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二一期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二一期
本期內容:
‧編輯室報告
揭弊/揭幣性新聞
‧本週媒大事
‧隨唬撰&正經講
‧媒來稿&媒回應
‧媒論壇
‧道歉啟事
‧綠林好漢媒來稿

‧編輯室報告

揭弊/揭幣性新聞

近來「揭弊性」新聞成為一種風潮,此類新聞以揭發弊案為要務,吸引閱聽人視聽,並達成某種社會效果。但是揭弊揭發了什麼?揭弊的背後隱含何種商業邏輯?似乎更值得探討。

揭弊性新聞屬於一種調查性報導,回顧調查性報導的起源,乃基於對客觀新聞所顯現出的專業無能的不滿。1950年時美國發生了麥卡錫(Joseph McCarthy)事件,引發了美國的「白色恐怖」,傳播學者檢討整個事件,認為對客觀呈現、有聞必錄的新聞報導有所批判,於是激發了調查性、解釋性報導的興起。回顧此段歷史,客觀新聞報導起源於商業服務目的,也使記者保持中立,但到頭來卻傷害了公眾利益;而調查性報導,於媒體資本主義邏輯盛行的當代,也有了不同的面貌,此一面貌,便是以揭弊的方式呈現。

近年來揭弊新聞的興起,大概與蘋果日報登陸引發的市場競食有關,蘋果以揭弊的作風顛覆了報業的形象,而各大報也急於跟進,以搶佔閱聽眾市場。就揭弊或調查性報導的性質而言,兩者都傾向於一種「對立新聞學」,也就是認為新聞職志意在防止權勢者隱匿欺瞞。其中,區分的關鍵在於報導的深度,前者較為事件表象的? 汍S,後者則更強調事件發生的原因與脈絡。揭弊性新聞某種程度可保障民眾及消費者權益,可說是一種公共服務的理念施展,但這是否意味著媒體已善盡公共新聞學所強調公眾的長期利益與權益保障?倒也不然,因為,揭弊性新聞背後其實隱含著強烈的商業運作邏輯。

首先,就新聞採訪而言,揭弊性新聞有時是以下對上的方式,也就是民眾提供的消息來源作為新聞線索,民眾的耳目,取代了新聞鼻,使得媒體不用付出更多成本,而新聞來源的取得更有效率、更能滿足版面需求。並非民眾的投訴於公眾無益,而是媒體過度仰賴的結果,可能使媒體喪失了新聞發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揭弊性新聞強調的是個案、點對點式的揭露,著重的是事件的淺碟表象,以解決民眾當前關注事件為要務或解決個別案例為滿足,因此也就不再以深入發掘隱含其後的社會整體結構或事件背後的權力關係,作為報導所關懷的重心。如此,國內媒體也難以出現公視記錄片節目「解構企業」揭發企業、媒體醜態的鉅作。

再者,此種揭弊性新聞過度強調的結果,可能也使得新聞品質受限時間、成本壓力,而產生反效果。前一陣子美國主要電視網之一的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所屬的「六十分鐘」節目,新聞? 蠷犮洹鉬D出現嚴重錯誤,而身為美國最知名主播之一的丹‧拉瑟(Dan Rather)公開向觀眾致歉。便是由於「六十分鐘」節目偏好揭發性報導,見獵心喜的心態,使得CBS在接到消息來源提供者柏凱(Bill Burkett)的文件資料時,為了獨家的利益,而未深入查證與調查便急於揭發,不但引起社會無謂波瀾,更重要的使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受到社會強烈質疑。

電子媒體尚且如此,平面媒體報導較為深入的特性,是否就更能夠深入報導的功能?從國內各大報報導「陳由豪事件」荒腔走版,到前陣子「重組牛肉」的曇花一現,都看出對深入調查、查證的功夫不足。就後者而言,重組牛肉的確喚起消費者及政府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但是否堪稱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尚有疑問,且急於獨家揭弊的結果,就其所揭發的連鎖店食品對民眾的健康影響而言,初期報導尚有跨大其傷害之嫌,不但造成民眾恐慌,也使社會付出許多成本。因此,揭弊性新聞如一刀兩刃,可能協助守望也可以造成恐慌,而媒體動輒踢爆、時刻炒作的醜聞(scandal) ,到底有多少真正關係到國際民生,或者,還是必須以犧牲多少當事人權益做為代價,而這真正會是揭弊式新聞報導的初衷?

