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學鬥電子報第三十五期

┌──────《 2001/03/02第三十五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一個失敗的網路實驗
──從明日報停刊,重新審視網路新聞對我們的意義

標榜為國內外第一份華文綜合性網路原生報的「明日報」,在經過一
年的虧損經營後,上個月21日在發行人詹宏志親自召集所有員工宣佈
後正式停刊,經營權轉移至知名香港大型傳播媒體集團壹傳媒。另一
方面,明日報的員工部分將被推薦至即將在台發行的壹周刊,至於明
日報的名字會不會繼續使用,或是成為壹周刊使用的網路資源,則還
不確定。

根據「明日報」的資遣辦法,員工工作滿一年者,可領到一個月的遣
散費加上二十日預告期間的薪資,「明日報」並承諾,將在45天內洽
特定人買回員工原來認股的股份。這樣的條件,或許稱不上優厚,但
似乎滿足最低的合法要求。因此,明日報停刊事件最重要的問題,可
能不是員工權益是否被保障,而是網路新聞對我們的意義究竟為何?

報紙透過對時間的操弄,快速創造極易過時的資訊,達到一種內建的
退化,其目的只是為了刺激閱聽人一再消費。在網際網路高度發展的
今天,資訊快速且大量的更新,已是網路新聞在市場競爭上普遍奉行
的規則。然而這樣的規則,一方面造成了網路新聞對於事件的呈現,
常偏重對表面事實的描述,而非背後意義的深刻詮釋;另一方面,做
為讀者的我們,也在無形中被驅使,在並非都有充裕時間或需要的情
況下頻頻上網,看看現在有哪些最新消息。

換言之,除了在我們一天上網的幾個時間點以外,其他時段的網路新
聞對我們其實是毫無意義的。更諷刺的是,由於各人上網時間點不同,
眾多的時間點終至形成了一道時間洪流;為了滿足所有上網者的需求,
網路新聞業者只得盡其所能的蒐羅最新消息,投入這條時間洪流中,
然而每則新聞對我們的意義,就像投入河流中的一顆石頭,充其量只
是泛起一陣漣漪罷了。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資訊與娛樂的對立性關係。誠如政治經濟學
者崗恩所指出:娛樂具有逃避現實世界的本質,它滿足人們對於夢想
的願望,而且希望人們對它信以為真。至於資訊則是告訴我們世界上
真的發生了哪些事,儘管它們並非人們所願意或樂於知道。新聞在本
質上應屬於資訊,在大眾媒介越來越偏向娛樂性內容的今天,我們可
以發現許多本質上屬於娛樂性的內容,也披上了資訊的外衣,同樣的
狀況也發生在網路媒體,明日報在表現上是屬於資訊性的新聞網站,
或許它的消失,可以說是策略大師詹宏志,當初錯估了網路資訊市場
的主流品味吧!

★媒問題研究室招生中★

Our Questions:

1. 你如何看待網路新聞媒體?網路新聞媒體是否已成為你獲取新聞資
訊的主要來源?

2. 相較於傳統新聞媒體,目前網路新聞媒體的表現有什麼特色?又有
什麼缺憾?

3. 網路新聞所呈現的資訊,在速度與時效的要求下,犧牲了什麼?這
部份對於新聞的本質而言,重不重要?

4. 娛樂與資訊在目前的新聞內容中,出現著怎麼樣的演變?這樣的變
化是市場所需,還是媒體高度資本化後導致的現象?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媒問題研究室招生中★

開學囉!來點好樣的!但沒想到迎面而來的竟是一連串對於網路發展
問題的活教材。這下總可以讓大家稍微冷靜思考一下了,畢竟以資本
力量迅速膨脹的網路烏托邦,最後還是得回到資本運作的遊戲規則裡
來,大家比的不是知識經濟,而是赤裸裸的財力!

但在此同時仍有值得關注的現象。除了在編輯室中呈現的對網路新聞
的省思之外,我們也必須在此向曾參與這場戰役的所有個人新聞台台
長致意,他們除了首次集體嘗試了部份公共領域建立與參與的可能性
之外,更在日前意外地實踐了一場「另類」勞工運動,管中祥從「媒
工作」的角度,論及了這群免費勞工自救活動的勝利。

但也別忘了實體世界中尚未解決的有線電視法修正案,且看魏玓如何
戳破外資介入的國際化糖衣,老高喊「大媒體潮」的部份專家學者利
委們,這下接招囉!

