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一百四十期

⊕∮⊙◇★☆⊕∮⊙◇★☆⊕∮⊙◇★☆⊕∮⊙◇★☆⊕∮⊙◇★☆⊕
▉▊▋▌ 傳 ▍ 學 ▍ 鬥 ▍ 電 ▍ 子 ▍ 報 ▌▋▊▉
⊕∮⊙◇★☆⊕∮⊙◇★☆⊕∮⊙◇★☆⊕∮⊙◇★☆⊕∮⊙◇★☆⊕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蜂報」電子報的省思-
是邊緣戰鬥或是海市蜃樓

  

∮本周媒大事

∮傳學鬥論壇
市民社會的興起與亞當斯密〈上〉
張十七〈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媒體改造學社〈前無盟〉成員文

「退」而進步!
全球新聞自由指數與三退、公共化運動關係

賣了華視買台視?
一個只有『價格』無『價值』觀的錯誤政策

程宗明(媒體改造學社成員,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候選人)

∮活動轉載

請轉寄!請傳閱!請將反對美英侵略戰爭的聲音傳播出去! 

夏潮台灣史學術研討會

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40&which=category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ms10800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scs
http://tw.letter.yahoo.com/Social/scs.left/
http://gpaper.gigigaga.com/ep_publisher.asp?p=schlafen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index.html
http://mypaper1.ttimes.com.tw/note/index1st.php?First_E=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2003/03/21第一百四十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蜂報」電子報的省思-
是邊緣戰鬥或是海市蜃樓

90年代之後,台灣社運團體逐漸轉型,更多專業人士介入社運(
如過去無盟中的傳播學者)社運團體開始思索自己的主體,並透
過特定議題彼此連結。「社運」不再只以對抗國家機器為目標,
也開始與政府對話、協商,企圖影響公共政策的決定。在網路逐
漸普及後,社運團體多了一個傳播通道,透過轉寄信件傳播訊息
、利用網路連署塑造民意。近日有媒體報導,國內勞工、原住民
、婦女、身心障礙等弱勢團體,將以「結盟」的方式出發,結合
自由派學者,成立「蜂報」電子報,利用電子郵件方式推動社會
運動,並希望在總統大選發揮影響力,推動社會改革。

我們試著從四個層次來談「網路」媒體在社運中所站的位置。首
先,社運團體藉由信件群組的發送,進行內部意見的交換、討論
;更甚者,透過網路穿越地域和時間的距離,彌補不能隨時召開
會議的遺憾。其次,對於邊緣團體而言,網路是不昂貴、可實行
的資訊傳播途徑,社運團體得以掌控對外傳播的通道(比如說自
製發行電子報,達到宣傳和直接與民眾對話)。改變過去社運團
體必須透過報章雜誌等大眾傳播媒體發言,面對在傳播過程中可
能發生的各種對事實的裁切、對社運團體的誤讀、扭曲。

第三個層次談到集結號召民眾,今年2月15和16日的全球反戰示
威,全世界超過300個城市、近千萬人走上街頭,抗議美英等國
準備攻打伊拉克;參與這場全球示威的實際人數難以計算,但可
以確定的是,這場同步進行的全球示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
的一次。第四個層次我們先舉這次南韓總統大選的例子:網路新
聞OhmyNews.com,在這次總統選舉中,為盧武炫(Roh Moo Hyun)
扮演推手,當盧武炫的盟友陣前倒戈情勢危急的關鍵時刻,
OhmyNews.com的讀者,發出大量的電郵電話信息,動員親朋好友
,踴躍投票,終於轉敗為勝,盧武玄順利當選,南韓政治進入「
結束三金政治」的世代交替時期,這也表現南韓選民決定選擇走
出冷戰的世紀,不願再配合美國所主導對北韓強硬的政策。這是
社會運動從抗爭、爭取,轉而成為取得權力,進行輔選或反制,
利用網路民主推動社會改革。

社會運動的發展是一個社會改革力的重要指標,虛擬空間中是否
存有良好發展的社運空間,代表著一個社會的文化是否同樣擁有
網路資產。根據過去科技樂觀派學者的說法,資訊社會的潮流勾
勒出兩方面明晰的形象,一是新科技力量已成為經濟和社會變遷
之源;二是資訊社會的發展結果形成了政治運動和各種議論的場
域。但我們必須關注的是,落實在台灣,網路科技的新意對社運
的新意在哪裡?偏食資訊產業經濟發展,側重電子商務的台灣網
路,要如何形成多元意見流通的社運力量?台灣網路的普及,會
是一個為社運賦權的契機,亦或是另一個表面上邊緣運動發揮的
空間,實際上仍由大眾主流意見主導的海市蜃樓?這些問題,相
信在理論或者實踐層次上都是網路上的運動社群所急需面對的。

Our Questions

1. 你是如何關心社會運動的?有實際參與社會運動的經驗嗎?

