見慣,甚至麻木不
仁時,所有新聞愈來愈無法滿足守門人的需求標準,「如何脫穎而出
」便成為各媒體最徬徨的焦慮。
放眼當前社會現況,政府跟著媒體走,警方跟著媒體走,大眾跟著媒
體走,但媒體卻徬徨焦慮而不知往哪兒走,這是當代媒體社會的發展
危機。所有媒體都在徬徨中觀望,一旦有媒體縱身而下,選擇道德標
準更低的事件為炒作對象,其他媒體隨即躍然而下,齊同搶食充滿色
情暴力的「新聞餌」(news lure),成為John Hulteng所喻之「食
人魚」;一旦啃食完畢、索然無味後,媒體又陷入徬徨中觀望,等待
下一個更血淋淋、更聳動駭人的新聞餌…又跳入啃食…索然無味..
.徬徨、觀望…,構造出一個向下脈動的螺旋運轉模式。
媒體的商業競爭本質,以及競逐新聞的螺旋模式,一個「媒體漩渦」
(註2)逐漸成形,無止盡地將整個社會的文化、道德、價值捲進混
沌黑暗,整個社會陷入持續的自我降化(self-degradation),日益
沈淪。媒體自身的麻痺,不斷擴增為大眾的麻痺。
就在一次次自我降化的新聞追逐過程當中,媒體不斷地在社會道德上
探底,不斷地拉扯社會規範的邊界。媒體漩渦將整個社會緊緊吸入、
深陷不已。媒體與大眾只有在取得新聞餌的同時,彷若吸毒,享受片
刻服藥的興奮快感;藥效一過,便再次陷入飢渴與焦慮,期待劑量更
重、效力更強的媒體春藥。
於是,我們每天的新聞,充斥著政治人物的性醜聞、SM性虐待、吸大
麻、4P性派對,這些非社會常態、甚至是病態的訊息、個人隱私,果
真符合任何公共利益?果真是閱聽大眾所引頸企盼的資訊?誠如
Kellner在前述引言中指出,媒體文化涉入整體社會文化的形塑,並
深刻地影響群眾認同、行為及世界觀的建立。在長期低劣的媒體文化
下,我們能夠希冀什麼理想的未來?
沈默的大眾,醒來吧。不要讓少數媒體的麻痺傳染為整個社會的集體
麻痺,不要讓「因為閱聽人愛看,所以我們播」這種倒果為因、蠱惑
大眾的迷思,成為媒體追逐大量羶色腥新聞的藉口。身為媒體社會的
一份子,我們有權利拒絕在媒體漩渦中沈淪,我們有權利選擇我們想
要的資訊,我們更有權利/力打造我們想要的社會、擘劃我們的明天!
註1:Douglas Kellner, 1995, ‘Cultural Studies,
Multiculturalism and Media Culture’In G. Dines & J. M. Humez
(Ed.), “Gender, Race and Class in Media”.Thousand Oaks: Sage.
註2:筆者這裡的概念,有別於Willis & Willis所提出的”media
whirlpool”,他們認為隨著媒體科技的高度發展,電視、廣播、通訊
等傳播工具彷彿融合為一個媒體漩渦之匯流。筆者則著眼於文化、社
會層面,認為媒體的商營本質與競爭模式構造出一個向下旋轉的媒體
漩渦,不僅阻礙了社會文化的提升,反引其向下(不等於「向後」)
降化。
⊕∮⊙◇★☆
▉▊▋▌ 讀 ▊▍者 ▉▍投▍書 ▊ ▌ ▋▊▉
⊕∮⊙◇★☆
你「樂透」了嗎?
