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七期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七期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傳鬥讀書會-多元文化與公共媒體的連繫
∮本週媒大事
∮媒來稿
舊媒體創新的時候到了!
(方繼德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 陸軍現役士官)
∮媒回應
蘋果的價值-創新的滋味?
∮媒宣傳
1.public media 1.2..3…
2.媒體素養社區種籽師資招募
3.2004中日媒體素養教育論壇
4.2004和平影展
∮綠林好漢來投稿

【編輯室報告】:多元文化與公共媒體的連繫

在較為重視弱勢族群媒體權益,且將多元文化理念貫徹於媒體實踐的國家當中,若要舉出具有代表性的媒體,就不能不提澳洲的公共廣播集團──「特別廣播服務」(Special Broadcasting Service ,簡稱SBS)。

SBS擁有一個廣播網和一個電視網,用來服務特定族群的觀眾,也包括地區性及特殊利益的團體,以及當地原住民社群等。要論及SBS,就得從七○年代盛及一時的「多元文化主義」談起。由於澳洲泰半由移民組成,七○年代之後,「同化」、「整合」的政策思維已不能符應社會現況與文化需求,於是,在政府支持及社會期許的條件下,澳洲政府在七○年代即明定「多元文化主義」做為國家發展政策,並落實於媒體、政治、經濟等各層面。在媒體層面,政府乃成立公共媒體作為服務多元文化、促進族群融合的重要社會措施,SBS便是在這樣的政策使命下成立。

由於澳洲政府完整而有系統的文化政策規劃,在功能上,SBS屬於「族群」廣播服務機構,在內容上則融合了多元文化及語言,並提供極為多元的當地及國際性節目。其中,SBS提供了超過六十種語言的節目,而一半以上的播放時數為非英語的其他語言,且為了解決不同文化間? 獄y言隔閡問題,SBS使用英文字幕使得人們得以進行文化上的分享,而此種方式也能獲得更廣泛的閱聽眾。

因此,SBS便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廣泛的多元文化、使用最多種語言的廣電機構,除了對澳洲多元文化有所貢獻外,也有象徵澳洲多文化時代來臨的重要意義。而「多元文化主義」作為SBS的經營哲學,其實踐「多元文化主義」的定位清楚,除了與其他公共廣播集團特徵上有極大差異,在公共廣播體制中尤其具有指標性意義。

在節目製播上,SBS-TV採取「區隔」的策略,製作澳洲另一個公共廣播集團ABC及商業電視所忽略的節目。其節目類型多為外語電影、連續劇、紀錄片等,並製播創新形式的時事、戲劇、及電影,也在新聞時事報導上,大力擴展國際事件的報導範疇,因此,大部分的SBS-TV節目是具獨創性及實驗性的。除此之外,SBS的重要目標也在於製播、生產更多反映澳洲當地文化經驗的節目。

值得一提的是,至1994年起,SBS的「獨立」影片基金部門(SBSi),大力發展與支持澳洲本地的創作者和導演社群,透過委託獨立影像工作者進行紀錄片拍攝,以反映記錄澳洲當地的文化。SBS「獨立」影片基金部門已經逐漸在澳洲電影及電視產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製作的影片至今? w在全國及國際上也已獲得超過三百個獎項。獨特的工作,與台灣公共電視「紀錄觀點」的使命類似,可惜礙於經費,台灣公視無法在這方面多所推動。目前台灣許多獨立製片及紀錄片工作者已漸露頭角,如果公共電視扛下扶植獨立製片、紀錄片工作者的重責大任的話,相信對於提升台灣委靡的影視產業發展有廣大助益。

此外,SBS也讓我們反觀台灣的族群電視──客家電視台。客家電視台的成立,同樣起於客家人士面對感受語言、文化消逝的同化壓力,但在缺乏法源,官辦民營的「委辦」模式下,傳續文化成效頗受質疑,而且獨立成台的客家電視頻道,多少具有社群的封閉性,能否促成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理解,也頗有疑問。其實,客家及原住民等少數族群意識抬頭,加上外藉配偶等外來移民與台灣社會的融合,台灣已邁入多元文化社會,政府必需加以正視。或許,SBS給台灣最大的啟示是,澳洲將媒體廣納為整體文化政策下的一環,也就是將媒體視為多元文化的再現,而不是僅僅是「某些」文化的載具。