2. 你認為網路會促進社會運動的發展嗎?它會怎麼促進社會運
動的發展呢?

3. 你會因為網路而更加了解社會動態嗎?請舉例說明

4. 你認為台灣網路的發展有什麼問題?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呢?

⊕∮⊙◇★☆

網路這項新科技帶來的衝擊小至我們的身體大至於整體社會,都給
予我們廣大的想像空間,是失落還是允諾,至今還沒有一個確定的
答案可以提供,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當微軟等網霸,使得制約彷彿
無所不再的時候,我們更應當思考,這片網路空間所提供給我們的
「權力」到底意味著什麼?

還有本週的論壇談的是「市民社會」,這四個字一直以來都是民主
運動或是進步力量所努力追求的,而本週與下週,張十七則將亞當
斯密此人物對此一概念的說法,作一爬梳,值得各位一瞧喔;還有
戰爭要開打了,別以為下一個被美國蹂躪的不會是你我,哥哥、姐
姐、弟弟、妹妹、爸爸、媽媽....一起來反戰吧。

本週的媒體改造學社〈前無盟〉成員文集,刊登程宗明老師的文章。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媒體大事

1. 連陸委會副主委陳明通說,北京當局對台灣媒體管控甚嚴,去
年台灣有三家電視台向大陸申請落地,一家都未獲准,基於禮尚
往來,既然台灣的電視都無法落地,新聞局就決定停播中央電視
台。他說,我方停播中央電視台,是平等互惠的考量,希望兩岸
能就此進行協商,經由協商解決,日後中央電視台還是可以復播。

小編短評
是啊,台灣的字典裡,碰到關鍵字北京、上海、廣州、江澤民、
胡錦濤、朱鎔基等人;我們的官員就會相當有志一同的頒布隔離
政策,趕快把水井的蓋子蓋上,看不到、聽不到,反正本土化嘛
,全世界都與我們無關啦。

2. 公視結合Kiss Radio聯播網,而東森則選擇與陽光衛視合作。
Kiss Radio董事長袁韻婕與公視總經理李永得昨天攜手合作,將
於周一至周五晚間7點聯播一節新聞重點提要;而東森電視自去
年7月以來,陸續在港澳、印尼、紐澳及菲律賓等海外地區落地,
昨天總經理張樹森又飛往香港,與陽光衛視總裁吳征簽約,達成
節目及廣告交流協議,這個月起,東森每天將提供16小時的節目
,透過陽光衛視頻道在北京、上海地區播出。

小編短評
東森不是早就全球化了嗎?看它代理的節目可謂包羅萬象啊,不
過進口得多、製作得少,可以見得,被全球化的現象相當明顯。
而且聽說由於大陸方面仍然嚴格管控媒體經營,因此,東森與陽
光衛視集團合資的陽光娛樂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個衛星頻道管理
公司,將從事廣告業務與節目製播,可見咱王董還真聰明,裡子
不行就先經營起面子業務來,果然是東森王董啊。

3. 聯合報系關切女性權益、提供托兒服務的特色,獲選勞委會所
頒發的「重視女性人力」及「托兒設施績優單位」。

小編短評
這個獎確實應當頒呢,善用女性的勞動力,是許多「進步」的工
業國家延續生產力的不二法門哩,而且您看看聯合報多有心啊,
還有夜間托兒所呢,家務和勞動完全的結合-剝削的極致莫過於
此啊。

4. 伊拉克戰爭牽動全球人民的心,年代新聞台為了這個近期影響
最鉅的國際新聞,已經完全備戰準備,並且隨時機動調整新聞的
播出與採訪來賓,提供最新、最深入、正確的報導。年代年後從
公視挖來東吳教授劉必榮,現任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外交部諮
詢委員及行政院顧問的劉必榮教授,擁有相當豐富的國際政治知
識,在他長期持續關注波斯灣情勢之下,帶給觀眾精湛詳盡的國
際觀點,讓大家能充分瞭解每日國際局勢變化。

