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學鬥電子報第七十一期

┌──────《2001/11/9日第七十一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誰為新聞正確把關?—
談新聞主播明星化

近日體壇賽況不斷,NBA的開賽、飛人喬登的復出、美國職棒世界大賽開打、
中華職棒冠軍賽以及第三十四屆世界盃棒球賽在台北如火如荼地進行…等等
。民眾對這些賽事的關注不輸輔選人員對年底選戰的激情,平面媒體、電子
媒體更是動員人力物力投入賽局的播報。值此之際,我們在報紙或是電視新
聞播報時,頻頻看見記者、主播報導這些體育盛事時,連賽程名稱都會弄錯
。到底是職棒世界大賽還是世界盃棒球賽?甚至某家晚報記者因截稿壓力而
等不及比賽結束,逕自將預測的錯誤比賽結果寫成報導傳回報社。

媒體身為傳播訊息的中介者,傳播正確的資訊應為其專業素養,但這陣子體
育新聞報導的觀察中,媒體記者或主播的表現,實在讓人無法信任。不禁令
我們質疑新聞學院的教育是否往下沉淪了?以及是否因為媒體市場的過度膨
脹而使得提供的資訊變的雜亂而不確實?

從93年有線電視執照開放,有線電視新聞台如雨後春筍紛紛冒出頭來,知名
主播(或稱明星主播可能更為貼切)比起以前老三台鎮台主播數量多出數十倍
。我們看見新聞主播數量上的提昇,卻明顯感受到新聞播報品質的下降。

隨著政治勢力退出媒體操作領域,資本主義運作邏輯取而代之,如何打響自
家新聞主播的知名度,塑造主播具有明星般的風采以匯聚、吸引觀眾目光成
為眾多新聞台提昇收視率的最佳手段之一。在此,新聞主播的遴選條件最重
要的莫非是如同明星般漂亮的外貌、同播讀機器般清晰的口才,至於判斷新
聞價值、專業新聞知識倒非最重要之事了!

新聞學院的養成教育中,雖然有專門培訓主播的課程,但是教導的都是一些
諸如正音,表情,儀態等內容。這和主播吸引了最多觀眾的注目焦點同時相
當程度代表著媒體的專業性有相當程度的矛盾,也直接間接導致在實務界中
主播的分工角色扮演上往往只被歸類為花瓶。

商業媒體環境,在強烈的競爭之下為了吸引觀眾的目光進而提高收視率,打
造了主播這樣一個光鮮明亮的形象,但是卻很容易的忽略了其實主播也是新
聞人,也是專業意理的一部分。當我們看見主播播報錯誤百出時,這些現象
正反映出商營媒體環境的唯利是圖,以及傳播教育的缺失。

Qur Questions:

1.在跳槽風因整體經濟環境不佳而勢弱的情勢下,我們沒看見新聞主播對其
播報專業能力的加強,甚至屢次在BBS的笑話板上看見網友調侃記者、主播播
錯的新聞言論。試問,這樣的媒體環境是我們所能接受的嗎?

2.資本主義重商邏輯在有線電台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是否越來越明顯?在現
今的媒體環境中,還有什麼現象也是受此邏輯而產生的?

3.你對現今的新聞學院教育,有何看法?

4.體育、氣象、財經…是種專業,新聞學院是否可以培育出此面向優秀的記
者?

5.你認為體育、氣象、財經…等新聞記者除專業知識外,還需必備哪些新聞
專業?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由於上一次傳學鬥的編輯室出了一點狀況,因此在內容上出了一點錯誤在此
提出更正……
1.「反戰爭 反壓迫 1021 行動記事」是從苦勞網上下載的文章,非傳學鬥
成員fmossie的創作,在此向原作者致上最深的歉意….
2.傳學鬥的讀者投書,我們將錢震宇兄的文章標題弄錯,在此致上最深的歉
意。我們也向各為傳學鬥的讀者說生對不起,我們下次將不會再犯這樣的錯
誤。

⊕∮⊙◇★☆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董事長對旗下國際新聞記者說:不要過度報導阿富
汗的傷亡人數和困境,以防止成為敵人的傳聲筒。——-這時美國民眾應該
反駁說:媒體不要過度「親美」,以防止成為國家第二個發言人。

2.立法院三讀通過,確定刪除「電影法」中國產片硬演比例和輸入外國影片得
交國片輔導金的規定。——不是說要保護自己的文化,講究本土化嗎?既然
說不要保護,至少也該教育教育國人如何珍惜國寶吧!