最後,SBS雖起於社會大眾對多文化的需求,但在此必需強調,政府的全力支持,才是促成SBS得以穩定施展的重要關鍵。而SBS在穩定成長之後,作為社會制度結構的一環,更能發揮滿足民眾? 憭搢D的功能,如此結構-功能的良性循環,正是SBS作為公共廣播媒體得以受到重視的原因。反觀台灣社會,如果政府或民眾還有將公共媒體視為浪費公帑或是僅是小眾文化的疑慮的話,那麼從SBS的多元文化成果看來,我們似乎對公共媒體更得改觀了。

(更多資訊請參閱SBS網址http://www.sbs.com.au)

【本週媒大事】

◎ 股市名嘴殺散戶 公器私用何以堪

股市名嘴「劉掌櫃」勾結投顧公司、空頭公司,透過股友會及電視節目推銷未上市股票牟取暴利,致使數千名投資人受害。對此,台北地檢署已進行深入調查,至於提供時段與投顧公司及名嘴的華視,則可說是十分低調,總經理江霞、副總朱立熙,以及製作人劉和卿,似乎都沒有道歉的意思?則儘管名嘴利用媒體欺騙投資人早非首見,但媒體及記者、上市公司、業內主力透過置入式行銷或暗盤交易介入股市運作、聯手「養、套、殺」散戶,卻可能是以更幽微不堪的方式日日上演。面對媒體為利而逐所肇生的亂象,我們還期待媒體公共化終還公民傳播權本來面目!

◎ 七月乍到子不語 違反分級鬼無言

記者呂文琬在緯來「KTV 記者會」中疑似遭無極總元帥附身,引起各家媒體爭相報導,甚至觀眾也懷疑內容是否屬實。面對外界疑慮,除了當事人對外辯稱並未配合演出,緯來也發出聲名,指各大媒體在未經查證下即質疑製作單位造假,實已侵害緯來商譽,而各台未經授權使用畫面,也侵害了著作權,因此該公司決定保留法律追訴權,並在爭議落幕前取消該節目! 重播。迄今,儘管事態發展宛若無解的羅生門,不過若就新聞局電視分級處理辦法來看,該節目既涉及「玄奇怪異」,實已達輔導級標準,而不應於現有時段播出,則緯來尋求下台階之際,可曾反求諸己?

◎ 俄國政府抓記者 台灣媒體不關心

俄羅斯南部比斯蘭校園人質事件,最後還落得血腥悲劇收場,更由於數百名死傷名單中一半以上是兒童,而引起國際社會重視。而就在俄羅斯總統普亭強烈宣誓將不改對車臣政策之際,杜拜阿拉伯電視台莫斯科分處主任卻因不明原因逮捕,對政府採取批判立場的《消息報》總編輯也因新聞處理而被迫辭職。這是否可視為是俄政府強化控制社會及媒體的象徵,或還需要脈絡的理解。反思國內,民視儘管正為英語新聞招兵買馬,出走年代的張雅琴甚至也有意以國際新聞重返戰場,但見當前媒體動輒以奇聞軼事處理國際新聞的方式,還會是我們所要的國際化與國際觀?

◎ 固網執照著作權 美方施壓我棄守

交通部在「美方強大壓力」下,決定再度開放新一波的固網執照申請,並將放寬相關門檻規定,除了實收最低資本額由400億元減少為160億元外,自行建設的門號用戶數也由100萬戶! 修降為 40萬戶。此舉儘管引起台灣固網、速博、亞太寬頻不滿,不過交通部心意已決,還釋出將檢討是否亦放寬既有業者適用新規的善意。再看立法院,也同樣在「美方強大壓力」下,將既有著作權法修嚴,甚至連國內正大力推行的行書、換書活動,在新著作權法下,同樣也有因散布而觸法的危險。回溯政策形成,只見我方立場軟弱,公民權亦未見重視。怪了!大家不都說主權在民!

【綠林好漢媒來稿】: 舊媒體創新的時候到了!

