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學鬥電子報第二十三期

┌────────《 2000/12/5第二十三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民族主義或市場全球化?
——談金馬獎的評審團大獎

金馬獎年年在頒,評審水準也年年受質疑。一個資源豐富的常設性獎
項本來就有其逐漸僵固的馴化意義;當頒獎邏輯盤根錯節時,又要藝
術又要商業、又要終身成就又要偶像明星的時候,給獎結果的光怪陸
離實在不足為奇。

有趣的是,今年金馬獎有個「評審團大獎」與「評審團特別獎」,頒獎
人陳文茜直指此獎奧秘,這兩個評審團獎原來是為國片專設的獎項,
陳更譏諷此獎實在是「民族主義保障名額」。得獎人沙河悲歌的張志勇
先生,上台領獎致詞時不甘受辱,大呼國內工作者要勇敢站起來,不
要再領這種丟臉的特別獎。

國片領特別獎到底丟不丟臉呢?在這個好萊塢工業挾帶大量資金侵占
市場達85%以上的國度,國片的處境當然尷尬,行銷通路被好萊塢影
視結構鉅資佔領,製片部門資金寥寥,電影院等映演事業貪圖外片利
潤,國片本來就站在立足點不平等的位置上,怎麼會不尷尬?

好不容易到了自己國內設立的金馬獎競賽裡,台灣影片還要跟一大堆
「假國片」競爭。六部入圍的最佳劇情片裡就有三部港片,香港電影
當初被算進國片裡,那是因為國民黨版的中華民國裡面也包括香港,
為了昭示領土主權,香港電影也可以算進國片;時移事轉,今日的金
馬獎仍不改當初,堅持它的兩岸三地「大獎」身段。

而這個「大獎」到底大不大呢?光是頒獎邏輯的錯亂,就教人懷疑金
馬獎的專業性與格局;一個「大獎」身處在電影工業頹廢的國家,它
又能大到哪裡去呢?而它就算大,大的意義究竟何在?

這樣看來,尷尬的不只國片,還有金馬獎。

金馬獎主席李行每年口口聲聲說希望金馬獎能振興國片,但是國片
積弱不振的因素絕對不在一個獎項的設置上這麼簡單,它牽涉到電
影工業整體環境的問題,更何況這個獎本身還有這麼多政治與專業
上問題。如果我們不能正視台灣電影工業的諸多弱勢,反要譏笑評
審團大獎是民族主義保障名額,這是對電影工作者非常不公平的說
法。

可惜的是,主管當局似乎對電影工業的處境置若罔聞,新聞局的態
度是能不管則不管。例如去年底的新聞局版電影法修正案中,新聞
局將舊電影法第十一條「電影片映演業,應依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之
比率,映演國產電影片」刪除,並聲稱此舉為因應WTO世界潮流。
許多學者皆已指出歐洲各國在簽訂世貿協定時皆有「文化免議」協
定,因為文化侵略後果不可小覷,然而台灣主管當局對此似乎毫不
關心。

台灣電影工業的積弱不振實在是一個國際影視市場全球化/核心國
家化的問題,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中對這樣一個脆弱的工業發出「民
族主義保障名額」的笑聲當然很容易,但是台灣如果真的有什麼民
族主義,為什麼在影視市場與相關政策上,又察覺不出這種民族主
義味道呢?

Our Questions

1. 為什麼要頒電影獎?

2. 你知道奧斯卡金像獎是電影工業為了酬庸,獎勵旗下明星而設置
的獎項嗎?

3. 奧斯卡金像獎舉辦至今,已經成為好萊塢電影界的最重要盛事,
金像獎頒獎典禮已經成為娛樂工業裡面重要的一個「節慶」,如此,
奧斯卡金像獎今日和電影工業的關係為何?它還是一個單純的頒獎
行為嗎?亦或含有更複雜的娛樂、商業功能?

4. 對照威尼斯、坎城、柏林等其他三大影展,有人說這些獎的藝
術性比較高,你同意嗎?而柏林影展近年來一直像奧斯卡看齊,你
認為這樣的「趨勢」有什麼意義?