推導揭弊性新聞的結構! 性因素,與國內媒體市場的競爭激烈緊密相關。國內大報近來為增進收益,促使媒體走向市場新聞學導向的熱潮,首先,追求產製效率的結果,使得新聞消息來源擴大了操控新聞的力量,調查性報導所關注的公務事務也備受冷落。例如台灣電視台日前很喜歡的「黑心系列」,不少其實來自於大陸的節目片段。這樣的報導,除了有偏誤再現的問題,事實上也有成本的考量:以較廉價的方式填補時段,告訴閱聽大眾一些事實上與我們關係並不顯著的消息,也形同排擠掉真正值得以調查性新聞報導追究的議題,比如「誰殺了尹清楓」。再者,為壓縮成本,媒體近來大量優退資深新聞從業人員,並大量啟用新進人員,而新進記者若經驗、用功不足,也難以在調查性報導上有所表現,這些因素多少使需要資深新聞工作經驗積累的調查工作,難以在公共領域角色的報業場域中發揮。因此,新聞是為了公益目的而「揭弊」,或僅是為商業收益所為的「揭幣」,耳聰目明的閱聽人可得辨明。

1.新聞節目中,有哪些新聞是揭弊性新聞,而哪些是調查性報導,你如何區分?
2.揭弊性新聞如果傷害了當事人權益,而此事件又與公眾利益無關的話,你認為有必要嗎?媒體在報導此類新聞時應如何拿捏分寸?
3.? 陘偵簹顐荋此妢s聞興起,你有沒有特殊的想法?歡迎投稿與我們對話(scstw2003@yahoo.com.tw)。

‧本週媒大事

1. 兩岸頻過招,廣播天空好熱鬧

新聞局長林佳龍6日在立院報告「無線廣播頻譜重整政策」時,台聯立委羅志明爆料,中國企圖利用台商作白手套,在台收購廣播頻道進行統戰宣傳。林佳龍証實說,中國有計畫對台灣廣播媒體展開影響,希望能做到入島、入戶、入心,特別是鎖定中南部的勞工、農人、原住民與青年做為爭取的對象,新聞局已備妥法令嚴陣以待,深入了解中。

林佳龍說,新聞局掌握到的中國統戰手法,可能的途徑是透過這次廣播電台頻譜重整,申請電台時,收購較有實力的,或經營不善的電台,或經由聯播的合作,收購時段,提供免費的短波收聽。

小編媒批:關於老共的統戰技倆,一說是中國不自量力,台灣是自由民主的國家,人民廣納各種多元資訊,老共教條式的宣傳影響不大;另一說法,則讚成新聞局予以管制。小編則認為,廣播天空畢竟是我國國民共享的稀有資源,若開放外資介入,恐怕是自癈武功。新聞局不是老講要重整廣播頻譜嗎?那就請趕快動作呀!中小功率電台賣藥的混亂狀況,應是不下於老共之害。

2.《白色巨塔》收視熱,日劇影迷紛回籠

低迷許久的日劇迷這回可揚眉吐氣囉。由日本資深偶像唐澤? 堜B江口洋介擔綱演出的《白色巨塔》在台創下收視新高。故事情節以描寫醫院裡權力鬥爭與人性掙扎的白劇,最後一集以財前(唐澤壽明飾)掛點的大結局,掀起網路討論熱潮。除了正版的《白色巨塔》賺人熱淚外,不少好事網友更私下規劃台版的《白色霹靂塔》,想請秦揚、陳照榮分飾財前、里見的角色。

小編媒批:大家還記得上週小編為大家報導國內編劇、導演在座談會抱怨媒體產製環境太差,使劇組不斷惡性競爭一事嗎?其實台灣不只戲劇產製出了問題,間接也影響了演員的培訓過程。以唐澤壽明、江口洋介為例,都是從年輕時就在偶像劇中磨練;反觀台灣卻缺乏足夠的環境讓資深演員繼續發揮,不也是一大損失?