文/方繼德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 陸軍現役士官)

新聞媒體是一種社會組織,是社會中的一員。它與其他社會中的組織
企業都一樣,必須面對外在大環境的變動以及產業間的競爭,更重要
的是它必須有效的加以管理與創新,才能夠在社會上發揮媒體應有的
效用。隨著全球化競爭浪潮的逼近,台灣的各個產業領域,都在過去
十年裡經歷激烈洗牌與淘汰,但是這十年間,台灣的報業基本的競爭
態勢卻沒有改變,明顯缺少了競爭與創新。

由於早期的政經環境使然,上一輩的經營者著眼於當時的時空,認為
媒體必須是「社會公器」,不能把媒體當成是一個企業,這在當時確
有其必要性,而且對當時的報業而言是一股改革創新的力量。然而時
過境遷,現今的社經環境早已不如以往,傳統報業的一些過去的思想
與想法,竟成為報業未來改革創新的「緊箍咒」,對於任何有違傳統
報業理念的「新想法」、「新理念」、「新手法」多少有著嫌惡抗拒
的心態。

然而這樣的情形,在今年有著相當大的改變。今年三月二十日之後,
台灣報業媒體的焦點,幾乎集中在「蘋果日報」對「台灣報業! 」的衝
擊上。台灣本土報業則因為這個「媒體怪物」的入侵,而個個枕戈待
旦,不敢輕忽。台灣中時、聯合、自由三大報,在「蘋果日報」還未
真正上市前,卻已經和「蘋果日報」在各陣線上正面交鋒,由人才競
爭戰到通路,由版面廝殺到行銷。

事實上,台灣的中時、聯合、自由長期三分天下,近十年內沒有任何
一個挑戰者構成過威脅。其中「中國時報」與「聯合報」主導了台灣
報界超過半個世紀,其間的經營方式充分展現出濃濃的「文人辦報」
氣息,並以「質報」自稱;而「自由時報」則是以大手筆的行銷策略
手法,以及不按牌理出牌的經營特色,在一段期間對兩大報的市場佔
有率造成不小的衝擊。

繼台灣報業翹楚「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於1996年病逝後,今年 4月
「中國時報」創始人余紀忠也相繼辭世,這標誌著台灣報業傳統「文
人辦報」的結束。現在,三大報要面對的最大問題不是競爭,而是如
何「創新」,以及如何以創新的「管理階層」以及「經營方式」,來
面對一個內容、版面、行銷、廣告、通路在台灣都不曾出現過的「蘋
果日報」,以及一個即將成形的新台灣報業競爭環境。

在現! 在人們殷切期待媒體創新的時代,一個老字號的媒體如無法創新
,注定要衰退乃至於完全被淘汰出局。處在這種時代,如果不懂如何
創新,管理階層便是無能且不適任的。創新管理正日益成為媒體經營
管理的一項挑戰,尤其是對高層經營。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創新」的意義。創新不是科學或是技術,而是
價值;而且創新也不是發生於組織內部的東西,而是因應外部的改變
。創新的價值要看它對環境衝擊的程度如何。因此,一個報業媒體的
創新,必須永遠以「市場」為導向。以報紙本身產品為導向的創新也
許會產生「技術上的奇蹟」,譬如美麗的版面設計、彩色印刷或是更
佳專業的新聞報導手法,但其最後的結果會令人失望。

而這股創新必須要加以管理,才能對媒體經營有所幫助。靈機一動的
好點子以及新奇的新聞專題報導手法,如果不嘗試加以管理這些創新
想法,其真正成為成功機會的機率就微乎其微。因此,要做好報業創
新的管理,媒體經營者本身不需是擅長印刷的專家或是新聞報導寫作
的高手。創新型的媒體經理人所要做的,便是能夠洞察現今市場弱點
與機會所在,要不然至少也要通曉創新動力的相關問題。
當然,從這一次的三大報面對「蘋果」的反應來看,最大的特徵便是
只是針對技術上的創新,而非本質上的改變。這一次的蘋果大軍壓境
,台灣大多數的報紙都在版面上求改變,刻意將照片放得斗大,希望
向蘋果日報看齊。譬如,中國時報處理張國榮跳樓新聞,將張國榮的
一張照片以半個大版面來刊登,是為「放大而放大」的技法。