5. 那麼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電影獎?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 金馬獎最佳導演杜琪峰說:「《花樣年華》我不覺得有何特別,看
王家衛一部電影,就等於看過全部,其音樂和演員永遠無變化。」
喔?但杜琪峰電影我好像一部也沒看過!

2. 金馬獎評審王士弘表示花樣年華完全看不懂。難怪杜琪峰會得獎
,什麼人養什麼鳥。

3. 可口可樂推出電視廣告滿50週年,該公司將廣告片捐贈給美國
國會圖書館,除了美國本土的影片,還有日本、馬來西亞、突尼西
亞等地拍攝的版本。這些廣告還應該捐贈給美國戰爭圖書館、美國
帝國圖書館,不知道有沒有美國侵略圖書館可送?

4. 台視新聞改版人事大變動,日前傳出陳景怡、沈依婷、戴忠仁同
時升新聞部副理,又傳出戴忠仁不升副理。台視新聞部總監陳清喜
表示戴是「代理副理」,「真命天子」還在尋覓。那他玩了半天鼻煙
壺還不是真命天子喔?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

擔憂你的童貞吧:
淺談個人新聞台\免費網頁的商業力與公共性拉鋸

劉昌德(傳學鬥成員)

沒人知道我們去哪,你要是寂寞就來參加。
你還年輕,他們老了,你擔憂你的童貞吧。
──張楚,〈光明大道〉。在《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世紀末的最後一個月,《明日報》個人新聞台的數量已經猛漲至12234
台、新聞數量飆到了88409則,而且還在不斷地增加中。即使每則新
聞只花三十秒瀏覽,也要超過一整個月不眠不休才能看遍;而且,這
還不算每個新聞台中充斥的無數留言。只是因為寂寞就參加的人潮,
所帶來的資訊氾濫程度令人詫異。

抓準了廣播Call-in與電視談話節目所培養出來的全民發言慾,做
為網路原生的《明日報》,的確善用了網際網路中虛擬空間的特性,
創造出台灣其他主要電子報(如:中時、聯合)所沒有的特殊版面
。只要你願意,無須付費、不限身份、台數不拘,《明日報》提供
伺服器空間,讓你發表各式言論;從個人私密情感與怪癖、到核四
爭議或兩岸統獨的爭議都無所不包,更不會有任何審查。而且《明
日報》還貼心地為站長準備多種「加值服務」,除了簡單的分類索
引與站台檢索功能外,最近更免費替個人台發行電子報,一併解
決個人站長無法開拓讀者的困擾。

當真「百無一用是書生」。傳播學者嘶吼多年、還一無所成的公共
媒體,只在網路新貴的靈光一閃、大筆一揮之際,就這麼成了。

白吃的午餐?
對於申請個人新聞站台的台長來說,到目前為止,的確是「只享權
利、不盡義務」,端的是個穩賺不賠的差事。不過我們納悶:《明日
報》為何如此樂善好施?從伺服器的空間、軟硬體程式設計、到維
修人員薪資,每一項都結結實實需要銀子;難道網路新貴真的是與
資本家不同,燒錢絕不吝嗇?

首先別忘了,上面所提到那些令人敬畏的稿量,《明日報》付出的
稿費是:零。商業媒體生產「媒體內容」的第一個環節,向來必須
以雇用記者、或是付給自由撰稿人稿費的方式進行,這也就形成了
媒體資本主的一項重要成本:工資。開設個人站台的台長,其實也
是《明日報》的「免費勞工」,不計代價地為《明日報》生產五花
八門的各式內容;而且,這些免費勞工還是基於自己的興趣或理想
,勤奮不懈地二十四小時不停生產,絕對不會像雇員老想著打混摸
魚。

所以,《明日報》為所有個人新聞台長所提供的「加值服務」,同
時也是他們自家商品的「包裝」。將所有「免費小童工」的不同
產品包起來、分門別類,再把「廣告信」(個人台電子報)塞到
消費者的信箱,這樣才會有人上門來到《明日報》買「個人新聞
台」。

