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學鬥電子報第六十五期

┌──────《2001/09/28第六十五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教師節,傳播教師不好過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已然到來,在各級學校任教的老師,相信都會收到
來自學生的感恩和祝福。傳播教師當然也不例外,但除了感恩和祝福
,今年的教師節,傳播教師也許還會收到學生的抱怨,甚至是怒罵。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近來許多傳播媒體宣稱,為了因應經濟不景氣,
節省成本支出,不得不大幅裁員和減薪。被減薪者一肚子火,被裁員
者甚至走上街頭,接下來他們也許會想到,以前在學校時,老師教他
們如何寫好新聞,做一個令人尊敬的記者,替社會伸張正義,或者製
作優良的廣電節目,提昇民眾文化水平;但是老師卻沒有教他們,當
他們被惡性減薪或裁員時,該怎麼替自己伸張正義?

這樣的抱怨除了反映出傳播教育理論和實務之間的落差,其實也是對
傳播教師的言教和身教之不一致的質疑。

過去的傳播教育有兩大迷思,第一是強調理想傳播人的培養,並認為
這類人才一旦養成,經年累月之後,量變將帶來質變,對媒體環境也
將產生良性效果;第二是強調傳播技術的熟練,認為一旦熟悉技術,
便可寫出好的新聞,製作出好的廣電節目。不過,受此傳播教育薰陶
的許多傳播學生,在踏出校園後,經常面臨到一個和老師描述截然不
同的媒體環境,因而也遭遇了兩個挫折:第一是傳播學生對理想媒體
環境的冀望,永遠難敵媒體資本家一切向錢看的經營邏輯,因此,他
們要不是儘快丟掉在要所學,隨波逐流,就是轉入他行,遠離媒體界
;第二個挫折是,由於在校所習得的技術,永遠跟不上傳播科技變遷
的速度,傳播學生在離開學校後,經常得重新學習技術,而遭致媒體
資本家批評不能「立即可用」。於是,傳播教育所謂量變將導致質變
以及技術至上主義帶來的美好前景,不但沒有發生,反而使得理論和
實務的鴻溝愈來愈深,歧見愈來愈大。

對於上述的迷思,傳播教師或許有所體悟,但對於傳播學生遭遇的挫
折,他們似乎沒有提出可行對策。這或許是因為過去的傳播教育視傳
播學生為「文化人」或「藝術工作者」,不把他們當作產業勞工,因
此在課程設計上著重的是理念或技術的培養,而缺少勞動意識的自覺
和反省、勞動權益的保障與爭取、以及勞動者結盟的相關知識與經驗
。因此,在面對媒體資本家因為利潤不足所採取的片面裁員或減薪行
為,傳播學生通常處於挨打的份,即便是有人走上街頭抗議,在缺乏
勞動者命運共同體的意識下,這些抗議得不到同業的支持,在媒體資
本家聯合施壓的情況下,抗議者的聲音甚至全被消音。

或許最令傳播學生難過的是,當他們遭媒體資本家壓迫時,傳播教師
沒有批判媒體資本家的作為,甚至只是表達同情之意。如果傳播教師
堅持打造一個理想媒體環境,並欲透過傳播學生實踐這個理想,那麼
當媒體環境的惡劣程度每況愈下,媒體資本家的胡作非為變本加厲,
他們就有責任挺身批判,並與傳播學生站在同一邊,而不能躲在學院
這個象牙塔裡,繼續作著關於理想媒體環境的夢。

面對傳播學生的抱怨、每況愈下的媒體環境、以及愈來愈艱鉅的責任
,今年的教師節,傳播教師肯定不好過!

Qur Questions:

1. 您知道現在國內有多少傳播相關系所和學生?

2. 您認為傳播教育應該教些什麼?

3. 您認為傳播教師、學生和實務界三者之間,存在著哪些問題?

4. 您認為傳播工作者和一般勞工有何不同?