其實創新策略最重要的一個假定便是現存的一切都老化了。簡單的說
,創新策略其精髓在於「新的、不同的」,而現行事業的策略是「更
多、更好」。因此,現今的台灣報業必須要有計畫和有系統的淘汰老
的、舊的想法,並且有系統的拋棄昨日,組織才能把現有資源,尤其
是最稀有的「優秀人才」,用於創造新的事物,這樣也才能突破目前
的困局。

最後我們必須談到的是,媒體員工對創新變革所產生的抵抗、媒體創
新的推動力、以及媒體組織中的氣氛。這些創新的障礙對於一般組織
而言,都是一個難以跨越的障礙,過去的三大報便是如此,然而報業
媒體若無法跨越這些障礙,那就無法創新,也就無法在這日益變動的
市場上生存。

過去只要我們談到有關報業內部的抗! 拒變革,這個問題往往無法解決
。然而真正的問題不在這裡,問題在於報業媒體內部,是否將傳統高
層經營是「最後裁判」的經營方式,轉化以「市場」與「前線工作人
員」的想法視為重要的創新來源,哪怕是不切實際、荒誕不羈的想法
,媒體的經理人都有責任將之變成具體的組織創新現實。

除此之外,媒體經營者是媒體創新的主要「推動力」。媒體經理人利
用市場以及其他工作人員的想法,刺激自己看的更遠,同時並要將這
些創新思維整理過後,融入組織活力與創新紀律當中,並以身作則。

最後便是要員工接受並且瞭解這一切的創新理念,也就是媒體組織內
部必須要塑造創新學習的氣氛,由下而上的進行創新。這一類的創新
氣氛在台灣目前的報業裡,通常只用單一方式來促進創新的形成,最
常見的便是「獎金制度」或是「口頭獎勵」。然而,真正能夠使記者
編輯加入組織創新的行列,則必須結合「賞識」、「成就感」、「參
與」、「報酬」四種方式,充分滿足創新者物質與心理精神上的滿足。

蘋果日報的進駐與其說是對台灣傳統報業的衝擊,還倒不如說它為台
灣沈寂已久的報業市場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傳? 帠禶~與其視「蘋果」
為毒蛇猛獸,倒不如視之為現階段的報業「創新者」。蘋果日報不管
在人事組織、組織文化、採訪團隊、版面設計以及對績效的重視,跟
過去的三大報的傳統文化有顯著的差異。而且,蘋果日報的媒體經營
者對於「創新」的態度,就與過去三大報有著天壤之別。

從蘋果日報的登台,我看見的不是其對台灣報業的威脅,不是對台灣
人心的腐蝕。我看見的是一個成功的媒體創新者,他以系統化、科學
化的方式,分析媒體創新的機會,然後正確的掌握機會所在,並且充
分利用。他們是謹慎的,但是他們專注的是機會A而不是風險。

死守著過去不去創新,比勇於開創未來的風險更高。不知道台灣三大
報業準備好「創新」了嗎?

【媒回應】:蘋果的價值-創新的滋味?

文/傳播學生鬥陣

本篇中,作者以水果日報登台為例,呼籲既有三大報(經營者)應以創新為念、以水果為師,從內容、版面、行銷、廣告、通路、人事、文化、團隊、績效等各方面力求改進,方能在新台灣報業競爭環境中存活。作者並且指出,既有媒體為因應蘋果,只有技術創新是不夠的,若沒有針對企業「文人辦報」的精神或傳統文化進行改良,創新終將失敗,是以對於媒體經營者,還提出了兩點肯綮的建議,一是創新的理念,二是決策權責下放。不過對這樣的論點,傳學鬥敢有不同的想法,還請就教方家:

首先,「以廠為家」、「以廠為校」的傳統文化,事實上還僅聯合獨有。聯合及中時兩報是否果然存在著「文人辦報」的事實,其實還是台灣報業史上可以積極檢證的命題。而三大報(團)寡佔市場的情況或因去年水果登台而改變,但在過去十年中,報業經營早已實質面臨威脅。無論是新科技傳播媒介的替代,或閱報率的下降,早讓報業在發行及廣告營收吃足苦頭。是以兩大報第一代經營者的逝去,或可標示管理風格的改變,但以「市場導向」做為各報(團)的經營方針,卻早有歷史脈絡可循。

