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學鬥電子報第六十一期

┌──────《2001/08/31第六十一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經發會後 記者節前-思索專業的悲哀

經發會究竟將把台灣帶往何處?是經濟不斷發展的應許之地?還是本
土版的悲慘地獄?看看新聞中、那些「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無名英雄
」是怎麼說的吧!無論是當時於冷氣會場外力竭聲嘶的抗議、或是之
後陸續在報端對福利縮水的批評,都是對政府與資本家「只知救企業
,卻犧牲工人」最深沉的控訴。而同樣具有「受僱者」身份的新聞從
業人員,在報導時,心中的滋味恐怕更是五味雜陳吧?

新聞媒體往往以專業自為標榜,從業人員也常因自認為是專業人士而
有「專業的驕傲」。在此我們儘管可以不去深究所謂「專業」的意涵
究竟為何,卻能諷刺看見,這種對「專業」的主張不但沒有讓從業人
員享有更高的「自主權」,景氣不佳時,甚至就連最基本的工作權也
未能獲得更多保障,遇到資方以減薪、併線、縮編、裁撤、「優」退
、「優」離、強迫考績….要脅,從業人員仍舊如同待宰的羔羊。

我們以不久前、國內某報突然宣佈一舉裁撤中、南部新聞採訪中心為
例!事件發生後,不但在該報上未見關於從業人員工作權議題的分毫
報導或討論,而即便其他媒體的報導,也多半在寒蟬效應下未能有新
觀點,又即便有記協這樣的組織,在其自身財務都不穩定的狀況下,
要談支援也實在有限,從業人員遂只有自力救濟一途….我們不禁要
問:所謂「專業」可曾使新聞工作勞資間的對抗關係因而有所不同?

這些平日高喊捍衛社會正義、保護弱勢族群口號的先鋒隊,為什麼在
面臨雇主毫無預警情況下解雇時,卻只能啞口無言,如同「紙老虎」
般,毫無反擊能力?眼見勞工們組織團體,集結壯大彼此的力量,保
障基本的工作權利不受侵害,堅守「中立、客觀」原則的從業人員,
卻被訓練成要以公正無私第三者立場以善盡告知的責任,而以勞工身
分團結以爭取權益的可能性卻被剝離,這難道不是種「專業迷思」?

從國家規範人民最低工作權益的勞基法來觀察,則實務中以「責任制
」為掩護的大眾傳播業亦在其保障、規範的範圍內,而儘管其實質效
果在傳播勞動爭議上並不常被突顯,但也確定了傳播工作的勞動本質
。而真正影響傳播工作較深遠的,則是從業人員以個人身分與與資方
訂立的工作契約。然而正由於「專業迷思」作祟及缺乏集體議約能力
的組織,如我們所見,零星的犧牲遂不斷發生在從業人員身上。

或許專業從業人員的悲哀就是,在發生這樣攸關自身權益的事件時,
卻找不到「更專業」的組織代表與資方協商。畢竟,現存的「記協」
不是工會組織,也無法有效發揮與資方抗衡的反擊能力。而或許新聞
從業人員真正需要的,正是對內能以專業監督成員、對外能以集體力
量與資方協約、真正有行動力的組織吧!經發會後、記者節前,從業
人員、生力軍、學院人…,還請思索這份關於專業的悲哀。

Qur Questions:

1. 什麼是「專業」?專業的特徵是?專業有什麼好驕傲的?

2. 職業類別是衡量專業的標準嗎?不可能有專業的勞工嗎?

3. 是什麼讓新聞從業人員以為自己有別於一般所稱的勞工?

4. 什麼是新聞工作的專業?這與媒體所標榜的專業一樣嗎?

5. 誰來救記者?國家?雇主?記者自己?有行動力的工會?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新聞工作夠不夠「獨立」?算不算「自主」?是不是「專業」?傳統
新聞學學理中一直不乏相關的討論。這樣的情形或許映射出傳統新聞
學對於專業的焦慮,卻也為新聞從業人員為何會因專業信仰竟而沒有
發展出共業工會的現象、提供了一個不錯的解釋。只是當我們注意到
身邊不專業的醫師、律師、教師竟不在少數,而專業勞工卻又所在有
多的時候,其實我們也認識到,過去由職業類別所歸納出的「專業」
概念其實是很有問題的。特別是以社會分工的角度去思考觀察,則分
工既不可或缺,又哪有什麼工作不是專業的呢?也許這一陣子的不景
氣,正是我們對專業概念重新定義、對勞動本質重新思索的大好時機
呢!不過思索總還需要行動來實踐,記者節前夕,我們期待透過從業
人員的爭取,一個團結、而有行動力的組織能為傳播工人爭取權益。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 一直無法登台的香港「鳳凰衛視」,呼籲政府應以積極態度
讓該媒體進入台灣。而台灣的「中視電視公司」,也正以「中視
集團」的名義前往大陸設據點,與當地媒體合作-嚇!萬一這兩
件事落了有心人拿來比較兩岸政府效率的口實可不就糟了?