3.新聞主播大風吹

新聞主播大風吹,華視推《出快語台灣》自從李四端風光離開華視後,似乎也吹皺一江春水,各家電視台新聞主播驛動頻傳。先是接替李四端棒子的莊開文申請退休,繼而又傳出沈春華也有離開中視主播台的打算。目前較為明朗的,則是蘇逸洪確定轉戰台視。蘇宣稱要用自然語(國台語並用)的方式,為台視拉高收視率;而在華視方面,雖然頻損大將,仍不減朱立熙變革的決心。華視在七點的晚間新聞中,商請楊憲宏、李筱峰 、金恆煒、釋! 昭慧、羅致政等人推出《快語台灣》的新聞短評,力圖振作。

小編媒批:晚間的新聞戰場好久沒這麼「活潑」了,但不知這波人事變動會帶來什麼影響?唔,還有我們第一名的新聞主播雅琴姊怎麼不見了?還在家中相夫教子嗎?這也是不錯的選擇啦。

‧隨唬撰&正經講

【隨唬撰】
文/Sean(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日劇《白色巨塔》這陣子引起收視狂潮。劇中大反派財前五郎在資深偶像唐澤壽明的詮釋下,演來活靈活現。不少粉絲不滿壞人不得好死的芭樂結局,紛紛玩起改編結局遊戲。而順著這股《白色巨塔》風潮,知名導演蔡岳勳也正籌拍台版的《白色巨塔》。就在蔡導苦腦找尋合適的演員時,網友突發奇想,推薦秦揚飾傲裡傲氣的財前、陳昭榮扮里見一角。這樣噴飯的組合,意在延續先前《台灣霹靂火》的超人氣,打造全新的《白色霹靂塔》。

從網路上群組的討論,不難察覺《白色巨塔》有多受歡迎。連帶所及,這部以描述醫界祕辛的流行電視劇,竟也引起不少門內人的共鳴。近日各報讀者投書中,有不少醫事從業人員,自爆內幕、指陳醫院中許多鮮為人知的醜聞。一時間,《白色巨塔》已成為暗指醫療體系腐敗汙穢的流行用語,或是代稱醫生專業傲慢的同義詞。

最顯著的案例,就是駙馬爺趙建銘近來的醫療糾紛。民俗藝術家柯霞經趙建銘進行腰椎手術後兩個月後,因引發心臟病而猝死。病家提出控訴,被人喻為現實版的《白色巨塔》。這個新聞事件的報導,除了配上《白色巨塔》的熱潮外,更因趙氏身份特! 殊,在媒體上被放大渲染。舉目所及,一種權貴V.S.平民的對決圖像再次透過媒體展映在觀眾的眼前。但醫療過程有無疏失等較詳細的問題,反而少有媒體追查。此則,非但問題難以釐清,對處於糾紛的兩造,更是相當的不公平。這難道竟是因為市民市會早已存有偏見,媒體也才順應民情,打造這齣貴族欺民的野台戲?

【正經講】
文/Sean

「Miss.黃,幫病人做個Biopsy,看她是否有Cervical Cancer」

如果你去醫院看病的話,一定常聽到醫生動不動就繞上幾句英文,秀幾個我們聽不懂的醫學單字,或是在你的病歷上鬼畫符(如果他肯大方地讓你看的話)。這真是怪事一件,為什麼我們不能從醫生那得知更多我們身體的訊息,或著作一些自我判斷?為什麼我們是去「給」醫生看,而不是去「主動」地看醫生、評價醫生?

如果我們相信培根「知識就是權力」的宣稱,那我們就不難明瞭為何醫療體系總是神神祕祕地搞知識分贜了。因為醫生擁有別人所不知的專業知識,同時也就享有他人望之莫及的權力地位。再用Foucault的觀點解析,他認為知識是一種「論述形構」,而知識的論述形構,就是權力鬥爭的場域。簡單地說,誰有權力,誰就定義知識的價值範圍。? 狾p,為什麼是醫生研究病人,而不是病人研究醫生?