若依作者建議之一來看,我? 怍帠可以說,(既存)三大報並不是沒有體認創新的理念,只是選錯了策略。那麼何妨檢視一下作者所盛讚「專注於機會、而非風險」的水果報?則吾人固然不能否認,水果報精美的印刷、版面及照片,果然帶給我們視覺上的震撼,此外,其勇於更正、公佈發行量的舉動,膽色上確實還勝過既有三報甚多。不過,它所承受的指責,卻也從來沒少。信手拈來,還比如創刊初期的屍體照,以及廣受國軍弟兄好評、卻還因社會反彈而不得不廢除的的反斗城市版,便是佐證。

若再依作者建議之二來看,乍看貌似企業民主的倡議,卻置放在消除員工抵抗的脈絡下,而如何將員工轉化成可以誘因左右的馴獸,似乎還可做為檢視經營者內外修為的標尺?則過去以家父長制著稱的聯合報,在優退、優離、精實、精進後,早是風聲鶴唳。而制度相對較不健全的中時,從來也都是草木皆兵。至於華視
副總朱立熙出身的自由報系,台北時報員工在大選前尚且收到「立場不同儘早離開」的郵件,其員工在無法週休二日下,處境可知。至於水果報,則是看到紙箱子就知道可以離開了。

從微觀面實證觀察,報業勞動在創新下,似乎只有尊嚴及保障的縮水。那麼,在這種充滿不安全感的環境下勞動,請問! 工作者何能建立長期經營路線的使命感,或有行使專業的誘因?再從鉅觀面想,媒體除了是企業,更是公器,則報業經營在創新之下,大膽操作置入性行銷、任意擺置煽色腥,那麼既已背離公民對專業的信賴,到底還有沒有做新聞媒體的資格?不過有趣的是,以上儘管以「新聞專業」立論,但「更佳專業的新聞報導手法」在作者論述中還是創新的「技術性指標」,層次為之一低?

事實上,水果報登台迄今一年有餘,早先傳播學界所關注的主題之一,還正是「蘋果尚未登台,但各家報紙『已然』蘋果化」的現象。不過若溯其本,從「市場導向」的概念來看待,則美國在過去十年內,還嘗有學者BEAM企圖以系列實證研究與「市場新聞學」之父 McManus對話,然而研究結果卻發現,以「市場導向」為改革目標的報業表現,最後竟然還趨近「市場新聞學」的指控,即-媒體為利而逐,竟且減少產製成本、犧牲新聞品質、欺騙社會大眾而終造成民主浩劫-這該不是作者為文本意?

而作者儘管為我們重新定義了許多語彙,包括了機會與風險之別、衝擊與活力之辨,但在創新做為「能指」之下,「所指」為何,其實還十分模糊。此外,作者所提到「創新策略最重要的一個假定便是現存的! 一切都老化了」一語,在精神上固然接近「反的辯證法」,但實際上卻詩意盎然一如「你不能把腳放到同一條河中兩次」。則這刻意強調創新的假定,是否還消抹了現在、過去與未來的界線?倘若如此,那麼這篇給我們的啟發是:創新重要,但用以衡量創新合法性的公民權益,恐怕還更重要。

註:經查,中時余老乃於前年四月謝世,作者以「今年四月」行文走筆,或許誤植?僅錄。

【媒宣傳】:public media 123

◎ 第一步
公共電視集團的想像與實際民間研討會
時間:2004.09.16-2004.09.17
地點:華山創意文化園區
http://twmedia.org

◎ 第二步
催生公共媒體演唱會
時間:2004.09.19 1500-2100
地點:The Wall展演中心
http://www.bigsound.org/publicmedia/

◎ 第三步
公視國際研討會—台灣電視媒體大未來
時間:2004.09.21-2004.09.22
地點: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http://www.pts.org.tw/~web01/media/

◎ 傳播學生鬥陣—關心公共化的起點
http://twmedia.org/scstw/

【媒宣傳】:媒體素養社區種籽師資招募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公共電視、財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協辦單位:媒體改造學社 

