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三三一期
本期內容:
‧編輯室報告:從樂生保留運動批判主流保守的媒體
‧本週媒大事
‧台灣不會出現水門案?
‧綠林好漢媒來稿
編輯室報告:從樂生保留運動批判主流保守的媒體
爭取樂生院區保留的運動,已經接近最後倒數攤牌的階段了。雖然日前總統與行政院長接連表示道歉,並指示研議現有院區保留與捷運通車的兩全方案,但結果如何還在未定之天。
然而隨著院民與樂青團結抗爭的力量升高,以及愈來愈多社團與良心市民加入聲援,使原訂計畫出現鬆動跡象,拆遷樂生的直接主事者台北捷運局也就拉大分貝,不斷藉主流媒體喊話,指院區保留將得拆除已建成廠房軌道而使工期延宕,甚至造成通車後的安全疑慮,以及多三十億元的額外支出。北縣議員也發起連署,跟著捷運局的說法主張強制拆遷,其理由不外是工期拉長損及新莊市民權益利益。關於樂生,這些是近來在主流媒體上最容易看到的消息。
如果說這個事件可粗分為支持拆遷與原地保留90%兩造,那麼我們可以看到前者大量以專業形象、決策者的身份發言,後者在媒體上的身影卻多是聊備一格、破碎而不連串。甚且,不僅在量上有多寡之別,媒體更習慣性地將兩造鋪陳為理性對非理性、多數人對少數人、主流對邊緣、專業對非專業的針鋒相對現象。多數時,媒體上的官員們習於高高在上西裝革履地、有條不紊地發言,而院民與樂青們則多在衝突現場中聲嘶力竭喊著片片斷斷的口號,樣貌時而無知時而猙獰。整個來看,媒體對後者稍微正面的報導,是在新聞熱點最高峰時,試圖以特寫殘肢的方式放大院民的血淚生命史,一如往常編排災民貧戶一樣地編排樂生,也一如往常地抽離社會條件與歷史,而且相較於官員民代的發言空間,微不足道。
事實上,院區保留90%的主張不僅有專業背書(文建會委託的學者與工程公司的調查報告),而且正是兼顧了工程與文資保留需要的完整替代方案。不若已經拆毀七成院區的官方計畫,這個方案不但不延宕工期,而且僅追加少量預算。抗爭發展至今,樂生的保留早已不只是一個訴諸溫情/悲情的人權運動,更有堅實的政策訴求,其可能衍生的觀光效益甚至符合資本主義社會裡經濟理性的算計。而放大來看,在樂生拆與不拆間角力的,遠不只是工程專業上的不同意見與交通運籌問題,還包括了沙石與土地開發利益、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關照的文資價值、以及未來可能的觀光收益等等。然而如此複雜的辯論,媒體卻一方面將之簡化為捷運通車與否的單線論題,再方面把樂生保留運動描述成孤獨老人與熱血大學生相互溫存取暖的活動。
而在這次爭議中反覆被提及的新莊市市民,一直是以一個缺席的狀態存在,或說被「代表了」而間接存在。新莊市民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們作為當代代議式民主制度中,一切權力與政策的合法基底。然而市民主體還來不及現身,還來不及理解全局,就被官員議員們以代言人身份搶去了發言權。媒體不去質問其間的合法性,還幫著放送代言人的說法,並將之包裝成市民意見。比如縣長周錫瑋,故意把捷運工程造成的交通壅塞與事故意外,歸咎於樂生的抗爭所導致的工期延宕,藉此召喚市民認同與鼓動對樂生的敵意。實情卻是,在官方的縱容或幫助下,捷運工程幾年來幾乎毫無困難地拆掉了七成樂生院區,施工進度至目前為止並未因為樂生的抵抗而落後預定目標。而新莊捷運原訂的通車日期,原本就在2009年年底,不在今日抗爭當頭上。
這樣一來,從對捷運局長對追加的工程款數字與工期信口開河、突出並非無法解決的安全問題聳人聽聞、以及任意地將樂生與交通不便作因果連結,我們可以知道官方刻意誤導視聽,製造人民內部矛盾,綁架多數民意的用心。但還不知道的是,是什麼力量支撐這樣的用心?
一說是,捷運工程在樂生院區開挖的土石具有高經濟價值,以及附近的土地開發利益,是檯面下主導樂生加速拆遷的真正原因。在網路部落客的努力下,挖出了新莊機廠設置規畫草率變更的斑斑歷史(即從將輔仁大學旁的平整農地與違建區作為預定地,改為拆遷樂生院與開挖山坡的現在進行式),指出了汲汲於拆除樂生的民意代表與營建地產利益的共生關係。由此,樂生之所以拆除的犀竅,已非常明白。
對此作進一步的追蹤調查,原本正是自詡為政府監督者的公眾媒體的責任。由此我們可知,所謂的兩造併陳,並不是在經驗表象上留給雙方發言空間而已。多數時候,經驗表象會是背後力量運作的結果。釐清造成表面矛盾的根本矛盾,連結經驗現象和根本矛盾的因果關係,才是有根有抵的兩造併陳。在樂生爭議上,真正矛盾的兩造,不是捷運工程專家與抗爭的院民樂青,因為捷運建設與文資保存本可雙贏。意即,樂生院保留與新莊市民的交通權益本可雙贏。而攫取砂石開採與土地開發利益的少數決策者,與公共利益間的衝突,才是矛盾的根抵。
然而今日,媒體卻是將少數人包裝成多數人,將公共利益壓縮成五十個院民就地居留的訴求,形式上滿足兩造併陳的新聞義理,實質上卻是與官方說法唱和而讓人無可期待了。正是透過無可期待的現實,我們再次認清媒體的政治角色從來不會是中性與客觀的,而是與主流價值有共生利益的。因此部落客們發起的搶救樂生的串連與動員,也就在這個看似眾聲喧嘩的單面向社會裡,特別突出而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