3聽說在有線電視頻道播出多年的大陸中央電視台第四套節目即將停播?新聞局
長蘇正平表示:他不知道。—–如果連長官都說不知道,那要問誰呀?去問老
共會比較清楚嗎?

4. 已宣布停刊的自立晚在補選出4位董事,並遴選出一位新任董事長王崇任候,
他表示有願意繼續營運並讓自立晚報可望復刊。 —–若真順利復刊的話,那可
真是破了「停刊和最快復刊」的金世紀錄了。

5.原聲報及全國教師會原住民委員會等團體呼籲政府,希望制訂合理的傳播政策
,讓原住民也能在主流媒體有發聲的空間,和經營媒體的權利。——麥克風老
是在那幾個人的手上轉來轉去,為公平起見偶而也該「換人做做看」。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

再論「實踐」
張大裕(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知識與實踐兩者之間的關係,向來就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甚至,這個問題
可能沒有答案。文化研究在台灣的引進與轉變,或許可以作為說明。

五○年代末期在英國源起的文化研究,自八○年代起,便已漸漸進入美國及世界
其它各地大學所開立的課程以及任何致力將其開展為一重要智識潮流的會議,而
時至九○年代末,台灣更成立了亞洲的第一個文化研究學會。這些成果似乎是值
得欣慰的,然事實並非如此。

台灣文化研究在學院中的商品化已是一個進行式。體制化並不全然是件壞事,但
須小心的是體制的同化,及其反抗能量將為體制所吸納的危險,如同新聞中的反
對意見,只是正反並陳的意見之一,只是渲洩情緒的管道而已,而實際上已隱然
為其抬轎、背書。今日文化研究在資本主義學院分工下的表現,使得文化研究充
其量僅是學術分工中眾多流派的一支,它所提供的只是一套不同於主流的解釋方
法,它的存在只是襯托了主流的優勢與凸顯主流的寬大為懷。

上述結果使得當初欲藉納入體制以吸收更多力量的樂觀期望產生了恰恰相反的效
果。對於接觸文化研究的學生而言,其只是眾多學科的一項類目;而對理論脈絡
了解的欠缺,亦使得學生只知其一,略懂皮毛。不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以及
結構主義、符號學、後結構主義、女性主義、後現代主義和其它種種的學說,對
他們而言,只是一個個排列整齊的商品,隨著他們在學業、考試上的需要,而加
以選擇、消費。此外,對於二百年來人類之勞工、社會主義、民權以及女性等等
運動完全疏於歷史縱深的關照,因而無法思考與進一步成就本地運動的可能性。

而「玩理論」與公共場域的資本化則是第二個問題。有關文化研究的專書時有出
現,但只限流通於特定的學術圈內;效果的有限或許並不全在於數量的多寡,更
反應在知識份子的自我優越感:艱深的術語、堅持學院的專業地位,因自己位置
之特殊而沾沾自喜等等。文化研究進入學院取得某些方面的主導地位(或成顯學
),在副刊上亦是時髦的名詞,因此在生產與消費關係的基礎上,呈現出來的是
:堆砌名詞的速食文章,社會參與的聊表,以及冷眼旁觀的快感。

上述所指出的是,文化研究作為本地的一種學術流行,其風貌已昭然若揭,這股
風潮看似打破了嚴肅/枯燥的學術論述與通俗近人的文章之分,但真相是:理論
脈絡中原有之社會關懷業已喪失,取而代之的是後現代的虛無與快感。在揭開學
術與權力密不可分的論述理論裡,任何主張都經不起發言位置的質疑,故實踐不
實踐、關懷不關懷,不但不重要,反而可能成為某種偏執而成為箭靶。於是,文
化研究論述淪為知識份子玩弄術語,獲得快感的工具。

然而,在理論引進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的雙語(或多語)知識份子之面貌又為何
呢?相對於跨國資本主義的擴張,跨國資訊亦對身處邊陲(或半邊陲)地位的台
灣具有相同的支配性,而雙語知識份子在此跨國資訊的流動上便扮演雙重面貌的
媒介:一方面引進西方新興理論,鞏固並複製了學術權威的地位,但同時亦得針
對本土的文化及社會問題,尋找適用的理論及相關事件,提出外來且在地的批評
。這種位置的複雜與矛盾常使得此類批評不知所云:往往當「拿來主義」下複製
的理論在發揮其權威之後,便立即被視作帝國主義的霸權化身;或直接以外來理
論硬套在本地現象之上。對理論的變節及轉化策略上的失慮,使得多數雙語知識
份子在跨國資訊流通上的表現,充其量只是個專業的「文化買辦」。