小編短評
劉教授小心點喔,商業電視的邏輯您並非不知啊,您如果只能分
析波斯灣的哪裡駐著哪些軍隊、波斯灣的族群有哪些、歷史是啥
,還要不斷被美國訓練回台的大眼主播、以及斷斷續續的廣告打
斷,豈不糗哉。

以上是本週媒大事。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論▍壇 ▌ ▋▊▉
⊕∮⊙◇★☆

市民社會的興起與亞當斯密〈上〉
張十七〈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亞當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是十八世紀英國知名且
重要的經濟學者。他所身處的位置與時代,資本主義展頭露
角,推動人類進入下一個世代,不論在生產方式或意識形態
上均與過去有明顯不同。當然,這兩者彼此相依不可割離。
標緻著時代鉅變的,以霍布斯邦的觀點,是「雙元革命」,
也就是法國大革命與英國的工業革命。他聲稱,「…這偉大
革命,不僅僅是『工業』本身的巨大勝利,而且是資本主義
工業的巨大勝利;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
勝利,而且是中產階級或資產階級自由社會的大勝利;不僅
僅是一般意義上或『現代國家』的勝利,而且是世界上某個
特定地域(歐洲部份地區和北美少數地方)內的經濟和國家的
巨大勝利」(Hobsbawm,1997: p.4)。從留給後世的遺作中,
斯密對法國風起雲湧的革命運動未置一辭,也無緣見到其帶
給歐洲封建政制的破壞性威力,但他確實見識到工業革命的
無窮潛力。其傳世不朽的名著《國富論》(原名《國民財富
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則為這個時代下了一個堪稱精準的
註腳,或說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精神與運動規則,而
為後世自由主義派的經濟學者奉為導師。

斯密最著名的見解,當推「看不見的手」一說。雖然後世的
解讀和斯密的認識可能有所出入,但其主張大底是將市場經
濟視為一個能自行調節的系統,只要政府放任市場運作,就
能自然趨向能讓主要社會階級獲得適宜報酬的均衡水準。這
樣的看法,接近啟蒙運動最廣為人所接受的假設之一。啟蒙
哲人大多相信,任何事件都有一個自然歷程,除非遭受干擾
,凡事都會朝著那個歷程前進(Callinicos, 2000: p.24)。

這樣肯定社會發展不斷進步的信心,在斯密看來是並不單是
依據神聖力量的指引(像是早先洛克對個人自然狀態的信念
還是以基督神學為前提,因之抱持著對個人先驗的樂觀)或
才能高超的封建領主的擘畫,而是建基在個人的自愛心上。
他在《道德情操論》中指出:「毫無疑問的,每個人生來首
先和主要關心自己;而且,因為他比任何其它人都更適合關
心自己,所以如果他這樣做的話是恰當而正確的。」(Smith
,1997: p101-02)。乍看之下,此主張是一個極端的個人主
義,但斯密認為這並不與公共利益相違背,他在《國富論》
提到:「…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於本
意的情況下更能有效地促進社會利益。」(Smith, 1972b:
p.27)。此即所謂的「亞當斯密難題」,圍繞在個人的自利
心如何能促成集體的公眾福祉上。

不論斯密本人是如何意識,或說未意識到這個難題,他對個
人利己動機的信心是可以確定的(詳見後文)。因之,若說西
方世界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的成形,是掙脫自基督神學
與國家而獨立其外,則斯密學說賦予個人自利的合法性,也
就給予市民社會概念的開展一個認識的起點。如同鄧正來所
謂:「源出於對保護個人自由的思考以及對政治專制的批判
的近代自由主義政治思想,及源出於對市場經濟的弘揚以及
對國家干預活動的應對的近代自由主義經濟思想,都對西方
市民社會與國家在學理上的分野產生了影響。」(鄧正來,
2002: p.80)則斯密對政府干預的不信任及對由自利心驅動的
自由市場的頌揚,恰恰是在資本主義萌芽時期,推動市民社
會成形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

斯密的世界-重商主義與工業革命

一般認為,英國的工業革命始於18世紀中葉。因為各式機器
的發明,使得生產力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促成生產力進步的
動力之一,則是世界市場的開展。這就得關聯到更早期的重
商主義/殖民的時代。