對照國內常出現的醫療糾紛,病人家屬經常以抬棺抗議的方式表達對醫院的不滿。這其實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語言競爭:

醫生以深澀的專業用語將知識封鎖在固定的場域內,使醫學成為壟斷性知識,藉以維其持權力。病人家屬在同一語境下,處於必然的弱勢,只得轉換語文脈絡,以令人害怕的死亡符碼爭奪論述的主權。

然而,醫療糾紛一定要以這種戲劇化的方式才能強佔媒體版面嗎?我們的媒體在報導這類新聞時,只會建構兩者對立的位置嗎?而不細究其中的真實問題嗎?若從傳統新聞學來看,衝突性高的新聞的確有較高的價值,但這樣的觀點卻也致使媒體流於煽動的報導,形成黃色新聞學。其對社會之害,猶如曾蔘殺人,造謠生事。回到新聞記者的專業層面討論,在報導醫療糾紛、災難新聞上,除了新聞價值的取捨;記者對「人的尊重」、對追求事件真相的努力,才應該是媒體作為公眾輿論代表最應強調的精神。

‧媒來稿&媒回應

【媒來稿】
數位機上盒的價格上限管制管到了什麼?
楊彥洳(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研究生)

隨著中華電信MOD用戶數的增加,有線電視系統為了回應競爭者,也開始加快有線電視數位化的腳步。但是目前數位機上盒普及率過低卻是一個關鍵點。因為,機上盒舖設速度慢,數位有線電視的收視戶也就少;如此,市場太小,內容業者自然不願意投入;而內容不足,則更難誘使收視戶裝設機上盒收看數位有線電視。因此,對業者而言,機上盒的普及是發展互動加值服務及推動分級付費的基礎。在定價策略上,由於機上盒對於消費者而言還是一項不熟悉的產品,消費者對機上盒的價格敏感度也高,因此業者希望機上盒普及,應該採取低價格、高推廣水準的快速滲透策略。業者當然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為什麼反而還對地方政府訂定的價格上限頻頻提出抗議?

一開始業者抗議的原因在於地方政府訂的價格讓他們沒有獲利空間、甚至低於機上盒成本。要低價提供機上盒用戶,前提是業者要先能夠大量採購機上盒以壓低成本,但是在政策尚未確立的情況下,業者難免擔心政府有統一機上盒規格的可能性而不敢大量採購;而不同MSO又各自採用不同的機上盒規格,也很? 囓H合作的方式,提高採購數量向廠商談價格。再加上採購量僅達幾萬台根本無法ㄖC成本,若又像台北市政府一樣將機上盒價格上限規定在低於成本的兩千五百元,那麼業者舖設一台機上盒就得自行吸收一千多元虧損,更不可能以這樣高於售價的成本繼續採購機上盒。

要推廣一項讓消費者感到陌生的新服務,卻還想要在硬體設備上獲利,結果往往是失敗的;在搭配的高階手機降價後申辦人數才有顯著增加的亞太行動Qma就是一例。不過,機上盒的價格就算僅僅反映成本卻還是不夠,還得免費才行。除了是因為競爭對手中華電信採用免費提供機上盒的策略之外,另一原因在於,在目前類比電視已是多頻道環境的情況下,收視戶「願意負擔的價格」其實是趨近於零的。業者經歷一連串推廣不順的過程後也了解到這一點,因此台北縣的大豐有線電視已開始以免費提供機上盒為關閉類比頻道鋪路,東森也把堆在倉庫的機上盒實驗性地免費舖設在小範圍區域以了解用戶對於機上盒的滿意度。

原本因機上盒無法獲利而不願意鋪設的有線電視業者,後來為了回應競爭者、以及配合消費者願意負擔的價格,還是選擇「免費」提供。這顯示機上盒就算回歸市場機制,也是會朝低價或免費的方向發展,而不會高? L地方政府規定的價格上限,這表示競爭比起管制價格更能有效降低價格。不過最大的問題是,基於成本考量,業者免費提供的一定是功能陽春的基本型機上盒;那麼結果會變成,價格上限管制不會影響跟本沒有價格過高之虞的基本型機上盒,反而讓業者沒辦法推出功能較強大、適合特定消費者的高階機上盒。畢竟除了保障用戶能夠收看數位頻道的基本型機上盒之外,為了搭配加值服務,高階、功能更豐富的機上盒還是有其必要性;若因為價格超過上限規定而無法進入市場,也就妨礙了電視商務及互動加值服務的發展,大大減少消費者培養使用習慣的機會。以大豐有線電視為例,雖然推出預約錄影數位節目達十幾小時的服務,但是其贈送的基本型機上盒因沒有內建硬碟、需另外搭配用戶原本的錄影機,使得操作變得更加繁雜,便利性大打折扣,也等於是增加了使用者的轉換成本。