知識是什麼?實踐是什麼?知識與實踐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答案絕非只有一種
。走上街頭是一種實踐,理論的引進當然亦是另一種實踐。但要謹記在心的是其
中所隱含的層層陷阱與辯證關係。上述文化研究的在地發展正顯現了當中的危險
與困難。學術、研究對學術工作者而言,「好玩」、「有趣」當然是工作持之以
恆的動力來源,然而,答案僅止於此?以學問高於一切,為讀書而讀書的看法,
乃是一種病態。學問應發揮其積極的一面──經世治用。但問題的重點是要如何
做?當某些人動輒以「看法永遠一成不變」的標準來批評那些實踐方法或許可議
,但恆心、行動力絕對值得佩服的媒體改革推動者時,除了顯現批評者在想像力
上的貧乏,以及嘴巴較大、口水四射外,只讓人覺得即使是那些擺明要捍衛資本
家利益的傢伙都比這些批評者要來得可愛多了。

▉▊▋▌ ▍ 媒 ▍ 工 ▍ 作 ▍ ▍ ▌▋▊▉
⊕∮⊙◇★☆

傳播圈真小
Richard(新聞工作者,依作者要求方式署名)

前一陣子因為剛跳槽,還在適應公司的文化,剛好碰到以前在有線電視共事過的
同事,還遇到我專科同學以及研究所同學的弟弟,我們都是同一批考進這家老三
台,儘管大家隸屬於不同部門,但是這也讓我感嘆傳播圈真的很小。

由於我的學歷比較特別,專科、大學、研究所都是就讀傳播科系,再加上我很早
就進入傳播界打工,也待過不少公司,算算超過10年了,所以也遇過不少人,在
這裡並不是要炫耀我的學經歷,只是要告訴大家,不論你在哪裡,你的表現是將
來跳槽的保證,因為傳播圈的消息傳得很快,稍有不慎,可能就會斷了這條路。

當我剛跑新聞的時候,就有一個同事常跟大家借錢,而且常常忘了「還」,更誇
張的是他還常常跟不熟的同業、國會助理借,時間一久,同業間也慢慢傳開來,
而且他的工作態度也讓人不敢恭維,像這樣的人,相信長官在打聽過後,應該沒
人敢用,所以前一陣子就看到他還在「待業中」。

另外,大部分的人在看新聞的時候通常不會注意那些幕後製作的人,不過,我想
只要是傳播人,不論是在看電視、聽廣播或是翻閱報紙、雜誌的時候,都會特別
注意記者或是編輯的名字,這也是新聞工作者與一般大眾不同的地方。有一次,
我就在日系生活週刊上看到大學社團同學的名字,原本他在明日報當記者,明日
報「倒店」之後,就沒有聽到他的消息,與他聯絡過才知道,他現在正是一個「
Soho族」,目前就靠一些同業與以前的採訪關係來接外稿順便渡小月,我想這是
因為他的工作態度獲得業界肯定,所以即使現在經濟不景氣,依舊有人願意幫他

還有一次更好笑,某次的聚會上,報社同事的男朋友與我閒聊,在談到大學的生
活時,偶然問到一位女生的名字,這個女生恰巧是我大學同班同學,後來我才知
道他們過去有一段情,但是不知什麼原因分手,他可能因為情緒有點感傷被我同
事發現,兩人因此發生口角,害我很尷尬,不知如何是好。

我都會跟一些學弟妹說,要進入傳播這一行,剛開始是比較困難,也許只是當個
不起眼的菜鳥記者、攝影助理、執行製作,但是只要工作認真,大家都會看在眼
裡,一段時間後,透過同事、同業、同學的介紹,相信都可以找到不錯的環境,
我想只要你的態度誠懇,勇於負責,你的名字會在傳播圈很快傳開來,也許以後
你就會猜到我是誰,這也是我不願意用真名發表文章的原因之一。

▉▊▋▌ 鬥 ▍ 陣 ▍ 俱 ▍ 樂 ▍ 部 ▍ ▌▋▊▉
⊕∮⊙◇★☆

∮活動一:「2001年傳學鬥「媒問題研究室」讀書會邀你來鬥陣!

