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學鬥電子報第五十九期

┌──────《2001/08/17第五十九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典範在夙昔-李萬居百歲冥誕弔失去的報人信仰

對歷史人物的記憶,往往投射出當代社會所匱缺的價值。「典範在夙
昔」的真義,因此總是用以對比現今典範難尋的尷尬窘境。

《公論報》創辦人李萬居日前度過百歲冥誕,經歷豐富的他,曾任國
民黨行政長官公署新聞專員、《台灣新生報》社長、首屆台灣省參議
會議員、制憲國代,並與雷震等人籌組中國民主黨。不過,在這些不
同的歷史身份中,當以他開辦《公論報》的坎坷煎熬,最足以凸顯當
下新聞媒介缺乏信仰、擺盪猶疑的實況。

五零年代的台灣報業,在言論與經濟上都受到國民黨政府的嚴格控制
。一方面,國家透過出版法、戒嚴時期新聞圖書雜誌管制辦法等舉措
,監視民間報業的言論尺度。二來透過黨國營事業的壟斷,阻絕文化
產業上下游市場的自由交易。面對來自國家的諸方管制,該時的報業
想要不與國民黨政府掛勾、打交道,以維繫報社的生存,幾乎是不可
能之事。

然而,李萬居的《公論報》為維持言論的獨立性格,不願依人行事,
因此總是在財物困絀與政治懲罰的窘境裡,辛苦堅持報業不畏權勢與
超然立場的理念。如1952年《三報聯合版》(即今《聯合報》)有意
合併《公論報》,遭李萬居婉拒;1959年因李萬居投入籌組新黨的活
動,而遭國民黨通令不得在《公論報》刊登廣告,使其成為當時台灣
唯一不登廣告的新聞報紙等,皆顯示身為一位報人所應有的信仰堅持。

檢視後世的評價,多將《公論報》的被迫停刊解讀成李萬居的不善經
營,以及他不為政治壓力所屈而遭致報復,這多少反映了當代史觀的
偏倚,換言之,史家們一邊概以評估資本家的標準,套用在李萬居身
上;另一方面則將《公論報》的結束詮釋為外部因素的刻意打壓。但
是,這樣的解讀卻忽略了不論是經營者的李萬居,還是政治人物的李
萬居,自有他深刻的報業哲學與理念,如此,《公論報》的殞落就不
單是一家報紙的關門倒閉,或某一個政治人物的被整肅與失勢,而是
一個信仰的消逝。

新聞媒介畢竟不同於一般產業,報老闆也不只是資本家或政治人物的
簡單化身,如純以利潤生存與政治功能為考量,必然會削弱報紙在言
論表現上的可能性,進一步使得報業成為國家權力或資本的禁臠。不
過,我們並不否定國家管制,政治動員與市場經營的重要性,而更在
乎如何管制?什麼政治?怎樣經營?以及新聞媒介主事者如何在他的
信仰天平中,權衡不同因素對報紙言論的衝擊。

李萬居給了一個示範,雖不完美成功,卻足以發人省思。特別是當我
們將他的歷史與現實的新聞媒介並列,除了發行量與收視收聽率等利
潤、績效指標;除了民意的依歸、主流價值的反映等溢美之詞外,我
們似乎再也見不著因為報人信仰而突出的言論氣質,那只能向歷史去
求取。

Qur Questions:

1. 台灣報業史與民主化歷程中,李萬居跟公論報扮演怎樣的角色?

2. 怎樣才算是有信仰的報人?有格調的媒體?當代是怎樣的情形?

3. 國家管制,政治動員與市場經營間,新聞媒介有哪些可能性?

4. 沒有廣告支應,新聞媒介是不是就沒有其他的生存之道了?

5. 除了李萬居跟公論報,台灣還有哪些報人跟報業的典型?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任何對於歷史的詮釋,必然都有當代的影子。而透過對歷史的重新觀
照,我們也思索未來的出路。李萬居與公論報在台灣的歷史,可說標
示了一個與當代價值與思維不同的典型,而這除了賦予我們批判當代
的勇氣,更當是我們發揮對現狀及未來各種不同想像的起點。

另外,我們用以備份的電腦不幸於上週燒毀,因而造成五十三期以後
的直接訂戶資料盡數流失。對此,除了要向各位再次致上歉意外,還
請鬥友們幫忙通告︰五十三期後才加入、或是好久沒有收到電子報的
朋友,請重新訂閱、或就直接在發報平台訂閱電子報吧~謝謝囉~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 本週壹週刊給大家的啟示-替廠商免費調查廣告代言人真實形象
的代價-刑法第三百一十條誹謗罪、三百一十五條妨害秘密罪。民法
第十八條侵害人格權(名譽權、肖像權、隱私權….)的損害賠償。

2. 演藝工會理事長楊光友表示,「壹周刊」揭人穩私,行徑危及藝
人生命安全,將發起「拒買、拒賣、拒絕受訪」運動-紅的時候要隱
私權、肖像權,不紅的時候又要有人炒作,演藝人員真難伺候….。

3. 新聞局委託新評會執行電視新聞色情、暴力及血腥新聞內容研究
的最新報告出爐,被點名成為煽色腥新聞盟主的電視台主管不服甚且
發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還惱羞成怒翻什麼臉呢?