其次,對網路電子報來說,更重要的事情當然是「點閱率」。作為
營利的商業媒體,以「內容」吸引讀者或觀眾,然後再將這些讀
者或觀眾所形成的「收視率」,賣給廣告商,是最為天經地義不過
的事。個人新聞台的台長會公告周知親朋好友,邀請他們上站台
看看,於是《明日報》等於擁有了免費的宣傳人員,增加了整個
個人新聞台網頁的點閱率;其次,個人新聞台的台長與讀者,除
了收看站台的訊息之外,多少會「經過」《明日報》,增加了《明
日報》的流量與潛在的點閱率,也就提高了《明日報》本身的廣
告價格。

最後則是「名單」本身的商機。在個人新聞台開站的台長,會留
下包括電子郵件的基本資料;在新聞台留言的讀者,部分也會留
下相關資料。這些經過不同性質新聞台「分類」的名單,當然能
「打包」賣給廣告主;而且這份包含了每個人不同「興趣」的郵
件地址,可比那些一整包沒有分類的名單,更值錢好幾倍。

勤勞的閱聽人勞工
在傳播政治經濟學「閱聽人商品」的論戰中,曾有學者主張,商
業無線電視台付費製作「免費收看」的節目,其實是用來吸引觀
眾前來「做工」的工具。換句話說,節目製作費是「工資」,而
所有收看節目的觀眾都成了勞工,勞動的產品就是「收視率商品
」,然後電視台再將收視率賣給廣告商牟利。

從這樣的觀點出發,比起無線電視台的觀眾來講,個人新聞台的
站長更像「閱聽人勞工」,而且還是異常勤勞、主動挺身的勞工
。因此,我們對於《明日報》老闆也就不需要感激涕零、認為他
替社會大眾創造了一個多了不得的公共空間。讓我的姿態再激進
一些:既然個人新聞台站長都是《明日報》的勞工,我們應該為
了遭到剝削的「剩餘價值」,向《明日報》資方進行抗爭。

這並不是信口開河的事。據傳,前陣子曾有個人新聞台長進行串
連,透過集體力量與《明日報》高層協商,要求提供更好的服務
–至於最近《明日報》個人新聞台聯合發行電子報的政策,是否
與這項集體行動有關,則不得而知。

善用新科技的公共性
然而,暫且不談「閱聽人勞工」理論在勞動理論中的爭議性,以
目前新科技所能開拓的潛在市場仍未成形、商業力量尚且蟄伏的
狀況下,個人新聞台與類似的免費網頁,其實當中還是存在著相
當大的公共空間可能性。

如果我們務實地看待《明日報》的個人新聞台,只要《明日報》
可以保證這個空間的永續性,未來不會強制要求收費、提高設置
站台門檻、濫賣使用者隱私資料、或是整個轉賣給其他資本主,
而損害到公眾近用這項媒體的權益,則《明日報》從中獲取一定
的廣告利潤,用以支付一定的軟硬體維續與相關人事支出,又有
何不可?

但值得憂慮的是,當網路股慘跌、網路事業裁員與收攤之事層出
不窮,加以《明日報》轉賣傳言一直暗潮湧動之時,我們還是要
擔心,這個網路空間的公共性童貞,會不會在商業壓力下,一夜
之間就消失屈服?在這之前,仰賴《明日報》資本家的個人善意
不足以成事,而要求公共介入的可能性也不高,我們或許必須期
待集體行動,來達成一定的保障。

也就是說,有意參與個人新聞台的「公眾」,在惡質的商業力量還
未能主導發展時,可以結合這整體「社群」的力量,與資方進行
良性的互動與協商,訂立必要的規章與協定,使資方能在不傷害
此媒體公共接近與使用的原則下,進行有限度的商業活動。同時
,所有的站長也能以經營一個社區與社群的心態,全力維護本身
站台討論的品質,真正達到「公共領域」的理想。屆時,或許我
們就會知道這個媒體要走往哪兒,也可以吆喝大夥一起參加。

▉▊▋▌ 鬥 ▍ 陣 ▍ 俱 ▍ 樂 ▍ 部 ▍▌▋▊▉
⊕∮⊙◇★☆

公視「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公共電視自12月4日起,推出「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專輯,每週
一至週五晚上11:00播映本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之參展作品,
共有二十部來自世界各國的紀錄片精選,並於片首特別錄製「與導
演面對面」單元,讓導演自述其拍攝動機、影片主旨、幕後攝製過
程等,讓作品有更完整的呈現。有興趣的觀眾切勿錯失!