本週主題:音樂工業的全球化問題

讀書會地點:巴黎公社
(公館21世紀炸雞店對面巷子,
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84巷12號)

Θ 結 構 、 生 態 與 文 化 (Ⅰ) Θ

本週主題:音樂工業的全球化問題
◎導讀人:胡采蘋(傳學鬥成員)
11 / 12星期一下午 2︰00

MP3交換網站Napster因為危及音樂工業生存而被迫關閉╱尋求和音樂工
業合作;而MP3下載行為竟然在台灣引起「大學生關監牢」、「大學全
面監視宿舍網路」的激烈反應。這些最”hot”的問題究竟是在什麼脈
絡下形成,如何被形成?本週的主題是五大唱片公司掌控全球音樂工業
資源的故事,我們將簡單地回顧唱片工業全球化的過程,並且討論它的
影響。

Θ 大綱:

1. 唱片工業的全球化情形;
2. 如何全球化(以及相應的在地策略)盜版、子公司、收購、智慧財
產權、娛樂集團…
3. 對各地的影響︰以台灣為例所有權結構、政經關係(親美的)、文
化的全球化、「在地化」、娛樂化(與資本再生產的關係)

Θ 討論問題:

1. 盜版︰如何討論盜版問題?
2. 媒體︰音樂頻道、影劇版、排行榜、明星體系還包含哪些意義?
3.「另類」︰台灣有哪些非主流系統的音樂生產?怎麼進行?

●指定讀物:
‧《跨國公司在台灣的歷史分析》,劉世鼎,輔仁大學大眾傳播所碩士
論文。如果看不完,可以只看第三、四章。

小塊文章數則,請上網閱讀。
‧智慧不智慧?──談盜版的重新劃界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SCSTW/file_combine.php?File
=232056_2001-04-27_14-30-37
‧音樂工業全球化與譚盾現象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SCSTW/file_combine.php?File
=162967_2001-01-03_11-45-45
‧不務正業──談六大唱片公司消音事件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SCSTW/file_combine.php?File
=189722_2001-02-13_15-00-02

●其他參考資料:

‧《著作權與台灣影視產業的政經分析》,王維菁,世新大學傳播所碩
士論文。清楚介紹著作權相關概念,以及跨國資本政經關係在台作用,
值得一讀。
‧《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張釗維,時報文化。
以文化脈絡與藝文生產機制討論校園民歌文化的有趣著作,第一章稍難
(寫得不夠清楚)可以先略過,以免因為較艱澀的第一張錯過整本書!
‧《全球整編與本土共謀—台灣流行音樂工業轉變之政經分析》,王英
裕,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碩士論文。收集資料很詳細也很用心,但有點
像是一本大本書摘,主題不夠清楚。

∮活動二:秋鬥打擊「失業恐怖」行動即將展開,1111街頭見!

失業恐怖籠罩全台!
  
沒工作的找不到工作,有工作的每天擔心丟工作!

失業已成為全台灣勞工心中最恐怖的事!

阿扁總統6月份出訪回國說要「拚經濟」,搞出一個的達官貴人共聚一堂
的「金發會」。在「拼經濟」的口號下,經發會323項共識中,只見資本
家百般勒索得逞,既要三通,又要減稅,更要降低勞動條件!唯獨對解
決高失業率及失業勞工困境,提不出任何有效辦法。

失業率從3%、4%變成5%,失業的恐慌已在全台蔓延,四十萬的失
業人口,只會再多不會變少。有工作的人人自危,只求飯碗不被奪走;失
業勞工及其家庭連最基本活的權利都將失去!對勞動階層如此險惡的環境
,政府不積極補救,真是比「恐怖份子」還恐怖!

秋鬥打擊「失業恐怖」行動即將展開,1111街頭見!
集合時間:2001.11.11(週日)下午2:00
集合地點:台北火車站東側門廣場

執行單位:基隆客運產業工會、台北市產業總工會、大眾傳播業工會聯合
會、台灣 區倉儲運輸業工會聯合會、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全國自主勞工
聯盟、中國時報產業工會、女工團結生產線

2001年秋鬥 打擊「失業恐怖」九大主張

1. 兩岸和談 就業先談 兩岸合簽 社會條款
台灣加入WTO在即,戒急用忍即將鬆綁,台灣亦將開放陸資來台,屆時兩岸勞
工勢將遭受到更大的失業衝擊!我們主張,不論統、獨與否,兩岸應就就業
議題優先合作,共同簽訂社會條款,共同保障兩岸勞工就業穩定。

2. 企業出走 兩邊押寶 收歸國有 員工接手
戒急用忍即將鬆綁,台灣資本家忙著兩岸佈局(如聯電、宏碁及台塑等),
一邊在對外投資設廠,一邊在台灣裁員縮編,兩邊押寶,吃乾抹淨。此種投
機心態,業已對台灣勞工工作權造成嚴重傷害。為保障勞工工作權,我們主
張對於此種兩邊押寶之資本家,政府應將其企業收歸國有,由員工接手經營
,保障工作權。

3. 企業掏空 國家追償 凍結債權 員工接管
政府放任不肖資本家違法超貸、利用假交易來掏空企業資產,造成許多仍有獲
利能力、本業體質優良的企業陷入財務困難的泥淖中(如南港輪胎、國產汽車
等),造成無辜勞工失業!