還有還有,2001年傳學鬥「媒問題研究室」讀書會開始招生囉!這
可不是考猜班,而是認真招募對媒體改革運動有興趣的夥伴,大家參
與一個讀書會性質的活動,無誠勿試,費用全免,茶水自付,報名者
希望能盡量全程參與,別錯過這個好機會喔!!

★媒問題研究室招生中★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 公共電視監事賀德芬本周進立法院報告,抨擊公共電視效率不彰。
公共電視又不是一人基金會,效率當然慢一點啦!還有,可不可以不
要阻止公視播連續劇啊?公視連續劇已經是少數好看的電視戲劇了耶。

2. 臥虎藏龍再得多座英國電影獎,報紙連日都是臥虎新聞,日前中國
時報專訪李安導演的媽媽,當日新聞標題是「李安從小學二年級就開
始當導演」。嗯,等到奧斯卡紅盤開出,可能會有李安小時候看到鮭
魚逆流向上而發憤拍片的新聞。

3. 連年花大錢炒熱金曲獎的TVBS小燕家族,今年竟被東森憲憲家族
從新聞局奪下主辦權,小燕酸溜溜拒絕吳宗憲的主持邀約。新聞局真
是厲害,從來沒管過金曲獎現在又來瞎攪局,跟對待有線電視法等各
種法案的態度都一樣耶,就是從來都不管,有事就瞎攪局。

4. 繼明日報宣佈倒閉之後,宏諅電腦旗下的連網雜誌宣布停刊,所有
員工遭到資遣,員工抨擊施振榮可以拿上億台幣贊助F1賽車,卻不願
支持連網雜誌。對啊,真奇怪哩,為什麼明日報裁了150名員工詹宏
志還有臉加薪20%?倒底現在是有錢還沒錢啊?

5. 日本豬頭小林善紀的台灣論一書,因為扭曲慰安婦史實在台引起軒
然大波,未料台灣論在台灣人人唾棄,書店卻賣得一本不剩。大家到
底有沒有討厭豬頭小林啊?買書他可以抽版稅耶!唉,台灣消費者也
是沒什麼理性的小豬頭。(大家如果好奇想看,可看公視有阿嬤的秘
密紀錄片,不要搞錯支持對象!)

★媒問題研究室招生中★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

從有線電視修法淺談媒體事業開放外資的幾個迷思

魏玓(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今年初引起爭議的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法,其中第十九條第三款有關外
國人投資有線電視系統股份比例,由百分之五十提高到百分之六十。
修法理由與解嚴以來有關經濟和產業領域的論述相同,不出以下三點
。第一,開放外資是為了迎向國際化潮流;第二,仿照先進國家自由
化原則,為加入WTO作準備;第三、藉由引進外資可提昇產業技術水
平,加強競爭力。這些邏輯與推斷,看似有理其實非也,藉著這個機
會,我們正好來談談事情的真相。

(一)國際化迷思

所謂國際化潮流,究竟是什麼意思?它又真的是逆者則亡、順者則昌
嗎?口頭上念念不忘國際化的人,恐怕十個有九個沒想過這三個字的
真正意義。如果說,國際化是指讓國內產業與國際市場接軌,向國際
先進技術水平看齊,那麼,以台灣歷史和當前的現實情況來說,確實
很難去選擇完全背叛這個方向。不過,這並不就此決定了往這個「方
向」前進的「路途」。開放外資不是國際化的唯一和必要路途,而國
際化也不能做為所有決策的無限上綱和必然正當性。換句話說,當有
人開口就先說「國際化」,然後才說自己的主張時(就像是,順應國
際化潮流,理應開放外資投資有線電視…),大家就得特別小心。

更值得注意的是,提國際化的人,恐怕還不是這樣定義(或者說心知
肚明不是)國際化的。其實,長久以來喊國際化最為賣力的,就是那
些急欲開拓海外市場的大型跨國企業。說穿了,國際化對他們來說,
就是更大的市場、更多的投資,和更多的利潤。所謂引進外資,或者
說,「外人直接投資」(FDI)在本世紀確實出現大幅成長,然而,
結果真的是皆大歡喜嗎?英國學者黑德(D. Held)等人在研判許多
資料和文獻後,對此仍多所保留。他們指出,國內的跨國企業與對外
投資不必然與其母國的經濟表現有直接影響,而對於外資流入國來說,
也將因為既有的制度設計和經濟基礎等因素,而很難有正面效果的保
證(註一)。所以有人要說國際化是順則昌逆則亡的大話,還是先閉
嘴吧!

