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的人如何被分類?/陳志賢
當法國思想家布迪亞(Pierre Bourdieu)於1960年代進行藝文品味的問卷調查時,他很快就發現,音樂是所有藝術中最具有「精神性」(spirituality)的,也最能做為階級分類區異的指標,三分之二的低教育程度法國受訪者無法從提供的十六人名單中指認超過兩位作曲家,高教育程度者如此的比例僅有百分之七,而且近八成的大學教師認得十二位以上作曲家,低階藍領與白領勞工能這樣的人數是零。布迪亞因此宣稱,音樂是最純粹的藝術,它的直觀來自於身體感官於特定物質環境的耳濡目染,遠非後天勉力學習所能企及。 More...
如何約束臉書這頭怪獸,學者們提出了三種方法/羅世宏
面對美國參眾兩院連續兩天的「拷問」,臉書(Facebook)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表現超乎預期,不僅把臉書面臨的監管危機消除了一大半,甚至把國會聽證當成了他個人的媒體公關秀。 在兩天的聽證過程中,扎克伯格雖然承認疏失,表現出一副願意負責的柔軟姿態,但他堅持不鬆口的一點是他咬定臉書不是一個「媒體」,而(只)是一家科技公司。他這麼說,是因為他知道「退此一步,即無死所」:如果承認臉書是一家媒體,而且還是一家具有壟斷地位的特大媒體,那麼它需要承擔的內容和社會責任,以及需要接受的監管強度,也將遠超過當下。 More...
全世界的臉友,團結起來!/羅世宏
4月10號和11號,連續兩天,臉書(註:即facebook,本文統一稱「臉書」)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將親赴美國國會接受調查。在此同時,臉書也宣布從4月9號開始,臉書用戶將可自行查詢是否屬於個人數據遭洩的8700萬名(臉書此前承認的用戶人數是5,000萬)直接受害者之一。 外界估計,從4月9號開始的這一周,有可能引發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波刪臉書賬號行動。 (圖片來源) More...
美國會拷問臉書-你不能錯過的5個問題/江雅綺
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驚爆疑似利用臉書使用者個資、操縱英國脫歐公投與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的結果,讓人們重新省思,這些科技巨擘對民主社會的影響,究竟是正是負。 More...
免費的最貴,柯文哲「賣」了什麼給Google?
柯文哲到底賣了什麼給google? 監督網路使用自由的非營利機構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EFF),去年底向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FTC)申訴,指控Google的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 More...
逃離「臉書國」
文/ 羅世宏 社交媒體如水銀泄地,已滲透到越來越多人的日常生活當中。重度使用臉書(Facebook)的年輕世代被稱作「讚世代」,而政治選舉則已被稱作是在社交媒體上進行的「臉書選舉」。 More...
媒體有責勿使社會恐慌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對「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聲明 昨日(21日)台北捷運發生隨機殺人事件,對此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以下簡稱我們)表示哀悼,同時,針對廣泛報導此事件之媒體提出以下呼籲與聲明: More...
我社參與「公民社會監督公視總經理遴選百人觀察團」發表評分報告
20131115公民社會監督公視總經理遴選百人觀察團記者會 我社2013年參與「公民社會監督公視總經理遴選百人觀察團」的組成,觀察團對於此屆公視總經理遴選結果的評分報告如下: 「公民社會監督公視總經理遴選百人觀察團」 對遴選結果的評分報告 (2013.11.15新聞稿)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