我們主張,企業掏空之後果不應由員工承擔。為使員工能繼續保有工作權,我
們認為政府應凍結銀行、租賃公司等債權人債權之行使,並向這些不肖資本家
追償所掏空之債務,讓員工得以接手企業,繼續營運,以保障現有勞工工作權

4. 失業勞工 國家雇用
政府面對此波失業潮,提出「就業希望工程」,用「以工代賑」之救濟方式,
製造出大量臨時性之工作機會,企圖在暫時失業率降低之假象,以粉飾太平。
事實上,在這一波產業出走的失業潮中,弱勢勞工如中高齡、傳統產業、原住
民勞工….未來就業幾近無望。短期臨時性之工作,絕對無法解決其失業問題
。我們主張,對於長期無法找到工作的弱勢勞工,國家應予長期雇用!

5. 工人沒頭路 勞健保不中斷,保費政府繳
勞健保是台灣工人唯一能享用到的社會保障。一旦失業,台灣工人連這最基本
的社會保障也完全中斷!目前雖有健保補助,失業勞工仍必需要繳納部分保費
,否則就沒有健保;而勞保被迫中斷,更將造成失業勞工發生生育、傷病、殘
廢及死亡等事故,完全無法獲得任何給付。因此我們主張失業勞工不僅仍享有
勞健保,且不必付保費。

6. 失業不失學 上學不用錢
失業勞工沒有收入,子女通常被迫中止就學,而助學貸款制度不過是將學費償
還時間延後,讓失業勞工子女也成了負債者。為使失業家不會落入永久貧窮的
旋渦中,淪為赤貧階級,我們主張失業家庭子女一切教育費用,應由國家全部
負擔。

7. 失業保險要最好,全體勞工都納保
無論現行勞保失業給付,或者行政院版之「就業保險法」,均規定有雇主之勞
工才能參加,但面對許多因雇主刻意迴避雇用關係,被迫在「承攬」、「外包
」、「派遣」等關係從事勞動之邊緣勞工,卻連投保資格都沒有!因此我們主
張,只要是提供勞務,獲致報酬之勞工,都應有參加失業保險的權利。

8. 退休資遣,不能縮水;給付責任,政府保證
經發會共識對勞退制度大翻修,騙勞工說「大家都領得到」!實際無論是「個
人帳戶制」、還是「附加年金制」,雇主提撥率最高只有6%,都將造成勞工
退休金大幅縮水;此外,勞委會搭退休金改制之便車,在新制中,將資遣費打
了對折,並設定最高6個基數之上限,大幅降低雇主資遣裁員之成本,將更助
長企業裁員風氣,惡化失業問題。更可惡的是,新制度的勞退金監理委員會中
,政府有權派代表介入運作,但是一旦基金虧損,卻要勞工完全自行承受,政
府完全不必負擔保證責任。政府無力解決失業問題,卻很有辦法砍我們退休老
本。我們要求「退休資遣,不能縮水;給付責任,政府保證」!

9. 外勞越減薪,本勞越失業–反對外勞薪資含食宿費!
「外勞薪資含食宿費」早在去年勞委會主委陳菊就已在資方壓力下答應,並於
今年初開始著手規劃,與各外勞輸出國開始交涉。在資本外移、經濟不景氣的
時候,勞委會企圖用減少外勞薪資成本的方式來挽留資本家,將使雇主易於以
各種藉口挾持政府,對解決經濟問題毫無助益,此係飲鴆止渴的做法。而當雇
主有更便宜的外勞可以使用時,更將使台灣日益嚴重的失業問題雪上加霜。經
發會通過外勞薪資可扣除食宿費(2500~6000元)的共識,為勞委會的既定政
策背書,不僅無助於解決經濟問題,更是出賣外勞朋友,加速惡化台灣勞工失
業問題的元兇。

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祕書處 地址: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95號4樓
電話:02-2392-3670 傳真:02-2392-8777
聯絡人:何燕堂 0921418698 莊妙慈(自主工聯)0921194491

⊕∮⊙◇★☆

有意義的活動!希望大家共襄盛舉^-^

⊕∮⊙◇★☆

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40&which=category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index.html
http://mypaper1.ttimes.com.tw/note/index1st.php?First_E=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留言回應

你必須要 登入 才能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