4. 繼陳文茜乳癌虛驚的風雨,周玉寇為了夫婿名聲又在自己節目中
提出澄清與抗議-名人操縱媒體為一己發聲的情形,何時才能停止?

5. 媒體報導受刑人將假釋進入大學就讀,引起社會大眾的恐慌-媒
體侵害人權的情況,比起更生人再犯罪,難道不更為真實而普遍?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

獅子玫瑰
魯朵(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獅子,
競逐著原野,
其實,只是貓科的一種。
沒有弱者,
張牙只是哈欠,
舞爪用來搔癢而已。

玫瑰,
輕易淪落為美麗,
其實,只是花的一種。
愛情的想像沒了,
愚昧還有幾種?

獅吼,
不過是貓囈貓語。
玫瑰,沉默,
綻放的蕊心卻蜂蝶喧嘩。

獅子與玫瑰
以獨特的香味,
獨特的傲慢,
還都帶點,
硬頸。
有時刺,
是演化之必須,
生存的武器,
用來迎擊攀折,
或揚威退敵。

女性在社運團體中的感受為何值得書寫?你/妳可以說,這是因為傳
學鬥的男士們基於對女性的尊重﹔也可以說,在這陰衰陽盛的組織中
,「存活」下來的少數女性少之又少,所以,她們的心情值得拿出來
書寫一番。

目前傳播學門的學生男女比例,顯然女多於男,若傳學鬥稱得上小型
社運組織的話,為什麼以女學生佔多數的傳播學門,在社運團體中,
女性反而成為極少數?我認為有幾點可以拿出來講講。

首先,是我們對女性傳播工作的想像,刻板化了女性在傳播領域中的
發展,並透過大眾媒介不斷地在一般人腦海複製:亮麗的明星主播,
如何躍登螢幕,如何結識企業小開,擁有令人稱羨的事業與家庭生活
,仙蒂芮拉的美麗神話彷彿被重新傳頌。這是一種男權為主的思考惰
性,賦予女性一個耀眼的光環,但到了實際參與決策、執行方向時,
卻排除女性。

我們這個團體裡有時也有這個毛病,總冠給妳一個好聽的名稱如什麼
「女性主義者」之類的,只要妳一出言,馬上上標籤,引來些不很友
善的挑釁對話。似乎我已背負了這個「罪名」,所以我的發言內容,
總被認定存在著特定立場,一定是「代表女人」或是「反對父權」,
也許我根本沒想到要支持什麼或反對什摩,卻「被命名」為具特定意
識形態。或許我們終究逃不過意識形態的捉弄,但沒必要總將自己或
他者框以特定框架,卻反映了在看待別人時,深層的自己。如果都不
檢討自我,老是向外貼標籤,那麼我們口中的「批判」將只淪為口號
,是一種偽批判。

其實我很厭惡任何一種沙文主義,尤其是隱形的,這種隱性的沙文主
義會不知不覺地影響組織的角色分工與氣氛。在這樣一個以男性成員
為主的團體裡,女性通常「適任」事務性與管家型角色,而男性通常
具有意見領袖與決策角色,這樣的性別分工被視為理所當然,或變成
一種「自然態度」,延伸著我們對性別的既有認定。

在私領域裡,一舉一動更可能成為被檢視的對象,如果違反了「他們
」對「女性主義者」的想像,更會報以「假女性主義者」這樣的譏諷
,進行另一種「規訓」。女人真難為,當我們違反自己「應有的」性
別角色時,就被扣上「女性主義者」的大帽子;又當被認定是「女權
主義者」時,另一種嚴密監控隨之而來,時時指導著妳,應該怎樣與
不該怎樣。難怪李昂會想樣極力否認自己是「女性主義者」,應為那
實在太累人,如果真主張性別解放,又為什麼一定要成為什麼樣性別
的主義者呢?

另一種排他性,則來自於隱性的語言壓迫。語言是一層型塑事實認定
的一部分,透過語言我們得以標示出權力中心與邊緣的位差,性別就
是其中之一,當我們在使用它時,通常不加思索的只標示出男性的存
在,並未指涉女性,女性在言說裡是不被涵蓋的意義,與不被承認的
客體,並被悄悄地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

我只能說,你不是我,或許很難感受我的感受。唯有歷經過客體經驗
的人,才會體認何謂主體與身為主體可貴,相反的,一個缺乏客體經
驗的主體,自以為是去評斷他人,或不懂得自我反省,只好等著逐漸
腐爛吧!

