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二二六期

媒來稿

1.再現「新聞橋」
蕭雅玲(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文化事業發展系)

近來媒體被稱為社會亂象之一,不無其道理。媒體淪為政黨的傳聲筒,亦或只為收視率而採行羶色腥的報導內容以爭取廣告收入,社會大眾對八卦化的報導早已思空見慣。無怪乎有人會讓人認為,媒體為社會動盪的淵藪。

筆者認為,除了怪罪於媒體之外,社會大眾的基本媒體識讀能力,也是需要再予以教育的。大眾對於媒體產製的過程不了解,誤以為新聞事件就等於是真實的社會事件,不知道一則新聞的發生,除了有其新聞價值外,還受到編輯室、廣告商、編輯原理…等影響,在毫無意識下吸收了錯誤的意識型態,造成觀念的偏差。

因此,筆者認為,各家媒體應給予適度的「媒體識讀教育」頻道或版面。猶記筆者小時候,每週日晚間八點一到,三家無線電視就會聯播一個教導大眾認識媒體的節目–「新聞橋」,而放眼看到現今的頻道,除了公視的「別小看我」之外,很少可以看見類似相關性的節目。

媒體可以做出有趣、優質的類似節目,除了平反自己的冤曲之外,等待大眾對於小報化的新聞內容有了免疫能力,如此媒體就無後顧之憂(收視率),大可朝向「第四權」終極角色邁進。

2.拒絕再看「別人聊天」
蕭雅玲(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文化事業發展系)

不乏從許多電視節目中,看到許多類似「座談性」的節目,其談論內容,有靈異奇談、政治評析、星座算命…等等,看似多元的意見表達,事實上筆者認為只是電視台為了減低成本,製作低廉節目,以爭取利潤極大化的做法罷了。

可以看到,上電視的來賓永遠是那幾位,所發表的言論也當然就只有幾種,觀眾要從中獲得精闢的分析,實在有限。筆者觀察所節目中討論的內容,發覺就和筆者平常與友人聊天的內容相似,例如聊星座、命理,或者只是情緒性的發洩字眼。觀眾為什麼要花費寶貴時光,就只為了看一群人漫無目的,毫無根據的聊天內容呢?我們應大聲拒絕,每天只是看一群人在「聊天」!

電視台不肯花心思在製作優質的戲劇,連製作一般的座談性節目都如此粗糙,怎不令人生氣?但是觀眾是沒有選擇權的,白白成了民調公司的收入。打電話到電視台建議相關意見,只被人冷冷丟了一句,不喜歡看的話,可以轉台!閱聽人「知的權利」宛如被人踩地踐踏。

想發聲的人不少,卻不得其門而入,實令人扼婉。媒體有其讓閱聽人接近使用的義務,如果能讓社會許多人更加廣泛地利用媒體,讓普羅大眾接觸更多新異的事物,以更加了解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重新規劃目前的座談節目,應是目前電視媒體可再詳細規劃,以求進步的空間。

Pages: 1 2 3 4 5

留言回應

你必須要 登入 才能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