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一百四十八期

⊕∮⊙◇★☆⊕∮⊙◇★☆⊕∮⊙◇★☆⊕∮⊙◇★☆⊕∮⊙◇★☆⊕
▉▊▋▌ 傳 ▍ 學 ▍ 鬥 ▍ 電 ▍ 子 ▍ 報 ▌▋▊▉
⊕∮⊙◇★☆⊕∮⊙◇★☆⊕∮⊙◇★☆⊕∮⊙◇★☆⊕∮⊙◇★☆⊕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告別報紙白開水時代!?──談《蘋果日報》的經營邏輯 

  

∮本周媒大事

∮傳學鬥論壇
SARS疫情下的媒體症候群
廖中〈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媒轉載
家在萬華
張大春 

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40&which=category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ms10800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scs
http://tw.letter.yahoo.com/Social/scs.left/
http://gpaper.gigigaga.com/ep_publisher.asp?p=schlafen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index.html
http://mypaper1.ttimes.com.tw/note/index1st.php?First_E=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2003/05/16第一百四十八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告別報紙白開水時代!?──談《蘋果日報》的經營邏輯

在SARS疫情憾台之際,由香港壹周刊集團黎智英投下的這顆蘋果炸
彈也於五月二日在台灣報業戰場上引爆,雖然蘋果大軍來襲,然而
各報也已早已整軍備戰、蓄勢待發。令人關注的是,《蘋果日報》
展現的經營邏輯有哪些,對於台灣報業有何啟示,可從以下幾點角
度分析:

一、從文人辦報到商人辦報

台灣報業以往雖彼此競爭,但在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精神影響下,
創辦者及主事者仍以文人辦報自許,對於社會及文化的改造有一份
使命,一向較執著於新聞影響力而不重經營效率。因此,新聞工作
者的思唯是重視報紙要給讀者什麼,而鮮少關心讀者喜歡什麼。但
蘋果日報則徹底將報紙當成一個商品,永遠以顧客需求為主。

  在這讀者品味多元的社會,新聞的品質沒有絕對的標準,品質
的評價來自於讀者以及執行效率的提升,也因此,有別於台灣新聞
事業重視新聞而不重經營的作法,蘋果日報重視執行效率,這是台
灣媒體向來所欠缺的。以鋤報會為例,和台灣媒體開檢討會的相互
掩護不同,黎智英每次對鋤報會上的決議,都要求在隔天或隔週的
報紙或雜誌上立刻改進。此外,《蘋果日報》的「突發新聞中心」
編制、「大膽用人,不適即換」的用人哲學,以及在隔天報紙上刊
登讀者批評和錯誤指正,也是其重視執行效率的具體展現。

二、政商禁區的突破

《蘋果日報》以執行效率和讀者需求拋開了文人辦報的包袱。在台
灣,報老闆對於新聞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也左右著報社的編輯政
策與方針,當來自政治力或廣告主的壓力時,往往會對新聞內容的
呈現產生影響。但黎智英堅持之處在於,只聽讀者意見,而不因政
商關說而插手編務,這和台灣媒體處處受制於政治力和廣告主干預
的情況大相逕庭。例如,香港壹周刊,曾經得罪政商關係良好的李
嘉誠,李找人找黎智英關說,然而黎智英並沒有買他的帳。

由此視之,《蘋果日報》具有不畏權勢,勇於說真話的潛力與實力
,反觀以往在台灣媒體,如果得罪廣告金主或是黨政要人的話,那
媒體勢必謹言慎行、度勢再三。因此,這也展現出它在台灣長期競
爭的優勢,

三、讀者至上的編採體系

一反台灣報業「文字至上」的編採體系,為了更吸引、貼近讀者,
採取的是圖像化的編輯策略。生動誇張的照片和詳盡的製圖,強調
的是用照片說故事以及重視圖表的分析的原則,並採用標題字體斗
大且煽動的標題及照片群組、圖表群組等有邏輯的影像和極少量文
字來呈現新聞事件,這和台灣報紙重視文字的深入分析和評論不同
。此外,蘋果擅用小標加快節奏以及以摘要加強重點,也是增加可
讀性的方式。

而在取材上,蘋果日報要聞的選擇強調與民眾生活相關,它聚焦於
市民生活,鮮少關注嚴肅的政治議題。此外,在報導的語言上,它
大量加入生活俚語、流行語,不著重雙關語和文字優辭。由此視之
,蘋果不走傳統新聞報導路線,它強調從大眾讀者的日常生活角度
來呈現新聞。