播出時間表如下:
12/04《2H》      12/18《大都會討生活》
12/05《雪地隱士》    12/19《怒祭戰友魂》
12/06《團圓夢》     12/20《波西尼亞日記》
12/07《祝我生日快樂》  12/21《越戰未亡人》
12/08《真實電影的變貌》 12/22《王母鄭氏》
12/11《一個人》     12/25《恭迎救世主》
12/12《我的回教之旅》  12/26《曾經是奴工》
12/13《代夫入獄》    12/27《雜耍家族》
12/14《洪水猛政》    12/28《美國吉普賽人:永遠的異鄉人》
12/15《望鄉》      12/29《生命比石堅》
詳情請洽:http://www.pts.org.tw/%7Eweb02/2000dfilm/index.htm

⊕∮⊙◇★☆

臺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所學會《第四屆烏山頭創作影展》

本單位所主辦之影展將於12/1日於花蓮、台北、高雄及南投四地
巡迴展演,這一次的影展以【南方北努克】作為影展主題,相對於
非劇情片經典–北方南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R.J Flaherty)
而衍生出的,希望以不同的形式內容,呈現出不同視野的觀點

台北場地點:聶魯達咖啡館 差事劇場
(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18巷9-10號)

12月4日(一)
19:00~20:00《履歷表》柯能源
20:00~21:30《回聲》吳耀東
12月5日(二)
19:00~20:00《鹿港苦力》紀文章
20:00~21:30《苦力藝術家》陳怡君
12月7日(四)
19:00~20:00《牧師》潘朝成
20:00~21:30《無盡的時光》鄭翔云
12月8日(五)
19:00~20:00《沒有魚的日子》蘇彥彰**
20:00~21:30《金桃阿媽》萬蓓琪**
12月9日(六)
13:30~14:30《百萬大作戰》黃思嘉
14:30~15:30《什錦水果香蕉船》吳靜怡
15:30~17:00《流動島》梁英華**
19:00~20:00《機遇之旅–記紅班性狼瘡》鄭慧玲**
20:00~21:30《暨大風雲》賴勇戎**
12月10日(日)
13:30~14:30《母與女》吳立彥
14:30~15:30《Meya》黃瓀潢
15:30~17:00《我看天花板的日子》許子苹**
19:00~20:00《梅子巷四十三號》陳中宇**
20:00~21:30《添仔的海》黃信堯**
註:「**」代表有座談會

⊕∮⊙◇★☆

親愛的朋友,大家好

Mihu團隊直銷甜柿已一個月,感謝大家的幫忙.
雖然在農會的打壓,青果社的< 關心>,團隊仍一本服務果農的立場,
企圖創造生產者/消費者互動的關係,未來將朝向消費者也是生產
者的果樹認養計劃,創造< 人/土地/勞動/文化>四合一的新環保農
業.
現在,甜柿直銷已近尾聲,最後一波的直銷,在兼及果農利潤與消費
者低廉價格的情況下,團隊與果農達成降價的空間,敬請各位關心
災區果農的朋友大力促銷,在此致謝!

7A6粒裝 500元
8A6粒裝 600元
9A5粒裝 700元
10A4粒裝 800元
(7A即7~7.9兩A極品,以下類推)

訂購專線0926100204 瓦歷斯.諾幹
訂購傳真04-4911048
出貨時間 週一,周五(僅出貨最後兩次)

!!注意!!為減輕運送成本,訂購以十盒以上為準.

訂購單
種類 數量

留言回應

你必須要 登入 才能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