5. 去年年底以來,許多媒體紛紛裁員和減薪,原因可能是?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大學教師是少數可以被視為知識分子的職業了,而大學這個場域往往
被視為是社會的良心,但是大學教育在社會上的聲望以及大學生的社
會地位在今天不斷的遭受到挑戰,除了過去那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有機的參與社會改造,為一個更美的未來奮鬥等信念不復存在之外,
更重要的是這個原本屬於人文、智識的場域受到了經濟這個因素的強
大壓力,競爭以及牟利使得大學的教師不敢對不公不義的商業邏輯有
所批評,也不敢教導學生資本主義美麗包裝背後暗藏的血跡斑斑;是
的,競爭的場域使得大學教育變得單面,但是卻讓資本家歡心喜悅。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 陳文茜將代表國民黨出任台視董事。她對此表示,因為官股造成
人事任命不當,才使得台視這麼不專業,所以釋出官股、像中視一樣
上市,台視才可能變好-中視上市好在哪?媒體股票狂跌好在哪?釋
股給國民黨集團漂白好在哪?拜託!怎麼不去無盟的網站唸唸資料?

2. 納莉颱風襲台造成嚴重災情,台北市民對市府團隊防颱準備、危
機處理、救災速度等表現頗有微詞,災後第三天,聯合報民調卻指出
,市民對北市府的救災效率滿意程度為5成1-這份民調聽說是用電話
抽樣的,但那時台北市受災最嚴重的區域不根本就停電停話中嗎?

3. 美國對阿富汗的戰事一觸即發,全球各主要媒體紛紛把記者送到
前線採訪,不過由於塔利班政權已經下令,逮捕所有企圖入境採訪的
記者,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資深編輯於是刻意佯裝成回教婦女深
入戰區採訪-真是怪了,這個外電新聞阿富汗人竟然都不知道!

4. Yahoo表示,將開始對好幾項之前免費的服務開始收費。下月初
,將先向張貼在 Yahoo上的交友廣告做出回應的網友收費。標準收費
之外,如果登廣告者願意付額外費用,就能讓資料出現在搜尋結果較
前面的好位置-這下廣告可以改成Are you paying for Yahoo了!

5. 因應不景氣,東森集團決定,自下個月起,旗下員工每周一律上
班六日。而為避免違反勞基法每周工時四十小時的規定,需要打卡的
部門在星期六上班時將以簽到代替打卡-這算什麼?掩耳盜鈴?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

進步的代價
王冠棋(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行銷的模式中有所謂的 4P,可以視為行銷的核心議題,所謂 的4P是
指產品(product),推廣(promotion),價格(price),通路(
place) 等四項,而在現今追求更完美服務以及便利生活的今天,通
路的完整性以及豐富性是越來越重要了,甚至有掌握通路就掌握一切
的說法。

以上的4P模式在傳播產業特別是新聞的生產過程其實也是適用的,而
所謂的通訊社以及大媒體其實就扮演了資訊樞紐的角色,長期以來美
聯社、美國合眾社、法新社、路透社以及CNN、BBC等提供了世界許多
國家主要的「外電」,由於這些大媒體掌握了從採訪、編輯、乃至於
傳輸的有利位置,因此許多外國媒體也視其為重要的消息來源而依賴
甚深。

傳播帝國主義的研究中,學者提出了「中央」以及「邊陲」資訊資源
分配不均的概念,從這些大媒體以及通訊社的組織我們可以體會到大
部分的所有者以及高級主管、工作人員大都來自於西方的成長背景,
受到西方的教育,不言可喻的他們的意識型態也和西方主流意識相吻
合,而在傳輸分配方面,由於建立跨區域的全球資訊網以及採訪網所
必須依靠的是非常龐大的資本,因此非得由大資本家或者跨國企業才
能作到,這些原因造成了許多全球性的大媒體往往以西方的主流觀點
為主要的傳播內容,但是另類的觀點卻因為沒有通道而不見於世。

這次美國政經軍的代表建築物遭到毀滅式的攻擊,而接下來則是美國
決定對恐怖主義宣戰,從國內的媒體面向切入,在第一波的訊息來源
我們可以發現 CNN仍然是主要的資訊提供者,而第二波第三波則漸漸
有國內「自己」的聲音出現,更值得讚美的是有許多反省的另類論述
在主流媒體中展現。

時光倒流,如果我們回顧91年波灣戰爭時的媒體表現,國內的媒體幾
乎是呈現一面倒向美國的情形,在這樣的對照之下國內媒體似乎是有
了進步;但是反思台灣在資訊光譜所呈現的位置,這十年來或許我們
早已擺脫了邊陲的位置而朝中心邁進了,但在邁進的同時不僅有更多
的資訊邊陲國家正在誕生,同時台灣在此過程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向美國等中心國俯首稱臣,放棄自己可能有的主體位置加深了冷戰以
來以美國為想像中心的趨勢。