2. 新聞局針對有線電視新聞頻道節目廣告化、播出煽色腥內容
開罰單,電視台大喊吃不消,甚至以讓記者分攤罰款的辦法「以
罰制量」提醒記者不要遊走在受罰邊緣-記者會這麼採訪報導,
究竟還是因為誰的要求?總覺得有人得了便宜還賣乖!

3. 玉山官邸列特種建物,官員表示若公開建物情形,恐涉及洩
密罪。高等軍事法院對政戰官劉持中涉嫌洩密並圖利記者作出判
決,劉被判刑九年-看來「國家機密保護法」、「政府資訊公開
法」不快完成立法、檔案法不快公布,政府是怎麼說怎麼算了~

4. 上期媒大事有一則事實錯誤喔!哪一則?-就說新聞錯誤都
來自於「不查證」吧!在此謹向廣大媒大事讀者致上最深歉意~

5. 東森新聞頻道,經發會新聞上,老闆王令麟鏡頭多-這麼愛
上鏡,以後新聞片頭片尾播放王先生擔綱的寫真MTV得了~

6. 記協出版的目擊者雙月刊,自9月1日起將發行線上版「目擊
者電子周報」提供免費訂閱服務-各位鬥友也一起去捧捧場吧!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

看你怎麼切蛋糕發紅包!!
─從AC尼爾森停止提供每日節目收視率排行談起
艾講谷(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近日媒體報導AC尼爾森與四家無線電視臺初步達成共識,希望透過
新合約簽訂之際,停止提供每日節目收視率總排行榜報表,最快可
望自九月份起實施。這個消息公佈之後,得到各界不少正面的迴響
,其中也有相關論述提及對於今後電視生態的良性影響。當然,在
資本邏輯的媒體商業競爭之下,能有這樣的思考與討論之聲誠屬難
得,不過平心而論,這樣的發展不過是反映了隨收視行為轉變而被
迫調整的思考方向,對於收視率的詮釋與運用回歸更「務實」的考
量;但總體而言仍是有積極意義的,我們不妨就趁此機會來檢視一
下收視率數據在過去與現在的意義轉變。

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充斥在影視新聞的版面或時段中,總是會
三不五時看到電視臺或節目製作單位為了收視率第一名而切蛋糕、
發紅包的「公關新聞」;說它是公關新聞其來有自,因為這種新聞
通常不只是給讀者看的:希望讀者西瓜偎大邊,有機會來看看這個
「叫我第一名」的當紅節目;更重要的是,營造一種領先的形象,
宣揚數據上的肯定,讓廣告主與媒體企劃及購買單位願意進行廣告
預算的投資。前者坦白說有點自我安慰,畢竟沒幾個人會因為「收
視第一」四個字而進行電視收視行為,倒是可以根據認知失調理論
而讓既有的觀眾更加忠誠的收視;但後者其實才是攸關電視臺與節
目生死存亡的關鍵議題,也因此甚至有電視臺主事者進而強烈質疑
收視率調查機構數據的客觀性與專業性(參見 1999年12月1日各大
報廣告)。

當然,這種對於收視率數據表現的追逐,絕不是這幾年才有的事,
似乎從我們小時候的童年記憶中,就常看到什麼「瓊瑤年度大戲」
或「周遊精心力作」的八點檔在那裡大聲嚷嚷,目的其實都一樣,
爭取較佳的廣告業績爾爾;但當年收視率數據上的差異所帶來的
意義,可是和今日的電視環境大不相同。

首先從調查方式談起,早期台灣的收視率調查方式,多半是使用電
話訪問與日記法,不論是從抽樣上的嚴謹性或執行上的專業性來看
,抽樣誤差與非抽樣誤差都不是今日的標準所可以容忍的,但因為
怎麼問也是那三台,排出個大概的順序也不難,加上當年的廣告主
與代理商對於媒體投資的精算觀念尚未普遍科學化,故對於「絕對
性」數據的追求不如「相對性」數據重要,也因此未見與電視臺或
調查機構之間嚴重的意見紛爭。