專家對於一般產業的開放外資結果評估尚是如此吞吞吐吐,不曉得口
口聲聲要藉著開放外資來提昇國內媒體產業的人,又是如何達到這種
跳躍性的樂觀呢?事實上,開放外資的好處,肯定還是有的,只是不
見得是回饋到整個國家經濟,而是那些跨國企業以及接受跨國企業投
資的本地企業。所以,那些為特殊企業代言的民意代表說這些話不稀
奇,但是弄不清楚狀況,以為所謂開放外資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其他立
委與官員,豈不是為人作嫁,有失職守嗎?

(二)自由化迷思

另外一個成為無限上綱的候選名詞是三個英文字,叫做WTO。這個表
面目的是要促進國際自由貿易的組織,近十年來已經成為台灣最有威
力的單位。即使不談加入WTO對於台灣的優缺點辯論明顯不足,有一
個誤解倒是相當清楚的,那就是說,要加入WTO,就得什麼都不限制,
就得什麼都自由化。事實上,WTO的組織原則是透過國家與國家之間
的雙邊或是多邊談判的協議為主軸的,換句話說,原本就是一種根據
各國情況所需的妥協與折衝過程。然而,從幾年前著作權的談判過程
就可以看出,我們政府的表現不僅是貿易談判的模範生,還是跳級生,
在很少考慮國內產業發展的狀況與需要的狀況下,經常是自動自發地
接受超高標準的開放與讓步。

主張將有線電視外資限制提高到60%的人說,電信法已是如此規定,
有線電視何獨例外為50%?問題是,不管是50還是60,對於國內產
業的正常發展來說,到底是不是已經太高,卻從來很少有人檢討。這
裡牽涉到另一個迷思,那就是,先進國家都沒有限制,我們當然要以
這些模範為師。事實恰恰相反。

以歐洲聯盟國家的電視產業為例,雖然有開放外資政策,雖然開放外
人所有權,但是卻並不一定開放給歐盟成員國以外的國家。例如英國
規定唯有歐盟會員國公民及依歐盟會員國法律註冊、在歐盟設總部、
在歐盟營運的法人,才可以進入英國電視媒體市場;西班牙與法國都
限制非歐盟會員國公民或法人的電視台所有權不得超過25%。此外,
澳洲限制付費電視的外國自然人所有權上限為20%,外國法人持股上
限為35%;加拿大規定本國公民必須持股超過75%以上;芬蘭的外人
所有權上限為20%;荷蘭限制地區性電視台的外人持股不得超過20%;
葡萄牙限制節目頻道的外人所有權不得超過15%;在有線電視方面則
規定本國公民必須擁有50%以上的股權(註二)。

這樣看來,60%算不算太高了呢?答案其實很明顯。台灣為什麼在這
裡又要做一個越級生呢?每個產業引進外資的影響與意義都必須有詳
細和長遠的評估,為什麼這些「先進國家」也會制定相關限制規定呢?
原因無他,除了產業發展考量,更因為媒體事業攸關本地社會文化表
現和發展,必須對外國人的影響更加審慎小心之故。這也是為什麼至
今為止,WTO當中文化產業仍然「免議」的原因。美國在這方面最為
「自由」,大家心知肚明,是因為美國的媒體文化已經佔有絕對優勢,
自然有裝出一副「寬大為懷」姿態的本錢。台灣的媒體內容生產力如
此虛弱,台灣社會文化發展還需要細心呵護,何必「裝闊」當越級生?

(三)競爭力迷思

當然,筆者並不是反對國內媒體的某種與國際接軌的方式,而且,台
灣媒體確實也有提昇效率和競爭力的必要。不過,開放外資究竟是不
是直接就能帶來競爭力的提昇呢?或者,問一個更初級的問題,難道,
既有的50%外資持股開放,還不足以讓進入的外資有效地提昇媒體的
表現,提高到60%就一定會產生巨大的變化嗎?問題在於,引進外資
之後,如果沒有配套的管制規定(例如,根據該公司的服務品質與回
饋本地媒體內容生產的狀況,來核准外資持股比例的提高或降低外資
持股比例),就只能是單純的為跨國公司和本地合作公司打通資金流
通的任督二脈,跟提昇競爭力完全是兩回事。