因此,讓機上盒的價格回到市場機制,將有助於數位電視互動加值服務的發展。以行動電話加值服務為例,針對使用者不同需求,低階與高階手機之間也有相當大的價差;但是當加值服務有了利基,高階手機的價格不需要限制,業者也會自行補貼手機以降價吸引消費者。

當然,政府價格管制的解除,前提應該是「有效! 競爭」環境的存在;有線電視產業有自然獨占的特性,就現況來看的確是缺乏競爭。不過,政府管制機上盒價格的目的,應該以降低收視戶對機上盒的排斥、以及在數位化的過程中維護收視戶的權益為先,因此只要在業者舖設機上盒完畢、進一步關閉類比頻道時,政府能夠確保收視戶原本可收看的頻道數量和收視習慣(例如:分接)不會受到影響,且透過市場機制也能夠讓機上盒價格降低,那麼價格上限管制就顯得沒有必要。

更何況,在這種舖設機上盒勢必會虧損的情況下,有線電視業者除了配合政府既定政策,沒有其他的誘因嗎?還是有的;先不論那些未來前景看好、商機無限的電視商務、付費頻道、互動加值等服務,機上盒一旦普及,15%的私接戶便會因此現形,業者因此有了立即的回收,這筆收入可用來補貼免費提供機上盒的虧損,還順便解決了困擾有線電視業者已久的私接戶問題,這也是現階段業者免費提供機上盒最大的誘因。而政府方面,針對自然獨佔的有線電視產業除了實施價格管制之外,也應該更積極創造有線電視有效競爭的環境;從中華電信免費提供機上盒造成有線電視業者的跟進可知,比起規定價格上限,競爭更有助於價格的降低。但目前中華電信MOD尚未取得能夠和有線電視抗? 讀瑰W道內容、而一度引起關注的Seednet DFC數位家庭中心更僅僅稱的上是和有線電視互補的整合平台而已。主管機關如果期望數位無線電視、中華電信MOD、以及有線電視形成互相競爭的三個平台以促進有線電視產業的有效競爭,可能還有許多努力的空間。

【媒回應】
回應「機上盒的價格上限管制了什麼?」
one page(傳播學鬥陣成員)

有關「機上盒的價格上限管制了什麼?」一文,本文作者主要有幾個重點,一是認為政府對機上盒價格的限定侷限數位電視的發展,認為要採取分級付費的方式才促進機上盒的規格發展;二是政策導致業者無法決定規格,以及價格上限管制導致陽春型的出現,並認為影響互動功能的發展;三則是以手機的科技推廣形式延伸到數位電視的使用,最後再期許數位平台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環境。

針對第一點,機上盒雖然是數位電視的的必備條件,但是我們觀察業者發展數位電視速度與基礎網路建設有關,業者在技術上無法進行改進,雖然機上盒價格高是消費者考慮的原因之一,但是不可擴大為影響數位電視不普及的主要原因,而是該就整體環境作出評估,而不是單純認為是科技形式影響使用習慣。

有關第二點! 的論述,其認為管制的結果帶來不好的市場現狀,反而忽略掉了是不好的管制導致市場失靈,主要是因為有線電視業者必須根據有限廣播電視法第五十一條收視費用需經由地方政府費率委員會核准,而台北市政府費率委員會所核定的機上盒費用正確是三千五百元,而業者當時堅持應該以四千八百元的價格出售,台北市政府認為業者應該可以由收視費中回收,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堅持採取較低的費率;另外互動功能的發展,除了機上盒的問題上有頻寬的限制,以及機房是否能負荷龐大的資訊回傳,才是互動功能是否能近一步提升的關鍵。

第三點則是以手機的使用模式延伸到數位電視,忽略其根本意義上的不同,手機是屬於個人性質的媒介,雖然是因為市場開放導致機具便宜,成為人手一機的現象;然而數位電視屬於大眾媒體,具有公共的性格,加上其推廣與使用,不是單純只要機上盒便宜就可以達到,而是基礎建設網路的完整性才是關鍵。

此篇評論雖然企圖推論「有效競爭」才能達到市場的完整運作,但是對於無線數位電視的推動幾乎沒有著墨,無法更近一步切入數位電視的遠景,也忽略了其他國家如日本與新加坡,是以計畫經濟的方式經營發展;而英國則是以無線的方式? 擘s數位電視,以公共資源達到便民的效果,而美國也採取嚴格的管制,避免數位電視再次落入商業競爭的惡性循環,管制不是原罪,市場不是萬靈丹,應該用更廣的角度思考制度形成的問題,而不是單純以經濟之名為塑造生活的形式。