錢震宇
打開近日的新聞媒體雖少了八卦惱人的情色光碟、性派對疑雲,卻又多
了全民瘋狂,能使人一夜致富的「樂透彩」相關報導,縱使仍有新任內
閣閣員的公佈、每次新聞都少不了的社會新聞,但都遠遠不及彩券熱的
新聞,其報導的篇幅及時間占整節新聞的三分之一強。除了介紹最近熱
賣的彩券和吉時樂外,還特別用專題的方式報導民眾如何求明牌、哪間
〝有應公〞廟香客不斷、哪種簽注方式中獎機率大,甚至傳說中的「神
桌」又重現江湖,開始左右轉、報明牌…
民眾倒也配合,一窩蜂地搶進購買彩券,開獎當天的投注站更是大排長
龍、一券難求,同事、朋友、同學、軍人、警察也都團結一致地集資來
大量簽注,無不想一圓發財夢,此雖名為「公益彩券」,又有多少人是
為了做公益、積善心來買彩券呢?大家恐怕早已想好若是中得頭彩,該
如何運用吧!其他人雖意不在簽注,卻也想跟正「火」的彩券〝拉點關
係〞,基層選舉候選人掃街拜票前,先簽他個幾注,或是到開出大獎的
投注站,沾沾喜氣;結婚的新人也開車先繞到投注站簽下樂透,若中了
那嫁妝豈不是也免了;連新閣揆的生日都可當作明牌下注,那以後是不
是要所有官員都先公佈個人資料,供民眾〝參考〞呢?若說現在台灣是
「極樂台灣」可真是一點都不誇張,只是這個「極樂台灣」不是按圖索
〝妓〞,而是〝按卡選號〞!
當下,媒體似乎沒有負起教育的責任,反而趕搭這班順風車,大賺樂透
彩。不但消失許久的「明牌報」又重新發行,連許多大報都相繼開闢新
版,報明牌、抓訣竅;連轉播樂透彩開獎實況的中天,也大肆慶祝當晚
十節收視率創新高。殊不知有識之士看到名為「新聞」媒體的媒體,竟
因轉播「博奕」而拿到收視龍頭之時,做何感想?
其實,這所有的背後不脫一個「利」字。「賺取利潤」本來就是資本主
義社會的本質。人人有希望,個個沒把握,誰又不希望花小錢賺大錢呢
?會形成此種集體迷思倒也不令人意外。只是這種博奕有輸有贏,而輸
家往往佔了絕大多數,在看了前二期的結果後,可以確定的是經濟結構
的上層(政府、發行銀行)已是最大贏家,中間的經銷商也穩賺不賠,
可憐的小老百姓幾已底定是輸家,也只能少輸為贏了。而〝報喜不報憂
〞的新聞、廣告、行銷媒體呢?看樣子也似乎朝「贏」的方向走去,但
會不會把「本」給丟光了呢?值得觀察。正如同黃霑歌詞中所寫的:「
讓我們開心的快活去,快樂的人生一切是遊戲」只怕這場遊戲的立足點
不公,而最後的結局是悲劇吧!
⊕∮⊙◇★☆
▉▊▋▌ 文 ▍ 章 ▋▍轉 ▋載 ▍▌▋▊▉
⊕∮⊙◇★☆
媒體公共化議題的死與不死
郭力昕(無盟執委)
台視華視公共化抑或釋股私營的議題,在擦槍走火的媒體效應下,進了
主流輿論的視線範圍。而在辯論之中,許多反對公共化的概念,是在不
求甚解(甚至缺乏起碼的瞭解)或「決心誤解」對主張者早已提出公共
化之具體可行方式的基礎下,就咨意地以標籤化的「新口水」動員(借
南方朔先生的詞彙),將「公共化」污了名、定了罪,進而再一次犧牲
了一項極其重要的公共議題與政策辯論。它立即的效果是,立法院反對
黨在朝野協商之後,要求投資或轉投資無線電視台之政府相關部會,需
於九十一年度預算結束前提出釋股計畫。
至此,一個原有機會發展出一套針對媒體公共政策之細緻討論的議題,
就如此地遭到缺乏理性基礎的反挫,與粗糙的政治性處理,而看似要封
凍終止。但是,關切建立公共性媒體的人或組織,當然對此現象既不意
外、也不會因此停止我們的訴求與努力;而擔心公共化議題已死的人,
可以逐漸發現,要宣判這議題的死亡,或許還不是時候。
近日在此版(91.1.17),法律學者陳榮隆、許忠信兩位教授對台/華視
公共化提出了「公益信託」的實踐途徑,以一方面實現公共化理想,一
方面以廣告為財源、但盈餘回饋節目製作以提升媒體品質。關於財源部
分,也是「無盟」早就提出的主張:我們在一年前印行的《無線電視公
共化可行性評估報告》裡即詳細表列,在實行公共電視制度的諸多國家
裡,舉凡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奧地利、丹
麥、希臘、愛爾蘭與加拿大,皆以廣告為最主要或相當部分的財源。但
不理會這些資料與具體作法、執拗於自己之矇昧想像的反對者,就堅稱
廣告收入與公共化是矛盾的事情。現在這兩位非「無盟」成員、非「新
御用」、非傳播學界的作者,提出了同樣的財源方案,這回應該看起來
比較理性可行、比較不「綠化」了吧?
