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二九三期

    本期內容

  • 編輯室報告:媒體殺人事件第1001集
  • 本週媒大事
  • 媒來稿:日德蘭郵報、新京報與冰點(中)/黃國瑋 東吳大學政治系四年級
  • 傳學鬥2006讀書會
  • 媒邀稿

編輯室報告

媒體殺人事件第1001集

上週在台中市漢口國中發生師生戀新聞,在鬧上法院的同時,更令人嘆息的是,該事件使得該名國中老師因不堪輿論紛擾,獨自一人前往台中新社鄉山區上吊自殺,隔日被果農發現時,已氣絕身亡。

媒體未對事件充分瞭解便逕行報導,歪曲師生戀細節,並指控國中老師以金錢包養女學生並刊登女學生照片,而起訴該案之檢察官顏淑惠說明,起訴書上沒有寫到『包養』二字,若經查證師生之間未有包養事實,可申請民事部分求償,但媒體已經殺了一位老師。

雖然『媒體殺人』已不是第一次聽聞,且此似乎亦定義為「新聞自律」之範圍,然而問題總一再以鮮血浮印在民眾眼前;新聞媒體運作有其固定邏輯,在這個事件的過程中,媒體用聳動的報導指控校園中的師生戀故事企圖引起社會大眾的注意,而該聳動報導 (或是其它色腥報導方式)往往未經過審慎查證程序,或許不能要求媒體存有悲憫之心,然而缺乏各種切入面向詮釋的武斷論述就這麼堂而皇之地對手無寸鐵的平民宣判。新聞媒體每天要產出許多故事供閱聽眾消費,塑造人們所預期的神話典型,激化社會對立情緒後再做事後修正。於是複雜的事件全貌被簡化了,醫療糾紛背後難道只是轉診問題,是否關心醫病關係,做更深入的探討呢?速食新聞過後,沒人記得發生的事情,悲劇早已造成,空留餘餘恨無存。

這不是第一位為滿足閱聽眾胃口捐軀的烈士,社會個體無法親身去經驗世間萬物,而大眾傳播媒體代替民眾集蒐新聞,告知眾人天下事;但在惡性競爭的新聞報導環境中,媒體已經習於以制式的思考消化每一則新聞,再套以近似的邏輯詮釋表達給社會。大眾在快速的環境中快速地吸取罐頭式的訊息,做出罐頭式的反應,忘記觀看事件的全貌,喪失思考批判的準繩。簡單的說,每天一打開電視,面對五花八門的新聞報導,有美伊戰爭、有政治對話、有ETC弊案、有公關活動,但有多少事件我們願意多花時間瞭解,而媒體在工時短產出高的結構環境中也產製不出好新聞,甚至在環境因素中,編輯政策下達聳動要求的命令。

於是新聞工作者、編輯室、以及閱聽眾之間的意義供需關係,構成一面映照社會實相的哈哈鏡,而身為社會廣大閱聽眾的資訊守門人,未盡權責只敘寫片面性、速食性之新聞報導,以八卦新聞悅納『消費者』,無疑是無刃殺人,新聞有可能不是真的,但誇大報導下的無辜者,不是被逼下跪認錯、便是真實的死了!除了每日大量的新聞產出,無法充份作好品管之外,編輯室的權力轄制,無法提供新聞工作者自主的事實呈現;編輯室對閱聽眾 (也可說是消費者)的取悅,竟是透過誇大不實的新聞事件報導,難道每個人都無法逃離這樣的社會建構過程?

悲劇發生,面對外界質疑,蘋果日報特闢版面說明,提到編輯人員所以感到難過,還緣於「當事人不願意循法律途徑而選擇以死亡解決一切」,則「考量個人承受壓力能力之不同」,日後圖文處理還將謹慎為之。與日前聯合報對精神病患者的污名相較,儘管兩報對專業義理各有不同的定義,不變的,卻都是對生命的傲慢。媒體不只是企業,它更有公義與告知者的面向。這次的死者固然不是媒體所殺的第一人,但如果我們只是消極地閱聽新聞,那麼惡質媒體日日夜夜向我們訴說的,將是一樁樁自我實現的死亡預言。

Questions:

1.除了平衡報導、保持媒體文本的多元之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追求一個客觀的報導?

2.你喜歡看八卦、色腥、暴力、悲慘的新聞嗎?如果沒有這些,你會覺得新聞有趣嗎?這樣是優質的新聞報導嗎?還是無色無味的『素新聞』?

Pages: 1 2 3 4 5

留言回應

你必須要 登入 才能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