‧媒論壇

《白色巨塔》風潮解析
文/林靖堂(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相信不少人對於前幾天剛下檔的日劇《白色巨塔》,與目前正在八點檔時段重播的韓劇《大長今》裡的種種,感動不已!當看完白色巨塔,聽著主題曲「奇異恩典」,感念於劇中演員對人心的詮釋如此深刻之時,筆者卻遺憾,現在台灣的電視劇難有這樣「經典」的作品與演出。

筆者嘗試分析《白色巨塔》與《大長今》,這類「經典」日劇與韓劇的成功,可從內容面的「議題」、「劇本」、「配樂」與「演員」,以及行銷面的「投資」、「市場」來觀察。

內容面的「議題」與「劇本」上,這些經典的電視劇緊緊的抓住關乎一般大眾生活中的一切點滴與人性衝突。在議題上,其緊緊抓住了社會學衝突論者中,所見的階級衝突、社會衝突,並且從劇中的這些人這些事的詮釋,對於這些衝突議題的劇本的敘事文本描繪,在經由一群了解如何深刻描繪劇中角色性格的演員,創造出一幕幕動人心弦的畫面。《白》劇就是抓緊了這樣一個醫療糾紛的議題,突顯為求權力、地位與財富所造成的罪惡,以及彰顯身為醫生應有的社會責任為何。

「演員」上,我們可以看見《白》劇中的演員,並非單純! 的把角色刻畫成死板的二元對立性格,而經由他們的演技,更使得那個權力慾望與社會衝突的面向,完美展現。唐澤壽明詮釋財前五郎的自負與內心矛盾、江口洋介詮釋里見脩二的誠懇與正直;《大長今》中,李英愛詮釋長今的堅忍不拔與俏皮可愛、池珍熙詮釋閔政浩的正直與對長今的愛意等,這些人將不只是飾演劇中的這些角色,更是融入這些角色,將這些劇中角色刻畫的入木三分。

「配樂」上,無論是劇中隨事件而起的配樂,還是該劇的主題曲,這些「經典」的日韓劇都能使之融入該劇,讓閱聽眾在觀賞時,同時被劇情與配樂牽動著情緒,使人們跟著角色悲傷難過或滿心歡喜。這些主題曲與配樂的選擇,絕對不會是隨意與唱片公司簽約搭配,或是偷用其他影視產品的配樂當做過場音樂那樣的不負責任!

在來就是行銷面的「投資」與「市場」。無論是韓國公共電視台還是日本富士電視台,其對於《大長今》與《白色巨塔》的投資可不像台灣商業電視劇一般,保守吝嗇。這些製作「經典」電視劇的電視台亦不只把市場的眼界,鎖定在該國國內的閱聽人市場。不像台灣的商業電視台,眼界只在乎少於百分之十收視率的台灣市場,難怪無法製作出「經典」的台灣電視劇,更無法跳脫出那些雷同? 蚻萓A甚至已經撥爛的灑狗血電視劇。
 最近一場廣電人基金會所辦的研討會,一群電視人在抱怨台灣電視環境的c劣,以致於根本沒辦法製作好節目。筆者卻認為,根本就是這些商業電視台「不是不能,而是不為!」罷了。

‧道歉啟事

二零零二年八月間,本電子報第一百一十期「媒大事」,
在報導電信議題時,因一時疏忽,對政大劉幼琍教授使用
了不恰當的比喻,文字不公平之處,對當事人有所冒犯,
本編輯室深感抱歉。在此,除了向當事人致歉,也承諾將
對電子報編務進行改進。媒體改革的路上,媒體改革團體
同樣需要監督,還請讀者以本報為鑑,持續給我們指教。

‧綠林好漢媒來稿

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而無處發聲嗎,傳學
鬥是一個開放平台,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
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
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
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傳學鬥並將適時
給予回應。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 @yahoo.com.tw 
公共化之陣地戰:
nccu.edu.tw/92451001/  
狡兔三窟發報台:
enews.url.com.tw/category_new.asp
集思廣義讀書會:
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招賢聚義部落格:
twmedia.org/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留言回應

你必須要 登入 才能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