針對那些一談「公共」就被污名、被虛無地宣稱「沒有公共、何來公共
化」的聲音,社福學者張世雄教授也於此版(91.1.14)為文指出,既
有的文化價值與生活傳統,並非什麼永遠不可改變的命運或決定系統。
(關於此點,我將於稍後多作討論。)此外,文化研究學者張錦華教授
(90.12.27.聯晚「聯合論壇」)更明確的指出,公共媒體是「一個各
種社會力量可以公開的、合於法治的進行角力的場域」,而非一個去政
治性的無菌室;因此,認為公共化就是政府化、綠化的在野黨,不但缺
乏見識與自信,也顯示了令人疑慮的論政品質。
不但媒體公共化的議題顯然未死,更有趣的是,就在輿論普遍認為公共
化不可行、不合適台灣的過去一個多月裡,台灣社會也同時經驗著媒體
事業在商業資本經營邏輯下所製造的愈加不堪的災難:從媒體讓大眾厭
煩至極的反覆折騰著璩美鳳事件、黃顯洲事件,到本地數個出版集團被
李嘉誠併購的買空賣空,我們沒有聽到那些公共化的反對者出來說明,
為何將台視華視釋股、加入已經過多的商業媒體惡質競爭行列,不會鼓
勵更多的全民狗仔文化,也不會帶來更多的外資併購,使台灣的媒體文
化內涵與主體性蕩然無存。
面對這樣嚴重侵蝕台灣社會的媒體現象,反對公共化的人無言以對,同
時(我假設)可能也一樣憂慮,然而他們卻依舊把建立公共媒介制度、
與我們每天在忍受的惡質商業媒體現象,當作兩個好像完全不相關的問
題,而繼續遲疑或反對媒體公共化。為什麼?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因
素。
首先,是源於「沒有『公共意識』、就無法/無資格談『公共化』」的
矛盾論述。台灣社會與人民確實大體上尚未建立公共/公民意識,這是
事實。但若這個事實就能夠使該論述的邏輯成立,那麼是不是說,我們
應該接受這是東方社會的宿命、不要存有奢念?或者,是否西方人因為
細胞裡天生帶有大量有利「公共意識」的基因,所以他們可以有公共媒
介、公共領域?但同樣是東方社會、甚至同受漢唐文化薰陶的韓國與日
本,都有舉足輕重的公共電視系統,為什麼又使宿命論無效呢?難道一
個給予「公共性」一些可能性的制度,不正是使「老百姓」逐漸透過練
習而成長為「公民」、繼而使公民與公共制度都相互成長的最好方式嗎
?
我也要反問,如果「公共」與「民主」都不是東方社會的產物,為何台
灣要勇往直前的實踐「民主化」?我們的民主化品質還相當的差,何不
轉向最合乎「東方社會」的李光耀模式的政治文化?美麗島人剛鋃鐺入
獄的二十年前,我們能想像台灣會有民主政治嗎?強人政治的十年前,
我們敢想像台灣能夠政黨輪替嗎?儘管速度與品質並不令人滿意,但這
些過去看似不可能的事,畢竟都實現了,台灣仍有緩慢進步與自我超越
的可能。既然更困難、複雜的政治民主化,我們都上路很久了,且並不
畏懼它的困難,而一個廣電媒介的公共化,我們卻視之如「不可能的任
務」,充滿失敗主義的、悲觀宿命的言論,這是什麼道理呢?