左翼學者華勒斯坦的核心論述,世界體系的概念,詳細的分析批判了
中央與邊陲的宿命關係,其中的一個部分華勒斯坦說明了發展的過程
中先行者必須不斷的提昇自己產業的進入障礙,並在此同時進行壟斷
以確保其極大化的利潤,放在媒體資訊的面向來看似乎也是如此,美
國為首的西方通訊社以及大媒體為了維持其利潤的極大化而憑其強大
資本進行長期壟斷,結果使得媒體資訊的發展產生了趨同的效果,也
就是單面的以西方的價值觀為主要的傳輸內容;當台灣努力發展試圖
成為世界上不管在生活或者資訊富裕的一群時,在這個向外開放的過
程中我們的確比以前更有錢了,同時資訊、學術論述也比以前豐富許
多,但是我們的豐富生活以及資訊到底從何而來的呢?同時我們是否
真的能超英趕美,有朝一日在這樣的體系下和美英等資訊強國一決雌
雄?還是其實我們只是盡力使自己「很像」西方而已呢?所謂的在地
聲音,台灣的觀點除了是否更「進步」之外,其實背後有更錯綜複雜
的權力結構值得我們加以思考。

▉▊▋▌ ▍ 媒 ▍ 工 ▍ 作 ▍ ▍ ▌▋▊▉
⊕∮⊙◇★☆

記者的參考書
Richard(新聞工作者,依作者要求方式署名)

前些日子美國發生 911事件,殘酷的畫面透過電視一遍遍地轉播,讓
世人瞭解到恐怖份子的威力,不過這也讓平常默默耕耘的編譯有大顯
身手的機會,儘管如此,整個報導工作仍需要其他記者藉由解釋性新
聞來加以配合。

由於事涉恐怖主義,到底何謂恐怖主義?為何阿拉伯人如此憎恨美國
人?以色列的立場又是怎樣?如果不是對於國際關係有相當認識的民
眾一定不容易理解,記者也是人,他們到底從哪裡找資料呢?

聯合報系所屬的聯經出版社早在十年前就出了一套「新聞辭典」,它
蒐羅聯合報新聞中所有的解釋名詞,諸如恐怖主義、五角大廈等名詞
裡面都有,儘管它是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新聞用語工具書,不過因為聯
合報系未能即時更新,而且裡面的名詞大部分都沒有英文譯名,洋洋
灑灑的10輯並非依照詞彙的類別安排,所以在找尋時會比較不方便,
現在已經很少看到有人使用這套工具書。

另外,書泉出版社在五年前也仿效日本,出了一套「現代用語導讀」
,其中包括「國際關係暨國際組織」、「政治/外交/法律」、「經
濟/產業/經營」、「社會/生活」、「現代資訊」、以及「體育/
娛樂」等六大類,內容包羅萬象,而且由於書中皆聘請該領域學有專
精的博碩士撰文,並在有限的篇幅內做最詳盡的闡述,所以相當適合
新聞工作者的需要,只不過目前市面上已經越來越難看到了。

新聞界大哥大的中央社,其所出版的「世界年鑑」應該是每位記者必
備的工具書之一,因為自民國79年以來,中央社每年年底都會定期出
版,而且逐年更新內容,除了陳述過去一年間國內與世界各國重大的
人、事變遷之外,還附有國內外各項重要的且具參考價值資訊與統計
資料,例如近幾年颱風警報的發佈、登陸次數及造成傷害人數,裡面
都有詳細記載,這也為記者省去不少歸納、整理的功夫。

不過,我覺得「世界年鑑」最大的特色在於它後面附有相當完整的「
名人錄」,幫助記者打探採訪對象的「底細」,無論是政府官員、民
意代表、學者專家、工商企業菁英、文化藝術界等傑出人士的出生年
月日、學經歷、地址裡面都有非常詳細的介紹,就連李敖、蘇志誠等
具爭議性人物的資料裡面都有,相當有趣。

新聞工作是每天與時間競賽,而要做出完整且深入的報導則必須要有
工具書的配合,假如你是線上的記者,請問你有幾本常用的工具書?

▉▊▋▌ ▍ 媒 ▍ 聽 ▍ 講 ▍ ▍ ▌▋▊▉
⊕∮⊙◇★☆

紫藤廬的颱風茶宴─Collin Sparks 訪台補遺   
盧永山(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留言回應

你必須要 登入 才能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