在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汱的進化論下,如果說競爭帶來進步,那台
灣媒體應有哪些反省與重整?首先,在報社經營效率上的提升,使
記者更努力跑新聞,發掘更多的事實與真相,這是社會大眾之福。
在編輯政策及編務上,不以政治意識型態掛帥、不受政治力及廣告
主的干預,這是媒體自主性的提升。在新聞內容的呈現上,重視讀
者意見與需求,並且對等化媒體與讀者之間的關係,這是增進讀者
傳播權的展現。

隨著台灣幾十年來社會變遷,圖像長大的一代不習慣平面媒體、對
政治冷漠的民眾對嚴肅議題冷感,這是對蘋果有利之處。但是值得
注意的是,蘋果慣用誇張手法處理新聞,忽略文字品質要求,加上
血腥情色圖片刺激視覺,以及缺乏縱深的報導方式,即使圖片豐富
,而且親近讀者,但卻不再有詳細分析的報導或是探討公共政策議
題的專論。蘋果日報彷彿是種化學添加物的人工甘味,讓台灣的讀
者告別了白開水,不過有了咖啡、可樂或汽水,讀者們是否因此從
這些瓶瓶罐罐中得到更多元與更豐富的味覺體驗呢?還是實際上,
我們只領悟到了白開水與人工甘味的一線之隔罷了!

Our Questions:

1.《蘋果日報》展現的經營邏輯有哪些,對於台灣報業有何啟示?

2.你覺得報業精神應是文人辦報或商人辦報?

3.台灣媒體受制於政治力和廣告主干預的情況有哪些?

4.台灣媒體在因應《蘋果日報》的加入應有哪些反省與重整?

⊕∮⊙◇★☆

文人辦報與商人辦報在台灣報紙讀者心中應當是相當分歧的兩個
選項吧!不過從台灣報業史的發展看來,文人兼商人兼政治人物
辦報的大有人在,純粹的文人或商人在台灣投入媒體經營可謂稀
有…或者絕種動物,這與台灣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脈絡有關;現
在黎智英登陸台灣,以壹週刊在台灣進行的本土化策略來看,蘋
果集團的確使台灣讀者耳目一新,「只要傳真,不扮高深」果然
名符其實,其風格與台灣的在地報業在表面上相當不同,不過不
同之處恐怕也只是表面,在表皮之下,缺乏社會責任、將閱聽人
視為商品隨意賤賣、專業意識的缺乏…幾乎是共同的特徵,人工
甘味與白開水的分別或許是一種迷思吧。

還有呀,這期電子報轉載一篇由張大春寫的文章,大夥別忘了去
瞧瞧,正所謂「空間的歧視」盡付笑談中喔。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本週媒大事

1.新聞局徵用各新聞頻道時段播出SARS相關資訊,提供民眾了解
SARS的便利窗口。各電視台允諾配合政府調度,並在SRAS新聞上
避免惡性競爭,必要時相互協助,提供最正確即時的消息給社會
大眾。

小編眉批:
SARS攸關人命,搶播未經證實的獨家新聞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恐
慌,這些平時胡鬧慣了的新聞台現在才認真起來重視新聞的專業
與倫理。不過業者的說法實在讓人哭笑不得:如果報導SARS可以
「不惡性競爭,務求提供第一手的正確資訊…」,那我們平常看
的電視新聞是什麼垃圾?

2.蘋果侵台,中時聯合兩報各以社論(920503-2版-工商時報社論
)或假投書(920506-15版-陸以正)之筆,自詡為質報。認為市場
區隔下,不必害怕低水準報刊的競爭。但兩報同時增張增版,並
降價五元,可見還是不敢小覷蘋果的威力。

小編眉批:
中時聯合勇於往自已臉上貼金,卻叫我們的臉為他們發燙。台灣
沒有質報太久了,原因或許是沒有小報。若此論成立,那麼兩報
的「自動升格」,還得感謝蘋果進來在底下助推。另外,幾年前
這兩家報閥聯合漲價,讓「忠實讀者」受盡鳥氣,現在有了蘋果
,才能稍稍吐了一點出來。如今他們終於懂得「…感謝讀者長期
的支持與愛護,並維持讀者優質閱讀的權益」,真爽。

3.立法院通過新聞局「推動廣播電視數位化執行方案」的預算動
支,共4億3400萬可供投入數位傳輸軟硬體建設,計畫分五年運
用。預計民國九六年底,高畫質行動數位電視將正式開播。

小編眉批:
新聞局戮力推動數位電視進程,我們在這裡替松下電機、新力、
東元、大同、聲寶等電視機廠商,以及族繁不及備載、五花八門
的硬體設備製造商,向葉國興致上最高敬意。他不只知道要「槍
斃」媒體,還知道要將媒體產業及相關機電廠商盈餘「全面升級
」。另外,電視破壞家庭感情之嘆,由來已久。訊號數位化後,
連閤家出遊都免不了受這個小盒子荼毒。關機真是愈來愈難囉…