▉▊▋▌ ▍ 媒 ▍ 工 ▍ 作 ▍ ▍ ▌▋▊▉
⊕∮⊙◇★☆

參加記者會的趣談
Richard(新聞工作者,依作者要求方式署名)

當記者一定多少要參加點記者會,除非你是那種老得不能再老的「資
深記者」,自然有人給你「通風報信」,否則像我這種菜鳥記者就一
定要本人到場。

記者會的地點五花八門,政治性的議題可能在黨中央的黨部,或是在
立法院貴賓室、會議室,也有在政府單位,不過大家最喜歡的還是在
五星級大飯店所舉行的記者會,因為不僅設備豪華,而且通常會有點
心、飲料相伴,所以來來大飯店、六福皇宮、凱悅飯店、圓山飯店最
常舉辦產品發表會,有的還會贈送精美的小禮物。

說到記者會,就不能不欽佩現在公關公司的高超技巧,除了新聞稿、
照片一應俱全之外,有的還附贈磁片,為的就是希望記者們將刊登他
們的新聞,有的公關部門早把新聞稿以電子檔的形式貯存在磁片上,
方便大家「copy」到電腦上,跑新聞這麼輕鬆。

由於記者通常很忙,而且有截稿壓力,所以記者會通常會準時開始,
我就曾經在立法院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當時是由某政黨立院黨鞭召
開記者會,可是過於演說激動,以致於內容有點逾越該黨黨綱,所幸
這名黨鞭及時喊「卡」,並要求所有在場媒體重新再來一次,並揚言
誰要是敢把剛才脫序演出的內容播出,「大家以後就不必當朋友」,
原來開記者會還可以像演戲一樣,可以「再來一次」。

跑產業的記者真的是「肥缺」,因為除了可以大飯店裡吃吃喝喝之外
,有的上市公司為了拉抬股價,有時會刻意「洩漏」新聞給記者,讓
記者可以搭順風車,早日進場,不過隨著股市低迷,我也有不少跑產
業的同學慘遭套牢的命運,真可說人算不如天算。

學校的新聞教育雖然要求所有學生不能夠拿受訪者的「好處」,不過
在現實的環境中,這是很不切實際的「口號」,資深的記者都會說,
只要不是金錢或是很貴重的禮物,當場收下都沒有關係,不然你的「
與眾不同」是很難在記者圈裡混下去。

當我重新環視過去收下的「贈品」,全部都是印有主辦單位「Logo」
的鋼筆、Tshirt、手錶、滑鼠墊、領帶夾、馬克杯、杯墊、鑰匙圈等
,叫我送人也不是、丟掉也不是,不知如何是好,也許下次有機會來
我的辦公室,保證可以讓你「滿載而歸」。

▉▊▋▌ 鬥 ▍ 陣 ▍ 俱 ▍ 樂 ▍ 部 ▍ ▌▋▊▉
⊕∮⊙◇★☆

活動轉載:

◎ NGO 在 921 災後重建的參與和功能研討會

歡迎關心 報名參加
一、時  間:九月一日(星期六)下午13:30~17:00
二、地  點:台大法學院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徐州路21號)
三、合辦單位:國家展望基金會、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
四、協辦單位:Taiwan News
五、主 持 人:國家展望基金會董事長 國策顧問 蕭新煌教授
六、緣起:
 九二一震災已屆二年,在此期間時而聽聞國內民間組織(NGO)動員
力甚大,進駐災區提供服務,但究竟有哪些組織參與,參與的方式如
何?服務的內容又有那些?其資源來自何處?所扮演的角色與發揮的
功能又應給予如何的評估?

※此活動訊息之詳細內文請至
  http://www.esouth.org/sccid/comm/20010816-1.htm 閱讀

◎ 921 震災「家屋再造,築巢有成」

新聞稿,敬請蒞臨指導或採訪報導
為重建,協力造屋 / 為未來,籌組合作社

敬邀蒞臨過坑部落家屋聯合落成
暨 過坑、互助、邵族建築勞動合作社籌備處成立典禮

為了 8 月 18 日(本星期六)仁愛鄉中正村(過坑部落)六間低收入
戶聯合竣工典禮,協力造屋工作隊副隊長「阿山」與工作隊成員正不
眠不休的趕工中。

因為這是阿山自己的家。雖然每天都加班到半夜,非常的辛苦,但看
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和大夥一起打拼的高昂士氣,再累都有一股莫名
的興奮感,這就是協力造屋——大家一起來蓋自己的房子,你幫我,
我幫你,工錢你付給我,我付給你;那一工要算多少錢呢?這是有趣
的問題。以目前日益嚴重的原住民就業問題來講,本案一戶協力造屋
工資平均 30 萬,1,000 戶(原住民全、半倒及遷村戶,約 2,500 戶)
即 30,000 萬,可讓非建築專業者 750 人工作 1 年,而且最重要的
是技能訓練可以一併解決。

※此活動訊息之詳細內文請至
  http://www.esouth.org/sccid/comm/20010815-1.htm 閱讀

⊕∮⊙◇★☆

投稿或訂閱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go.to/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文章分類: 傳學鬥電子報

留言回應

你必須要 登入 才能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