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內行」知識復興台灣電影──關於台灣電影配額政策的一些思辨/魏玓
陳樂融前一陣子在報端的專欄撰寫「商業片是投資,不是文化基本教材」一文,回應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社發部主任詹政道有關實施配額保護國片的倡議,批評詹先生是「外行」,並說「教育界不要亂下指導棋」。 其實陳樂融是不是電影事務的「內行」,外界也不大確定(在這個專欄中他的身分寫的是「作家、主持人」),但是通篇文章除了指控人家「外行」,我真的沒讀到任何有關電影保護政策的「內行」實質討論。 More...
植劇場的一年後/唐士哲
《花甲少年轉大人》以超過4的收視率光榮下檔,從三分多鐘一鏡到底開始掀起的花甲收視熱,持續到串流平台及youtube上衝高的點擊數。在「植劇場」播畢的七部單元劇中,花甲除了收視情形最好,也是發酵、捲動討論最成功的一部。連筆者幾天前參加一場碩論口試,《花甲》算不算是鄉土劇也成了討論桌上的話題。 More...
單頻單買 斷訊風波紅利/邱家宜
歷時兩星期的中華電信MOD斷訊風波,在中華電信宣布於7月15日恢復頻道訊號,並免費收視到7月底後迅速落幕,船過水無痕,彷彿什麼事都沒發生。值得注意的是,MOD在兩周危機處理過程中,向訂戶大力推薦過去並不建議的「單頻單買」,讓有線電視系統寡佔市場下,習於被迫集體團購一大把頻道的台灣收視眾,終於明顯感受到原來也可以自己選擇、組合自家電視頻道,算是斷訊風波給消費者的意外紅利。 More...
「台」語電視台 逍遙遊與巴別塔/馮建三
「催生台語公共電視台聯盟」是個新的組織,也是維基百科最新增加的條目之一,這從六月三十日查閱時,它所引述的材料,最早是十九日,最近是二十九日,當可知悉。 何以是台語公視台,而不是私人商業台?主要應該是新的電視台不容易賺錢,新的台語台,可能更難,亦即這是孔方兄在作祟。 More...
假創業的毒蘋果:記者如何反咬一口?/劉昌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上週流出「鼓勵員工創業」計畫後,今天(6/28)蘋果日報老闆黎智英在自家報上發文遙相呼應,大談「新聞的變革」。他說,因為手機大幅改變新聞的面貌,「我們的生產結構必須要變得更靈活善變才能生存……我只可以讓巿場的演變成果,推動我們逐漸重建一個新的新聞媒體,一個手機時代個人化傳媒的結構。我們過去集中化的經營已不夠靈活應變,容不下百花齊放的天地」。 More...
致流行音樂補助案:「射殺鋼琴師」的苦悶時代已成灰燼/簡妙如
將顏社再推上新高峰的李英宏得到2017年「流行音樂企製發行補助案—新人開發類」百萬補助。 圖/取自李英宏 aka DJ Didilong 你,還有買來萬分珍惜、反覆聆聽的音樂CD、卡帶或唱片嗎? More...
違法置入新聞?政府說清楚!/劉昌德
新聞界上月中旬再度掀起「業配文」風波,在揭弊記者於網路公布的資料中,多處指向政府許多單位仍在編列經費置入新聞報導,而有明顯違反《預演算法》之嫌。這些歷歷指證中點名的包括行政院、新北市政府、桃園市政府等各單位,應立刻說清楚講明白,到底政府有沒有違法做新聞置入? 因為痛心於業配新聞氾濫,2010年底報社記者黃哲斌辭職明志、並在網路發文譴責,引發傳播學界集體聲援,要求政府停止對新聞的置入性行銷。立法院回應社會的強烈呼聲,在2011年初隨即修法禁止各級政府買業配新聞。 當時修訂的《預演算法》第62條之1規定,「基於行政中立、維護新聞自由及人民權益,政府……編列預算辦理政策宣導,應明確標示其為廣告且揭示辦理或贊助機關、單位名稱,並不得以置入性行銷方式進行。」 More...
酸徐重仁,或就地抗爭?《勞動之王》教我們的事/劉昌德
一齣以勞動議題為題材的偶像劇,能不能代表電視劇將對日常的壓迫與抗爭產生真愛? 圖/《勞動之王》劇照 全聯總裁徐重仁一席「年輕人很會花錢」、「不要計較薪水比別人低」的說法,引發鄉民暴動。面對公關危機,老總放軟道歉,鄉民似乎大獲全勝。但是低薪又被嫌棄的年輕上班族,實際的工作環境有改善嗎? 正在客家電視台播出的《勞動之王》,就是反映被壓迫的勞工,除了網路打臉慣老闆之外,另一種對應方式: 就地抗爭 More...
「電影牆國」會把台灣電影「牆」掉嗎/羅世宏
中國日前正式實施《電影產業促進法》,但那對中國宣稱要打造電影大國或電影強國的目標,距離恐怕只會越來越遠,甚至成就一個名副其實的「電影牆國」,因為官方對電影攝製、發行和映演的箝制完全沒有放鬆,反而是更強化了。(中國藝人范冰冰,導演馮小剛出席在香港舉辦的第一屆亞洲電影大獎/湯森路透) More...
紀錄片與坦克車──台灣如何在中共的軍備威脅下挺立
中國獨立電影工作者的處境這幾年在大陸地區益發困頓。由於國家機器對影人、影片到影展的繼續打壓和全面監控,好幾位過去成績斐然的獨立紀錄片導演或策展人,已經先後移居國外,或者被限制入境。更多不想自我流放的紀錄片導演,仍繼續竭其心力生產影像記錄或文字書寫,明知其不可而為之。 他們在大陸沒有發言空間,就轉往台灣和香港發聲;當香港的言論也加速被收緊、監控,台灣就成了他們最後可以自由發聲的場域。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