再看看「先進國家」是怎麼做的吧!歐洲聯盟為了提昇境內的影視產
業競爭力,分別從守勢和攻勢兩個方向著手。守勢的最重要措施是一
九八九年通過的「電視無疆界」廣電指令(Television Without
Frontiers, the Broadcasting Directive)。該指令第四條規定,
扣除新聞、運動、比賽、廣告和無線電讀之外,會員國應以合適而可
行的辦法,確保電視業者將其廣播的多數時段(換句話說,每個頻道
都必須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時間)用作播放歐洲節目之用。

在以守勢保障了歐洲影視產品的市場空間之後,再輔以攻勢。其中最
重要手段是從一九九一年起實施的五年計劃,即「米迪亞方案」
(MEDIA Programme, Measures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diovisual Industry),第一期以兩億歐元預算,改進歐
洲影視產品的生產(例如補助獨立製作人)、發行(例如建立歐洲產
品的發行網)和人員訓練工作(特別培訓製片人與發行管理人才)。
第二期的米迪亞二號(MEDIA II),再投入兩億六千五百萬歐元繼續
加強上述工作。2001年到2005年的MEDIA PLUS計劃再接再厲(刻
正在歐洲議會審查),這波計劃特強調數位科技興起的大媒體潮影響,
再給歐洲影視產品加把勁,以免被美國產品又佔先機(註三)。

我們可以因此了解,提昇媒體產業的競爭力,或是所謂配合大媒體潮
的多媒體整合趨勢,確實是一件重要的事,也是一件艱難的事。這件
重要又艱難的事,如果只是交給私人企業,特別是跟以美國為基地的
跨國集團關係密切的企業,就期待他們會放棄私利而自動完成的話,
不是政府決策官員的智商出了問題,就是失職,甚至是圖利財團。看
看別的國家是怎麼做的,我們也就不會幼稚的以為,只要放寬外資限
制,就會讓我們的媒體事業更美好。

以上的討論,稍稍戳破了有關媒體產業開放外資的三個迷思,不過,
有關媒體產業的國際化、自由化和提昇競爭力的議題,並不因此就獲
得解決。這些議題,確實重要,也需要更多的討論,但至少我們已經
曉得,不能抱著似是而非、人云亦云的態度去發表言說,甚至制定政
策。如此不但誤了媒體產業發展的契機,也會毀了媒體文化發展的命
脈。

註一:請見Held, D., McGrew, A., Goldblatt, D. and J. Perraton
(1999), 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London: Polity. (中譯本沈宗瑞等人譯,韋伯文化出版,
2001)

註二:請見藍麗娟(1997),《我國電視媒體外人所有權政策之研究》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註三:請參見以下網頁http://europa.eu.int/scadplus/leg/en/s20013.htm

★媒問題研究室招生中★

▉▊▋▌ 媒 ▍ 工 ▍ 作 ▍ 專 ▍ 欄 ▍▌▋▊▉
⊕∮⊙◇★☆

★媒問題研究室招生中★

另類的勞工運動

管中祥(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原本以為明日報的停刊就像一般網路產業結束經營一樣,在習慣性的
驚愕之後,自然會回復平靜,沒想到因為「個人新聞台」台長們的自
救行動,卻意外地引發了一場另類消費者與勞工運動。

在台長們積極奔走與串連,透過集體的力量和詹宏志談判後,明日報
27日正式宣佈「個人新聞台」繼續經營,這突顯了閱聽眾是有影響媒
體經營的權力與可能,不過,這次的行動同時也隱藏了勞工運動勝利
的意義。

明日報除了像一般電子報提供新聞資訊的提供外,也開發包括「網路
議會」、「個人新聞台」在內的互動式網路服務,這些互動服務佔了
整個明日報點閱率的4分之1,一天約40萬人次使用。

互動服務可說是成本最低的經營項目,不像新聞部門必須耗費高額的
人事成本生產資訊,只要付擔少許的管銷費用就能擁有資訊與人氣,
甚至是廣告效益,因為,「個人新聞台」的台長就是一群免費的資訊
生產者。