4.立法院解凍「創意影音計劃」1億8千萬元經費,讓新聞局可以
補助國內頻道商拍攝優質戲劇節目。葉國興在院會報告中指出,
有線電視競爭激烈,業者只好購買外片播放,目前八點檔戲劇節
目只有三分之一是本國自製。因此有必要彷效電影輔導金的獎勵
辦法,補助優質節目的生產。

小編眉批:
台灣的電視戲劇生產,也淪落到同電影一樣不堪了嗎?當然還沒
,不過也不樂觀。新聞局懂得亡羊補牢,我們這次真的是「高度
肯定」。不過國庫捉襟見對,這筆經費用完下次可能就沒了。我
們建議以向業者「抽頭」並成立專用基金的方式,才能得之有年
。劫富濟貧,以有餘補不足,才是正道。不然遺產稅都快要減免
了,要普羅老百姓出錢讓富人享受高文化水平產品,不大對吧。

以上是本週媒大事。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學 ▍鬥 ▍論▍壇 ▌ ▋▊▉
⊕∮⊙◇★☆

SARS疫情下的媒體症候群
廖中〈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三月十七日,台灣出現了首例SARS通報病例,不到二個月,SARS
成為大家心中共同的恐慌與憂慮。相較於大陸媒體的隱匿疫情,
台灣媒體在商業競爭及新聞價值的趨使下,隨著疫情的擴大與升
溫,SARS相關報導也在媒體間蔓延與泛濫,媒體甚至被批評為引
發恐慌的來源,要求改進的呼聲與建議四起。

此次媒體關於SARS的報導,飽受批評之處在於記者在缺乏醫療報
導知識的情況下,為了搶第一時間,盡是報導抗爭、衝突等場面
,例如,電子媒體的報導,往往誘導護理人員爆發情緒問題,並
刻意斷章取義擴大爭議衝突,將專業思唯拋諸腦後。更可議的是
,在未經查證的情況下,媒體大肆渲染疫情,諸如「奪命,台灣
首例」、「SARS疾情失控」等標題遍佈媒體,而細看報導,更會
發現許多疑似病例的報導充斥。相較之下,疫情真相和防疫觀念
、人情味與光明面的正面報導則較偏癈。有人以「獨家謠言」與
「報導失控」形容媒體,不無道理。

何以媒體呈現諸多非理性舉措?除了媒體結構限制下的競爭邏輯
之外,媒體對於健康傳播的專業知識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換言之
,媒體的非理性某種程度來自於對新聞工作者對SARS疾病的未知
和焦慮,在無法充分掌握疫情的報導程序和方式的情況下,只能
以無謂的渲染手法和無意義的衝突畫面來填充新聞內容。

需要警覺的是,新聞媒體慣用的誇張手法和畫面的強調已對人們
的心理產生衝擊,明顯而立即的影響是造成人們對疾病過度而無
謂的恐慌。諸如訪間口罩奇貨可居、對疑似病患的惡性排擠,以
及對產業所產的經濟衝擊,皆是民眾恐慌下的過度反應。

然近代學者、義大利文本理論家莫瑞蒂更指出,由於媒體的發達
和畫面圖像思考的侵蝕,思唯方式和語言系統已產生了極大的變
化,語言和其所指的對象間,關係已愈脫愈遠,指涉不確定的空
話日益盛行,而填補語言縫隙的,則是需要更多且刺激強度不斷
增加的畫面、畫面語言和畫面思唯。易言之,當媒體語言脫離了
對SARS此疾病的相關指涉(如疫情真相和防疫觀念),而過度強
調畫面與衝突時,這些還只是表象的,而深層則是人們的思唯和
語言系統已產生了極大的變化,諸如人們對疾病的恐慌和缺乏認
識,這是一種理性的缺乏和塌陷。

因之,除了體認媒體在結構下的限制之外,媒體在遭遇重大醫療
與災難新聞報導時,也應強化新聞處理方式,此外,市民社會對
於媒體的監督與批評也是重要力量,此次社會大眾對媒體的強烈
批評與建言,從近日媒體表現可窺見成效。由此視之,推動媒體
改造的動力,市民社會力量的集結是不可獲缺的一環。