重商主義產生於十五世紀,全盛於十六、十七世紀。肇因在
宗教改革後期民族國家逐一興起,使得舊有的、封閉的莊園
經濟體不得不一統於中央集權的政體之下。當時他們為了鞏
固自己的國際地位,皆致力於國家之強盛,並力圖通過政治
、經濟、軍事等手段擊敗競爭對手(晏智傑等,2000: p.17)
。十五世紀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旅,即是受到當時英國伊
莎貝拉王室資助,而西班牙、葡萄牙也陸續推動大規模的海
外探索與殖民運動。至此海外貿易的推展益發勃興,不單是
早期對新大陸黃金的掠奪,布疋、香料等有價珍寶的輸入與
再製品的輸出,也為當時的王室們所看重鼓吹。

重商主義時代,標緻著兩個新興的現象,一是商人階級的興
起,二是現代國家形式的出現。二者都代表了經濟力在古老
寧靜的封建世界中拔地而起。

當時海上貿體系迅速發展,貿易額和貿易量大大增強,商船
環繞地球航行,給大西洋北部的歐洲商業社會帶來了利益(
Hobsbawm,1997: p.29)。通有運無的商人,在當時逐漸取
得社會中的重要位置,而與舊式的封建貴族勢力相互為用,
甚至有能力憑籍此一階級的能力打造像是利物浦(Liverpool
)之類的大港城市,並在有利可圖的政府職位上攫取財富(前
引書: p.29),因之逐漸取得了實質上的政治影響力。意即
此一階級(當時商人富甲一方,非屬現代概念的中產階級)便
自舊有的權力結構(基督神學的、封建貴族的)中突起,雖然
更多時候他們可能是相互結合的。

而現代國家形式的出現,則是因為為了保護殖民利益與財富
積累的途徑不受他國侵略,所以常備軍隊的建立對當時的王
室迫在眉睫。當時貴族的家族勢力/經濟能力再也無法負擔
因連年征戰與抵抗侵略者的龐大軍費支出,因之必須求助於
有效的稅賦制度,也就是建立科層機構的財政部門。哈伯瑪
斯指出,如此造成的是王公個人的財產與財產的分離,對於
人身統治關係的客體化具有典型意義。也就是說,封建貴族
自國家的經濟結構中分離,使現代國家形式的科層化行政機
構逐漸成形。

而兩種新興現象的意義,在於追逐資本積累的動機開始作為
一種普遍精神,國家為了資本積累而必須針對經濟行為加以
規範。這樣的效果,哈伯瑪斯認為「作為一種非人稱國家權
力的自然結果,產生了市民社會,以前被限制在家族經濟框
架之中的種種能動性和依賴性,現在走出這限制,露面於公
共領域。」(Habermas, 2002)。個人的經濟行為便得以網絡
的樣貌呈現,擺脫了過去莊園經濟自給自足、縱向供需的特
性,代之以大規模的橫向聯結,互通有無。而逐利動機的普
遍化與合法化,另有一重要原因出自於韋伯(Max Weber)的
解釋。韋伯在其名著《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指出,
世俗的努力也可與神聖的目的相結合,不通過舊有教會的儀
式典章,商人/製造業業主積累資本與勤奮不懈可亦可榮耀
上帝。Seligman亦認為,通過廢除外在強制規範的救世神學
的效力,喀爾文教把對上帝法律的自願服從視為基督徒生活
的唯一真正基礎(Seligman, 2002: p.71-72)。便使得舊有
的羅馬教會對商人及賤買貴賣的憎惡,並對此種行為加諸的
懲罰與規訓失了效果。至此,擺脫舊有神學緊箍的市場制度
才得以健全起來。(Heibroner, 1983: p.29)

世界市場的興起與民族國家彼此競逐此一市場的努力,成為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的主要動因。當時認為無限制自海外尋求
黃金輸入的才是國家致富之道的重商主義信念,逐漸轉變為
視勞動為財富的根源,而由法國的重農派經濟學者所揭示。
據霍布斯邦指稱,促成人口成長的農業改革先於工業革命,
而提供了工業發展所需的勞動力(Hobsbawm,1997: p.70-71
)。雖然重農學者認為土地上的勞動是財富根本之說有誤,
但指出黃金不過是交易中介而無益於資本積累之說,確有其
歷史價值。當時藝匠變成了製造商,農人逐漸離開田地而變
成了工廠人,原農作用的土地用以豢養羊隻以利織造,製造
業者發明了增進生產力的機具,如紡紗機及蒸氣機,並促成
了大量勞動力的需求與日趨精細的分工。而中產階級則瘋狂
地將尋找投資機會,為的是求取更多財富!斯密觀察到了諸
般變革,總前人之說而提出了他的經濟理論。