個人新聞台的台長單純的為了能夠在網路世界中自我實現與經驗分享,
卻意外的成為明日報的免費資訊提供者。事實上,媒體經營是以內容
作為利潤交換的重要環節,不過,個人新聞台的經營方式卻讓明日報
省去了記者與自由撰稿人的工資,但依然能夠蒐集大量的資訊,作為
和廣告商交換利潤的依據。然而,明日報卻有4分之1的廣告收入必須
歸功於這些辛勤又快樂工作的台長,換句話說,那些真正生產、蒐集
及販售資訊的是這群默默耕耘的知識生產者,而台長也就成了明日報
的免費勞工。

因此,這場原本只是網友爭取權益的運動,卻意外的成了一場勞工運
動。這些勞動者在各方串連下,共有600多人加入個人新聞台的自救
會,也因為如此,爭取到了這些台長的「勞動」空間。姑且不論這樣
的行動是否只是合理化「免費勞工」的生產機制,或者為明日報擴大
了與其它資本家交易的籌碼,但至少說明了勞動者透過集體力量改變
資方經營的可能。更重要是,如果和那300位被資譴或轉賣的明日報
員工比較起來,這些台長的行動更是可愛與可敬的。

★媒問題研究室招生中★

▉▊▋▌ 鬥 ▍ 陣 ▍ 俱 ▍ 樂 ▍ 部 ▍ ▌▋▊▉
⊕∮⊙◇★☆

2001年傳學鬥「媒問題研究室」讀書會
邀你來鬥陣!

Θ招生宣言Θ

「揮別紛擾不安的20世紀,迎向充滿可能的未來。」這是一句充滿了
憧憬的口號,似乎我們只要高聲呼喊,就可以從中解放積累的焦慮。

台灣的傳播環境,在上個世紀的後半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雖
然不是時時刻刻地參與變化,但也感受這個變化帶給我們的衝擊。我
們因此焦慮,不知道這股變化將要引領我們走向何處,但我們不想只
是犬儒地呼喊口號,發洩我們的焦慮,我們想要實踐,想要行動,想
要扭轉這股變化。

我們--傳播學生鬥陣--在上個世紀末台灣傳播環境劇烈變化時,
就開始以觀察和批判作為達到一個更理想傳播環境的手段。面對新的
世紀,我們希望透過讀書會的方式,讓更多懷抱改革理想的青年學子
加入實踐的行伍。

如果你是大專院校傳播科系的學生(含研究生),對我們開出的讀書
會「菜單」有興趣,且能盡量持續全程參加者,請儘快用e-mail
(scstw@sinamail.com)的方式告訴我們。如果你能在來函時附
上一篇短文,談談你對台灣傳播環境的看法,我們就可以更快地認識
你。當然,你必須告訴我們你是誰,現在在哪個學校就讀、有過哪些
社運經驗等基本資料。

對了,鬥陣讀書會只要20個人,你應該知道兵在精,不在於多的道理;
而且,我們更看重的是你有沒有行動的意願--所以,動作要快!!

Θ規劃方式Θ

1. 本學期的讀書會自三月份開始,六月結束,每個月兩次,在星期三
下午,共計八次,以近台大、政大附近的地點為主。

2. 初步規劃的主題請參考下列,屆時可能會再依導讀人的想法或專長
稍作臨時調整。

3. 導讀工作由適任的傳學鬥成員輪流負責。導論人會對主題做初步的
整理,提供一導論式的lecture,並引申大家做進一步討論。導論人會
於事前提出當周希望大家先閱讀的基本讀物(詳見下列書單),若大
家有更多的進階參考資料能提出更好。

4. 導讀之外,讀書會的主持與聯繫工作由傳學鬥媒問題研究室工作小
組成員輪流擔任,並搭配傳學鬥成員共同出席。

Θ閱讀書單Θ(部份尚在補齊中…)

【歷史篇】

一、台灣媒體生態歷史回顧:廣電媒介(3/14)
◎導讀人:程宗明(公共電視研究員)

二、台灣媒體生態歷史回顧:報紙(3/27)(注意只有本週為週二)
◎導讀人:林麗雲(輔大新聞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三、台灣媒體生態歷史回顧:媒體運動,從三退運動到第二波電波革
命(4 / 11)
◎導讀人:管中祥(傳學鬥成員、世新講師)

●必讀:

‧管中祥、劉昌德(2000),〈媒體反對運動〉,收錄於《台灣史料
研究》第十六期,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管中祥、魏玓(2001),〈傳播學生鬥陣與媒體運動〉,《當代》
162期。

●參考:

‧江文瑜(1994),《媒體改造和民主自由》,台北:前衛。
‧敦誠編(1992)《邊地發聲—反主流影像媒體與社運記錄》,台
北:唐山。
‧何榮幸(1996),〈一個自主新聞專業團體的誕生——記「台灣
新聞記者協會」組織過程與實踐經驗〉,《新聞學研究》。
‧余陽洲(1994),〈造反有理,時不我予—台灣異議錄影的過去
、現在與未來〉,《世新大學學報》第四期:1-21。
‧李筱峰(1987),《台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
‧翁秀琪(1993),〈台灣的地下媒體〉,收錄於鄭瑞城(1993)
,《解構廣電媒體》:476,台北:澄社。
‧郭紀舟(1999),《七○年代台灣左翼運動》,台北:海峽學術
出版社。
‧陳國祥、祝萍(1987),《台灣報業四十年》:35,台北:自立
晚報。
‧馮建三(1995),〈異議媒體的停滯與流變之初探:從政論雜誌
到地下電台〉,《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期。

【結構篇】

四、媒體結構與解構:全球化脈絡下的本地媒體╱世界媒體(4/25)
◎導讀人:張大裕(傳學鬥成員)

●必讀:

‧李丁讚(1996.1),〈「邊緣帝國」:香港、好萊塢和(殖民)
日本三地電影對臺灣 擴張之比較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第二十一期,國族主義專題。
‧魏玓(1996.11),〈斷裂的邊緣,不變的帝國:對<邊緣帝國
>的回應〉,《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四期,問題與回應。
‧李丁讚(1997.6),〈邊緣,蛻讓與解放:再談「被殖民經驗」
,兼答魏玓先生〉,《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六期,問題與回應

五、另類媒體與小眾文化(5/9)
◎導讀人:張世倫(傳學鬥成員)

六、媒體工人與媒體勞動(5/23)
◎導讀人:萬蓓琳(傳學鬥成員)

【文化篇】

七、大眾文化研究與批判(6/6)
◎導讀人:邱承君(傳學鬥成員)

●必讀:

.馮建三,〈媒體批評在台灣的發展〉,陳光興編,《文化研究在台
灣》。
.陳光興,〈文化研究在台灣到底意味著什麼〉,陳光興編,《文化
研究在台灣》。
.黃新高,《北埔地方的公共生活》,東海社會所碩士論文。
.孫紹誼,〈通俗文化 意識型態與話語結構 伯明罕文化研究學派評
述〉,《當代》第114期。
.夏春祥,〈文化象徵與與集體記憶的競逐--從北市凱達格蘭大道
談起〉,《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三十一期。

八、性別與媒體(6/27)
◎導讀人:宋丁儀(傳學鬥成員)

●主題:

.簡妙如,〈再現的再現:九○年代台灣A片「常識」的分析與反省〉
,《新聞學研究》58:113-。
.林芳玫,《A片與偷拍:再現論與擬象論的色情研究》,台北:巨流。
.林芳玫,〈A片與男性觀眾解讀--男性觀看位置的同一與鞏固〉,
中華傳播學會:1997傳播論文選集。可上網頁http://ccs.nccu.edu.tw
研討會論文中查詢。
.1997年政大「婦運與政府部門的互動關係:從性別政治到性慾政治」
座談會:會議記錄;顧燕翎〈色情與性愛的歷史糾葛〉;黃淑玲〈反
反色情的迷思〉;林芳玫〈反色情女性主義的兩難困境:與道德右派
即興解放論述的雙重關係〉。

●參考:

.林芳玫,《女性與媒體再現:女性主義與社會建構論的觀點》臺北:
巨流,1996。
.顧燕翎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女書文化,1997年。
.林芳玫,〈由新社會運動的觀點看媒體與台灣婦運〉,《中外文學》
26:2,1997年7月。
.張碧琴,〈女性主義與防治雛妓問題的民間行動之關係〉,東吳大學
1996年性批判研討會。

⊕∮⊙◇★☆

∮小啟:即日起發刊時間更改

開學啦!傳學鬥電子報編輯室的開會時間也有所變動囉!為了呈現最
新的電子報內容,我們不得不對發刊時間稍作更改,希望各位讀者見
諒!!
即日起,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改為每週五出報,請大家繼續支持喔!

⊕∮⊙◇★☆

投稿或訂閱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留言回應

你必須要 登入 才能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