其次,反對媒體資源公共化,可能是源於媒體既得利益者的文化資本,
因媒體公共/理性論述空間的增加而相對削減或不在、而產生的「象徵
性權力閹割焦慮症」。是的,究竟是誰畏懼公共媒體的出現?在媒體完
全私有的情境裡,政治人或媒體人可以盡情的搞民粹情緒、將自己明星
化、或在言論上扮演上帝,而且還有不虞被挑戰的保護傘。在公共性的
媒體平台裡,一切言論意見皆可被容許,但是需要接受辯論與挑戰,不
能自己說了算,不能容許獨佔/寡佔的言論市場。這些長期未受到撼動
或均分的文化資本,因為公共媒體空間的開拓而必須重新分配,使原先
既得利益者的優勢狀態下降,至少不再那麼絕對。這當然會讓一些自信
不夠的人,產生相當的焦慮。
最後,反挫勢力的有效存在,是源於「逢扁必反」的政治文化,與陳水
扁/民進黨過度的現實、妥協性格。反對黨裡的一些政治人物,無視政
策內涵一律先反再說的做法,並非新鮮事,無須於此多說。(但這並不
表示,部分政治人物贊成釋股於財團,沒有除此之外的其他因素與考量
,只是無須做此利益動機的推測。)
比較需要指出並批評的,是陳總統與民進黨政府對待媒體政策縮頭縮腦
的妥協態度。陳水扁對媒體缺乏認識、沒有態度、更不敢染指;而即使
如此,依然被反扁者胡亂設定的議題與批評,耍得有如驚弓之鳥,一切
觀情勢、看(少數菁英代議的)「民意」風向,只會消極避開媒體問題
,不敢主動擘劃可長可久的良好制度。在過去一年裡,無線電視改造的
作,只剩新聞局長蘇正平在為一個陳水扁寫在白皮書裡、卻不願明確以
對的公共化傳播政策而孤軍奮戰。若一切政治作為與否,都剩下風向、
協商、成本計算,施政還有沒有原則問題?一個為了確保執政權而失掉
擔當能力的政府,還有多少可敬之處?
媒體朝理性與公共化的方向進行改造,決定了台灣的政治民主化工程與
社會進步,是否可以有比較令人期待的速度,因為所有的議題,都要透
過媒介傳遞、思辯、監督。比我們年輕的世代,其實早已展現了更多的
才能與理性能力,但是他們還來不及直接影響制度。我們這些多寡不一
地佔有資源、甚至決定制度的人,是否冷靜下來、負起責任,不需要在
已經夠多的媒體混亂與災難上,製造更多無法逆轉的災難,留一點空間
和可能給下一代吧。
⊕∮⊙◇★☆
▉▊▋▌ 鬥 ▍陣 ▍俱 ▍樂 ▍部 ▌▋▊▉
⊕∮⊙◇★☆
抗議世界日報打壓工會聲援稿
根據來自美國勞工聯盟(AFL-CIO)會員「美國傳播工作者/報業協會」
(TNG-CWA)的消息,世界第一大中文報紙集團聯合報在美國發行的世界
日報,其位於紐約和洛杉磯分部的175名員工,因試圖籌組工會改善工作
條件,而遭社方打壓。
世界日報洛杉磯分部雇用了150名按時計薪的員工,2000年10月,由於再
也忍受不了低薪資、低福利、加班費不足、缺乏就業安全、以及遭社方
不公平對待,分部的員工加入了「美國傳播工作者工會/報業協會」。
2001年3月,世界日報絕大多數的員工在「美國勞工關係委員會」(NLRB
)的監督下,票選出出席「美國傳播工作者/報業協會」的工會代表;
同年4月,紐約分部的員工也在「美國勞工關係委員會」的監督下選出工
會代表。不過,世界日報社方不但拒絕承認經民主程序所成立的工會,
反而開始以解雇、威脅、賄賂、騷擾工會幹部的方式,試圖不讓工會運
作;社方並且也聘請一名「打擊工會」專家,對工會運動進行反制。
儘管世界日報非法解雇、裁減工作、威脅並騷擾工會幹部的情事,「美
國勞工關係委員會」正在進行調查,但聯合報系和國內其他媒體對此事
卻隻字未提。工人民主運動向來被資方視為眼中釘,媒體資方對於內部
的工人運動更視為洪水猛獸,因為他們擔心媒體工人運動除了會妨害其
利潤之累積,更會有同業擴散效果,也因此各媒體之間對於媒體工人運
動有不報導的不成文默契。
對於世界日報以各種手段打擊員工籌組工會之行動,我們除了表示最沉
痛的抗議外,也要譴責各媒體聯合打壓、封鎖媒體工人運動的行為。我
們呼籲世界日報應承認錯誤,並且尊重員工籌組工會之權利,拿出誠意
改善員工之各項工作條件;聯合報系也必須就打壓工人一事,對世界日
報社方做出懲處。我們也要呼籲其他媒體,公正處理媒體工人運動的新
聞,因為工人的怒火遲早都會燒到你們身上。
聯署單位:
傳播學生鬥陣、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媒體觀察基金會、敬仁勞工中心、
苦勞工作站、連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亞太勞動快訊社、世新大學社
發所助理教授陳信行、林正慧、陳秀曼
⊕∮⊙◇★☆
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40&which=category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index.html
http://mypaper1.ttimes.com.tw/note/index1st.php?First_E=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