然而,隨著調查技術與廣告主及代理商的觀念日益進步,目前已有
個人收視記錄器(People meter)及按照人口結構抽樣的固定樣本
戶,可提供誤差較小的收視率資料,廣告主與代理商更懂得以精確
的量化計算,來進行廣告投資預算的目標設定與效益評估;如此一
來,收視率的差異便成為「絕對性」數據,錙銖必較在所難免,畢
竟這是廣告專業領域科學化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也因此開始出現
電視臺對於調查機構的技術性質疑,這其中包括樣本戶的結構、數
量、代表性,甚至連道德性的操守問題都在被質疑之列。

不過,這種因技術與觀念所導致收視率數據的差異,畢竟只是精準
程度的問題,真正造成收視率數據差異在意義上的質變,主要是閱
聽人的收視行為已有大幅改變:由過去的「大眾」收視,演變成為
今日的「分眾」收視習慣。試想,曾幾何時,全家一起齊聚客廳收
視電視的情景已不復在,取而代之的,是家中成員在不同地點、不
同時段,收視著不同的頻道與節目,這樣的收視行為,徹底顛覆了
過去對收視率數據意義的詮釋與依賴。

怎麼說呢?就廣告預算投資的商業邏輯思考而言,電視廣告時段之
所以值得廣告主投資,就是因為可以藉由電視媒體儘可能地接觸到
潛在的目標對象,提供廣告商品的曝光機會,產生廣告效益;因此
在邏輯上,即預設了「節目收視」連帶「廣告收視」的關聯性,如
此一來,擁有高收視率的節目,即暗示著有較多廣告收視的可能性
,或者說白一點,就是所可能接觸到的目標對象變多了,廣告的成
本效益自然較佳。

因此在過去的大眾收視行為下,節目收視率的高低差異即代表著所
能接觸的目標對象多寡,而且因為是「大眾」收視,每一個百分點
的閱聽眾組成,幾乎就是全國家戶中的平均人口結構,這個時候來
比較節目收視率高低,並據以做為廣告投資的參考依據,至少都還
站在同一個水平面思考,但一旦放到今日的分眾收視環境中,每一
個百分點的閱聽眾組成,則可能隨著不同節目所針對的族群而有不
同輪廓,此時若還硬要拿來比較,不但誠屬不智,顯然也背離了商
業邏輯考量。

在商言商,廣告主對於廣告預算的投資效益越來越要求,特別是希
望每一分廣告預算,都能接觸到所設定的目標對象,因此在媒體的
類別與載具選擇上,也開始更懂得要求符合分眾的思考觀念,因此
在收視率數據的處理運用上,往往是將所設定的目標對象區隔條件
列出後,再觀察於這個目標對象區隔群眾中,各個節目的收視率表
現如何,這也就是說,對於不同的廣告主而言,隨著產品的目標對
象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理想收視率排行榜」,大家各取所需,純
粹就事論事,就算某一個節目的全國收視率再高,只要廣告主的目
標對象很少看這個節目,則壓跟兒不會考慮投資,這就是廣告主重
新調整以務實的角度來運用收視率數據。

因此,過去的「每日節目收視率總排行榜報表」,至此正式步入了
一個荒謬的邏輯,一來完全失去同一面向的比較基準,二來完全不
被廣告主及代理商所運用,只剩下公關新聞的價值,讓電視臺們彼
此切蛋糕發紅包,殺個你死我活還沒有人關心。四家無線電視台漸
漸也懂得這個道理,終於有了共識廢除這項在分眾收視時代下意義
不大的排行榜。

不過,就算沒有了總排行,各電視臺還是可以切蛋糕發紅包的,君
不見消息才公佈沒幾天,中視新聞照樣慶祝「年度總冠軍」,臺視
新聞則請來法師加持「優質報導理念」、華視新聞也曾說將朝向「
都會新聞」前進,可見,分眾的味道已經慢慢出來了,只是,這個
分眾的「眾」似乎還是回到市場考量,電視臺想抓住的目標對象,
顯然還是具有經濟權力的主流族群,當然這又是另一個值得深思的
議題了。

不知道哪一天,電視臺才會為了「弱勢族群新聞第一」、「公益新
聞質量最佳」、「南北新聞平衡報導」切蛋糕發紅包,我看是很難
吧!