∮媒體改造學社〈前無盟〉成員文

「退」而進步!
全球新聞自由指數與三退、公共化運動關係
程宗明(媒體改造學社成員,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候選人)

陳水扁總統將於近期宣佈貫徹「黨政軍退出媒體」的競選政
見,要求民進黨公職人員必須全面退出媒體經營;該黨強調
除了配合即將進入二讀的廣播電視法修正外,更提高道德標
準要求民選公職人員也要遵守,因為這是法律無法規範到的
領域。對於長期希望黨政軍退出電子媒體經營的社會輿論而
言,是一項進步的行動。台灣內部改革其實也與國際局勢發
展有密切關係,讓我們由「記者無疆界」(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於去年底首次公佈的「全球新聞自由指
數」(Worldwide Press Freedom Index) 談起。

「記者無疆界」為國際性新聞組織,透過近一年的事實調查
與問卷蒐集專業意見,得到有效評估,排出全球139個國家
或地區的新聞自由指數,以比較目前新聞自由的景況。這次
調查,以記者報導新聞的外在環境與媒體機構內部影響為主
要參考點,所得出的排名結果有兩項最值得世人驚訝:一為
名列第40名的義大利、再為名列第17名的美國,因為該兩國
皆是民主先進的7G俱樂部成員。

首先義大利的排名,遠退於歐盟15會員國之末,其他14國甚
至皆在30名以內。記者無疆界組織認為義大利落後的最大原
因,就在於黨政介入媒體。Berlusconi上任總理以來,不但
透過新任命的公共電視總經理,封殺不利於他本人的報導與
節目,開除記者與主持人,同時完全無意放棄他在自己私營
電視網Mediaset集團的所有權。更有甚者,他建議拍賣三個
公共電視台的兩個頻道,在下議院中阻擾「利益衝突法」的
通過,好讓他繼續掌握全國兩大媒體集團。Berlusconi就是
「民選的公職人員」,想擴大佔有的就是商業性的電子媒體
,商業媒體報導不同政黨失衡的情形也是最嚴重的。可見立
法要政治人物退出媒體是多麼重要,總統Ciampi以該國罕見
的憲法行動,於去年7月主動提出書面法案,要求管制多媒
體與電子媒介,以保障多元與公平報導的傳播產業。

次來美國名落17,甚至輸於獨立的前南斯拉夫斯洛維尼雅共
和國、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主要原因在於911事件之後,
布希政府加強安全管制限制記者採訪,同時許多記者因不肯
透露消息來源而遭逮捕所致。該國的情形其實更為詭異與複
雜,表面上看起來在緊縮媒體表現空間,但同時卻在放寬媒
體經營限制,其實兩者是一體兩面的。

就在國務卿鮑威爾領軍於聯合國呼籲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
時,他的兒子邁可 (聯邦傳播委員會FCC主席) 也在華府引
領商業集團,向大媒體市場進軍。FCC建議,撤銷對媒體集
團規模的限制,讓單一公司可以擁有同一城市的無數廣播與
電視台,同時可以經營報紙,也可擁有電視台數超越全國總
收視率35%的限制。這些改變嚴重地違反媒體多元與地方精
神的信念,不但如此FCC還不願在首都以外地區召開公聽會
辯論此一議題,迫使唯一民主黨的委員在紐約、北卡州、西
雅圖三地開公聽會自立救濟,但許多專業人士害怕遭到報復
所以不敢出席。媒介正確報導促進會 (FAIR) 也公佈調查結
果,發現與此放寬有明確利益關連的三大電視網,長期以來
都不報導任何該項議題的新聞。結果一項至關重要的公共政
策,居然在國人不甚明瞭的狀態下進行。紐約時報著名專欄
作家Safire指出,鮑威爾信任的是「市場」,不是「競爭」
,一個單元巨大媒體主義 (Media Giantism)將要出現。於
是,制衡商業媒體集團的競爭聲音持續萎縮,形成了有利國
家採取一意孤行政策的環境。