招募具傳播研究相關學經歷,且有意願於社區大學94年春季班開設「媒體素養課程」之在學研究生或社會人士。經由三兩天夜的密集課程培養「媒體素養社區種籽師資」,使其具備媒體資料收集、解讀媒體現象、引導觀察討論、設計課程教材的能力;通過審核者將全額補助講師費用並協助促成其於社區大學開課。

詳情請見公視網站
http://www.pts.org.tw/php/html_pub/education/study_view.php?SAENO=26

一、活動目的:培養「媒體素養社區種籽師資」,使其具備媒體資料收集、解讀媒體現象、引導觀察討論、設計課程教材的能力;並協助促成其於社區大學班開設媒體素養課程。
&nb! sp;
二、招募對象:具傳播研究相關學經歷,且有意願於社區大學94年春季班開設媒體素養課程之在學研究生或社會人士。
三、活動時間:93年10月8日(五)~10日(日)
四、活動地點:富邦教育中心
五、報名時間:即日起至9月30日止,提前額滿即止,請隨時上公視網站參考公告。
六、研習費用:免費,但酌收保證金2000元。
! 七、開課獎勵:開課成功者得獲講師費800NT/HR的補助。

【媒宣傳】:2004中日媒體素養教育論壇

  政大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特於9月21日上午9:30到中午12:00舉辦『2004中日媒體素養教育論壇—媒體專業組織在媒體教育中的實踐』,邀請日本東京大學等校從事媒體素養教育研究與推廣的學者來台演講與交流,分享日本學界和媒體組織合作的媒體素養教育之研究與推廣經驗,盼由對話產生更多質性的了解。

  近年來台灣的媒體素養教育無論在研究或實踐上皆有重大進展,尤其在2002年教育部公佈的『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內特別強調,個人、家庭、學校、社區和媒體的角色為共生共創的關係,媒體專業人員是媒體工作者,也是媒體教育者,媒體的組織是資訊產製的機構,也是資訊教育機構。鼓勵媒體與民間團體、各級學校、社區建立媒體素養教育的伙伴關係,促動媒體專業對媒體教育支援的承諾。

  與台灣比鄰的日本,其媒體素養教育雖尚未形成教育政策,但以東京大學情報學環的教授為核心成員,過去四年來結合媒體組織與專業人士如民放連(即日本商業廣播與電視協會)的出力(提供專業支援)與出錢(贊助研討會與教學實驗),使數個具有實驗性的媒體教育計畫能實現。

  日本商業電視台釋出製播資源,將器材、製? @人、攝影師、剪接師送到國中、高中去協助教師與學生用影像來表達,近用媒體。日本媒體組織的實踐力從哪裡來?日本媒體組織參與媒體教育的成果與獨特觀點又是什麼?

敬邀各位女士、先生參與這場難得的中日對談。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

◎活動相關訊息請洽:http://www.mediaed.nccu.edu.tw/news.htm

【媒宣傳】:2004和平影展

2004和平影展

Try to find the Road to the World-around Peace
~ Peace Film Festival ~

我們身處兩岸軍備的互相叫囂中
而遠方的朋友正在戰爭的人間烽火裡
但和平的時代並非遙不可及
我們對戰事的升高也並非無能為力
若對戰爭有更多一點的體會
對和平有更深一點的瞭解

歡迎蒞臨「2004和平影展」

和平不會太遠

開 幕 片:戰爭迷霧(2004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主 題 片:S21:赤柬殺人機器(坎城影展Francois Chalais Prize、2004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競賽人道獎)

播映影片:少女奧撒瑪、誰是恐怖份子、赤柬殺了我父親、寬恕之鐘、烽火孿生淚、山有多高、E.T.月球學園

特映動畫片:失、月光,給母親,城殤,紅標米酒,少年噶瑪蘭,飛鳥航道

活動網址:http://www.peace.org.tw/island/movie/peacemovie_2004/pm_index.htm

【綠林好漢來投稿】

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而無處發聲嗎,傳學鬥是一個開放平台,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傳學鬥有刪稿權,不願刪稿請註明。
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scstw2003 @yahoo.com.tw 。
公共化之陣地戰:nccu.edu.tw/92451001/  。
狡兔三窟發報台: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
集思廣義讀書會: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
招賢聚義部落格:twmedia.org/scstw/ 。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留言回應

你必須要 登入 才能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