⊕∮⊙◇★☆

▉▊▋▌媒 ▍轉 ▍載 ▌ ▋▊▉

媒轉載

家在萬華
〈轉載自 中國時報   人間咖啡館 三少四壯集  920514〉

張大春 

萬華區的三十六位里長齊聚一堂,討論著如何掌握遊民行蹤、以
便控制疫情。由於有媒體在場──媒體總是在場,而一切節外生
枝之事當然也就總是「由於有媒體在場」而發生了──某里長慷
慨激昂地呼籲:「遊民為甚麼老是在我們這裡?他們為甚麼不去
大安公園?」這番話絕對不是講給遊民聽、想說服他們到大安公
園去呼吸新鮮空氣,這番話其實是講給媒體聽的,某里長希望其
它的市民相信:遊民不是萬華區的產物,而是外來人口;他也希
望其它的市民相信:雖然華昌社區爆發了新一波的疫情,但是整
個萬華其實是被動、無辜的。某里長更絕對不會承認:遊民之中
的絕大部分都是萬華地區的原居民;這些有家歸不得、或是無家
可歸的人其實習慣了萬華的環境、人情和生活文化,他們也可能
是基於種種正面積極的情感而選擇留在萬華的。

 我們已經假定:遊民就是沒有家的人。這個假定並不會促使我
們進一步追究:沒有家的人未必沒有戀家的情感罷?在遊民內心
的深處,是否就不會吶喊著說:「我愛這片土地」呢?或者該這
樣問:沒有自己的家的人難道就不會具備對一條街、一圈鄰里、
一塊非私人所有的土地產生珍惜依賴之情嗎?在沒有發生疫病的
時候,一般萬華區住戶的眼睛不是看不見遊民,而是視而不見。
一旦疫情爆發、又風聞有遊民染病路倒,則一時之間,千夫所指
,遊民在轉瞬間居然成了外來的入侵者。這,算不算是一種集體
的階級歧視、算不算是一種「公共欺瞞」呢?

 一九九六年,狂牛症爆發,英國社會隱瞞了半年。次一年傳出
大規模飼料污染,比利時也遮掩了幾個月。SARS疫情在廣東被指
稱為「那個病」而諱莫如深,其間也長達數月之久。看起來,無
論是先進國家或後進國家、無論是已開發社會或未開發社會,人
們假設自己的健康與無辜似乎殆無二致。一旦超乎人力所能控制
、甚至理解的疫病發生,「公共欺瞞」的心理機制自然啟動;於
是,尚無疫情傳出的國家立刻封鎖那些已經傳出疫情的國家,尚
無疫情傳出的地區立刻隔離那些已經傳出疫情的地區,尚無疫情
傳出的鄰里立刻阻絕那些已經傳出疫情的鄰里。這些技術上看起
來實屬必要的措置,卻也同時促使自覺健康與無辜者更頑強地驅
趕原先他們就不熟悉、不信任以及不尊重的人,一般說來,那些
人都是社會底層的人。

 我十四歲那年舉家遷入萬華(當時劃歸古亭區),日日有遊民
打從臨街的窗前走過,當後門外的村牆尚未築成之際,夏日晚涼
,常有幾張熟面孔在我房間外面的混擬土水池上,或躺或坐,時
談時笑,聲浪喧嘩,旁若無人,那是十分影響一個生怕考不上高
中的少年夜讀情緒的。有一次我實在忍無可忍,穿上寬鬆的褲子
、套上老桑鞋,還打了綁腿,準備出去施展拳腳,把這幾個人揈
走──就搏擊對戰而言,我其實是很有把握的。

 經過廚房之際,我卻給家父叫住,他問我要幹甚麼,我說去教
訓教訓外面那幾個混蛋。家父說:「人家浪跡天涯、四海為家,
正是『你們武林中人』的典範,怎麼說人家是混蛋呢?」這話當
然不無譏諷我成天價習武練拳、想當李小龍的意思。我說他們擾
人清靜,家父卻說:「你在牆裡,人家在牆外;你滿肚子躁火,
人家一身涼快;你要讀書,人家不必讀書;不過就是這麼點分別
。你現在要打人,究竟是誰擾誰清靜?」這麼一說,我忍不住笑
了,一身狠勁兒完全破功。

 三十餘春秋忽焉消逝,當年那些個嘻笑自若的遊民如今大約都
不在了,我很慶幸當年沒有打人──那時,有毛病的是我,幸好
我沒有把那毛病傳染出去。

⊕∮⊙◇★☆

這期電子報到此為止囉,有啥建議,別忘了來信指教。

⊕∮⊙◇★☆

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40&which=category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ms10800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scs
http://tw.letter.yahoo.com/Social/scs.left/
http://gpaper.gigigaga.com/ep_publisher.asp?p=schlafen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index.html
http://mypaper1.ttimes.com.tw/note/index1st.php?First_E=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留言回應

你必須要 登入 才能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