所以,義大利的警訊告訴我們:「執政勢力」退出電子媒體
的重要;美國趨勢更告訴我們:即使沒有人介入,也要預防
單一的商業電子媒體集團出現,儘速培植非營利的多元媒體
。台灣長期進行的「黨政軍三退」與「公共化」運動,應該
趁此攜手並行。

讀者一定好奇,在全球新聞指標中,台灣的排名落於何點?
第35名比義大利稍高!讓我們從退而進步,向排名前列、注
重公共精神的北歐與加拿大國家學習吧。

賣了華視買台視?
一個只有『價格』無『價值』觀的錯誤政策

報載新政府為了貫徹黨政軍退出三台主張,同時回應傳播政
策白皮書的「公共化」政策,將於近期釋出中華電視台的股
份。此決定已得國防部與教育部的證實,未來發展可能從賣
出股票的收入,買回台灣電視公司的民股轉換成公共電視,
而且還有盈餘。這種發展正如新聞局從「價格」交易觀點評
估一公一民案的思維;然而卻完全忽略該局另一項評估指出
,電視台體質的差別與公共化政策的成效密切相關,也就是
什麼是未來公共電視集團應有的價值,具體地說該集團必備
的功能有那些項目。

描述公共電視的經典名言之一,為BBC的創始人John Reith
所立:「資訊、教育與娛樂為公視的三大功能」。眾所皆知
,中華電視台的成立為提供軍中與學校教育的需求,因此創
台的第一任總經理,就由當時教育部次長劉先雲接任,同時
也是台灣電視台始祖-教育電台的創辦人,因此華視本來就
應以公共服務的面貌問世。然而歷經長年商業化的運轉後,
令劉先雲傷痛地在口述歷史中,寫下深切的檢討,對當今許
多附合華視釋股私有化的人而言,當萌心聆聽。

劉氏在《八十自述》中親筆寫下籌辦華視後的感想:「惟至
今猶耿耿於懷者,初以為公營電視臺,祇以辦理社會教育及
空中教學與軍事教育暨政令宣導為宗旨,其所以命名為中華
電視臺不稱公司者,原因在此」,但自選定商業經營方式後
他發覺「此一更改,所有節目,難免不受廣告商之要求而有
所影響,明知有悖教育宗旨,亦無法放棄,如此作法,自為
社會所不諒;余服務文教界多年且忝負總經理之責,知其不
當為而為之,於心不安,故一再懇辭」。

原來,華視在籌畫過程中,由於政治力的干預,改變了籌設
進度,而國防部集資過程又不順利,於是在資金不足又領袖
急於驗收成果下,倉促作了商業化經營的轉變,以籌措民間
資金,自此教育文化的宗旨,一去不復反,華視更成了早期
商業電視中無所不用其極的逐利者。回顧歷史,一項促進公
眾利益的社會建設,在威權時代迷失了方向,如今政黨輪替
,民主化持續擴大落實契機出現,難道新政府不但不思把握
時機改革,還要重蹈覆轍走上不歸路?

再論華視如果私有化,立時就會有利益衝突。該台長久接受
教育部委託播出的「空中大學」與其他教學業務,是否也一
併私有化?或繼續委其代辦?或招標?這該是全國關心文教
人士要嚴格監督的事務。1982年教育部長朱匯森在立法院公
開說明:「計畫中的空中大學就是公共電視台」,為此國家
特別指配超高頻三十四頻道播出,讓全國民眾都可以透過無
線天線接收,如今這項投資多年的珍貴資產是否也要一併私
有化?教育部與華視當向社會大眾說明清楚。

吾人相信,華視必然本於永續經營想要保有教學資源,然而
公共資源不是「白吃午餐」,私有化後的在商言商,董事會
能有多大興趣拓展非營利的教育服務? 劉氏提到當年辦理
空中教學虧損太多,就得自民股強大壓力,使其難以經營下
去,請問完全私有化的華視,如何推動「開放大學」的終身
教育理想?或許從近來華視與台灣固網開辦「線上學習」業
務可知,未來教學將以附加價值方式,創造公共資源的額外
收入。但必須質問的是,將教育收入等同廣告收入,是否會
扭曲了教育的公共性理念?而有所盈餘是否應回到教學製播
上作再投資,而非股東的分紅?這都是私有化後將產生的爭
議。

最後再次提醒新政府,無線電視改革的政策是「公共化」而
非「私有化」,因為後者早在國民黨時代就意圖執行了,政
府如果以釋股為目的則了無新意與公益,更違背民主化浪潮
。如果釋股是手段,就更應避免因手段不當導致目的變質,
全國教育界人士更應積極介入監督,以保有空中影視教學資
源的唯一淨土。

⊕∮⊙◇★☆

▉▊▋▌活 ▍動 ▍轉 ▍載 ▌ ▋▊▉

請轉寄!請傳閱!請將反對美英侵略戰爭的聲音傳播出去! 