▉▊▋▌ ▍ 媒 ▍ 工 ▍ 作 ▍ ▍ ▌▋▊▉
⊕∮⊙◇★☆

不同屬性媒體記者採訪的差異
Richard(新聞工作者,依作者要求方式署名)

記者同樣是跑新聞,不過常常會因為媒體屬性不同而在作業上有所差
異,例如報社的記者就比較強調文字敘述的能力,同時要詳細交代事
件的來龍去脈,至於電視記者則要求畫面,而廣播記者當然是要有聲
音,所以便產生有許多趣事。

由於現在的媒體數量眾多,所以只要碰到「堵人」做訪問時,常常會
把現場擠得水洩不通,所以記者們都有一個默契,自動將訪問者會圍
成三圈。第一圈是電視台所屬的文字記者或是廣播記者,他們因為必
須要錄取受訪者的聲音,所以要貼身靠近採訪者,而部分大官因為旁
邊都有中階官員或是保鏢護駕,比較矮的記者就只有依靠同業幫忙拿
麥克風。過去連戰擔任行政院長時,就因為旁邊站滿官員,部分記者
擠不進去,而時任新聞局長的李大維就幫忙記者拿麥克風,形成相當
有趣的畫面。

第二圈的記者通常是報社或是平面的攝影記者,只見他們手持單眼相
機蹲在受訪者前方,「喀嚓、喀嚓」地獵取心儀的鏡頭,這些攝影記
者有時會彼此協商交換攝影角度,等到拍攝好足夠的畫面之後,他們
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離開會場,再去下一個新聞現場進行拍攝
工作。

最外圈就是站的就是電視台攝影記者,他們通常架好腳架,在攝影機
旁觀察受訪者的一舉一動,當碰到比較「白目」的文字記者無意中擋
住鏡頭,他們還會不高興地吆喝。若是受訪者快速移動離開,他們也
必須緊跟在後,畢竟沒有精彩畫面,對電視台來說是等於就是沒有跑
到新聞。

記者採訪時因為現場兵荒馬亂,肢體碰撞在所難免,其實只要不是故
意擋到鏡頭,一切都好說,過去就曾有某位大牌明星因為所屬保鏢與
記者在採訪上起衝突,導致記者集體「封殺」,讓這名大牌不得不親
自道歉,才化解這場風波,畢竟對藝人來說,沒有媒體的鎂光燈照射
,他們就與一般人無異。

下次如果在電視上看到一群記者圍著大官做訪問,記得要找仔細找找
看,說不定會看到我喔…。

▉▊▋▌ 鬥 ▍ 陣 ▍ 俱 ▍ 樂 ▍ 部 ▍ ▌▋▊▉
⊕∮⊙◇★☆

活動轉載:◎人權意識,向下扎根
歡迎參加台灣人權促進會「扎根」募款餐會

台灣人權促進會自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日世界人權日成立至今,已十
七個年頭。從最初的「地下」組織到社團法人;從政治良心犯的救援
到推動廢止死刑、國際人權法典國內法化及國家人權委員會的設立,
追求正義、尊重生命、關懷弱勢始終是我們不變的行動標竿。

台灣雖已是自由民主國家,新總統亦宣示人權立國,但台灣社會人權
意識仍普遍低落。欲改善人權侵害狀況、提升人權意識,往下札根是
根本之道。因而,僅希冀從小小的台權會開始,將人權的種子傳播出
去,使每個人都能獲得其身為「人」的基本尊嚴與權利。

每棵樹木的成長,單只有種子是不夠的,沒有陽光、空氣、水及熱心
的園丁照顧,種子是不可能存活,更不用說是長大成樹、成林。為了
使每顆人權種子都能獲得生長所需之一切必要條件,使之成長、傳播
、成林,台權會誠摯的邀請您進入人權種子園。如果您和台權會一樣
始終是站在台灣人民的立場,關懷守護人權,並想為推展台灣的人權
而努力,歡迎您賞光撥冗參加2001年人權札根募款餐會,更歡迎您攜
伴參加。您的光臨,將是我們莫大的榮幸。

不論陽光、空氣、水、亦或是園丁,人權的路上,有您相伴,真好!
再次感謝您對台灣人權的關心,謝謝!!

台灣人權促進會『札根』募款餐會
時間:2001年9月8日晚上6:00
地點:國家圖書館B1歐登餐館(台北市中山南路20號B1)
餐卷:每張新台幣2000元整(憑券入場)

購票方式:

1.郵政劃撥購券:
帳號:19066111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人權促進會
請註明購買2001年募款餐會餐卷和購買張數

2.現場購買:
9月8日當日於現場門口設有購票服務台

若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您與我們聯絡。

敬祝 平安如意

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林峰正暨全體工作人員敬邀

⊕∮⊙◇★☆

投稿或訂閱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index.html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留言回應

你必須要 登入 才能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