■台灣反帝學生組織:taiso@mail2000.com.tw

■ 您可以到以下站點閱讀瀏覽最新反戰信息: 

台灣反帝學生組織(taiso.LaborRights.net)
勞動人權協會(www.LaborRights.net)
夏潮聯合會(www.xiachao.org.tw)

化開戰的悲憤為具體行動,聯合行動和全民再走上街頭

  三十幾個團體所共同發起的「反對美英侵略伊拉克
戰爭聯合行動」為了具體將台灣人民反戰的憤怒表達出
來,結合社會各界舉行開戰後行動:

全球同步大遊行

集合時間:三月二十二日下午一點三十分

集合地點: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新生南路跟信義路交叉口)

遊行路線:
新生南路出發--信義路(美國在台協會)--復興南路
--仁愛路--新生南路(英國文化辦事處)
--新生南路(清真寺)--遊行活動結束

歡迎記者女士先生踴躍採訪 活動聯絡人:
唐曙0932036294/黃素恩0916751783
梁英華0930936052/蘇珊玄0926266218

⊕∮⊙◇★☆

夏潮台灣史學術研討會

主辦單位:夏潮聯合會 台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

時  間:2003年3月29~30日

地  點:台灣師範大學教學大樓202國際會議中心

報名資格:各大專院校、研究所師生及台灣史研究學者

電話報名:02-23925642

傳真報名:02-33937338

線上報名:http://www.xiachao.org.tw

通訊報名: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50~2號6樓  
   
會議聯絡人: 陳福裕 0933-702985 xiachao@giga.net.tw

01 劉進慶 東京經濟大學榮譽教授 Keynote speaker
台灣清末洋務現代化與日據殖民現代化之探討

02 林滿紅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員
日本殖民時期台灣與香港的經濟關係的變化
–亞洲與世界關係調動中之一發展  

03 曾健民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會長
日據末期(抗戰末期)的台灣光復運動  

04 藍博洲 夏潮聯合會副會長
尋找祖國三千里–日據末台灣青年投身大陸抗日運動的道路  

05 陳鵬仁 文化大學日文系教授
日據下台灣人民的反抗運動  

06 謝國興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員
日治時期台灣的陸上交通運輸業  

07 張崑將 台北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清末及日據初期台灣地方武裝團體性質的演變  

08 康豹 邱正略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員  
武裝抗爭與地方社會–
以西來庵事件對沙仔田等十五村庄人口結構的影響為例

09 陳慈玉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員
日據後期的台灣煤礦業  

10 黃靜嘉 律師
從沈榮的際遇談日據時期殖民地法治  

11 呂正惠 清華大學中文所教授
呂赫若與龍瑛宗–一個歷史,兩條道路 

12 劉孝春 世新大學日文系副教授
台灣文學中殖民地傷痕  
13 戴國煇 故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 陳鵬仁譯 林彩美宣讀
研究霧社起事之今日的意義

14 鄭政誠 台南師範學院社教系副教授
日據時期台灣慣習調查  

15 黃頌顯 文化大學歷史所博士生  
日據時期台灣教育政策

16 主持人:黃俊傑
與談人:黃俊傑 (台大共同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王世宗 (台大歷史系副教授)
李文良(台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世界近代史脈絡中的台灣殖民經驗座談會

 
17 夏祖焯 世新大學共同科教授
吳濁流、張我軍與林海音

⊕∮⊙◇★☆

由於傳學鬥內部疏失,本週遲至今日出刊,讓您久等,敬請見諒!

⊕∮⊙◇★☆

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40&which=category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ms10800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scs
http://tw.letter.yahoo.com/Social/scs.left/
http://gpaper.gigigaga.com/ep_publisher.asp?p=schlafen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index.html
http://mypaper1.ttimes.com.tw/note/index1st.php?First_E=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留言回應

你必須要 登入 才能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