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學鬥電子報—「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解散專題

⊕∮⊙◇★☆⊕∮⊙◇★☆⊕∮⊙◇★☆⊕∮⊙◇★☆⊕∮⊙◇★☆⊕
▉▊▋▌ 傳 ▍ 學 ▍ 鬥 ▍ 電 ▍ 子 ▍ 報 ▌▋▊▉
⊕∮⊙◇★☆⊕∮⊙◇★☆⊕∮⊙◇★☆⊕∮⊙◇★☆⊕∮⊙◇★☆⊕

▉▊▋▌「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 ▍解 ▍散 ▍專 ▍ 題▍▊▌▊▉

∮ 公共化、公共化、決不妥協 「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解散專題

∮ 本期內容

傳播學生鬥陣宣言–
公共化的號角終將再次揚起,重返第二次電波革命

電視公共化是硬道理!!
張時健〈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誰怕公共化?
許立潔〈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轉載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投書
行動 不要投機
林孝信、石世豪、郭力昕(無盟成員)

∮讀者投書
電視台在商言商 理直氣壯?
-成立「公電視集團」,長期為中華隊喝釆加油
黃詩凱〈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研究生〉

∮電波革命尚未結束,協力重返公共領域

⊕∮⊙◇★☆

▉▊▋▌「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 ▍解 ▍散 ▍專 ▍ 題▍ ▌ ▍ ▊ ▌▊▉▊
⊕∮⊙◇★☆

公共化、公共化、決不妥協

∮本事

10月10日,成立約莫兩年的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宣布解散,
主要的原因:尋求更廣大的社會基礎,凝聚下一階段公共化的力量,
並且在此同時對扁政府的政治騙術,提出批判與怒吼。

傳播學生鬥陣認為「無盟」的解散,並非公共化議題的結束,雖然暫時
遭遇挫折,但是也同時是力量再擴大與集結的機會,傳學鬥邀請各位朋
友繼續關注與加入未完的電波革命-廣電媒體公共化。

傳學鬥的立場如下

∮傳播學生鬥陣宣言–
公共化的號角終將再次揚起,重返第二次電波革命

──傳播學生鬥陣媒體公共化宣言
  

「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解散了,一場文化政治上的革命也暫時告一段
落,一句「我們仍會在媒體的領域中努力」道出了「無盟」成員的無奈
;但是這不單單只是「無盟」成員的挫折,也同時給予了台灣社會的政
治、文化、教育等等諸多面向反省的機會。

在這樣的挫折之下讓同屬「無盟」的傳播學生鬥陣成員,更加深地體會
到社會運動中,不同領域的運動團體彼此聯繫支援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傳學鬥也再次確認了台灣社會中政治力與商業力綿密連結的事實,也
因此更加堅定的重申在當初無盟成立時我們所呼喊的,第二次電波革命
-「黨、政、軍、商」全面退出媒體環境的立場。

從台灣社會的媒體環境現狀來看,代表資本力量的大型媒體財團以東森
電霸為代表,正在有線電視產業、電信產業、網路傳播產業急劇的擴張
,似乎有一統商業媒體板塊的決心,從其獲得諸多銀行的聯貸以及政府
相關政策為其「量身訂做」式的鬆綁、制定看來,大財團成為「獨霸」
的媒體巨人的機會甚大,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台灣的民眾到底獲得了
哪些利益、而我們的政治環境又是否因為此番過程,而得到了更多討論
的機會和理性辯論的空間呢?

傳播媒體的存在是人類生活的一個重要部份,尤其是廣電媒體好比空氣
、水、土壤一樣,是屬於我們的公共財產,絕對不允許任何人用獨占的
型式將其霸佔並且營利之,看看這些商業的媒體顯現的盡是速食刺激、
政爭、誹聞、女體、鬼魅,各種病態內容皆可包裝,充斥整個媒體環境
;傳媒再也不是生活反而只是狹隘且灰色地存在於一筆筆的現金交易中
,媒體所謂的文化性、公共性幾乎蕩然無存。

於是,我們看不到屬於公眾的影像,聽不到公眾真正的聲音;邊緣的弱
勢族群,更被屏除於媒體的近用空間之外,淪落為媒體孤兒。

歷史的演進當然是一連串進步意識的抉擇過程,雖然「無盟」面臨了挫
折、媒體私有化的流弊越演越烈,但是這反而再次迫使我們站上抉擇的
浪頭,為了我們共同的理想藍圖,堅持媒體公共化仍是一條必掙的道路
,在這條路上,傳播學生鬥陣將堅持與各位繼續同行。

傳播學生鬥陣一如當初「無盟」成立時所堅持的,將台視華視公共化視
為近程的目標;同時這也依然只是開始,未來必須全面朝向「公共產權
」,「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公共近用」的原則前進,不斷檢
視媒體環境,在電波政策上促使媒體資源早日回歸公民,達成電波公有
的目標,我們深刻的體會到第二次電波革命尚未完成。

傳播學生鬥陣在此再次宣示,媒體公共化的號角只是未盡全力奮戰而後
失敗,但是爭鬥所求之物在歷經下一階段的鬥爭之後必將復臨,我們祈
望各位關心公共化的朋友,不要把一時的挫敗當成永恆的終結,因為第
二次電波革命尚未結束,而只有你的繼續關注,我等所持的正義才會真
正降臨。       

⊕∮⊙◇★☆

∮電視公共化是硬道理!!
張時健〈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二○○二年十月十日,原本是中華民國國慶大喜之日,無線電
視民主化聯盟卻偏偏挑上這一天,又是登報又是開記者會,嚴厲批判扁
政府延宕無線電視公共化進程,失信於民。這是給身處廟堂之高,顧著
放煙火顧金孫的得意政客一盆當頭冷水。

扁團隊刻意擱置電視公共化承諾,執政兩年餘至今,視之儼如敝帚破履
,讓我們對新政府的期待徹底失望,也領會到政治騙術的高明之處。想
當初陳水扁競選總統之時,部份傳播學者為其捉刀撰寫媒體政策白皮書
,對之登上大位不無助益。然而執政兩年有餘,陳水扁對公共化的競選
承諾卻選擇虛晃一招(前新聞局長蘇正平雖對公共化有積極意願,但不久
即隨著內閣改組而下台,日前自曝人去政息之嘆!),對不滿的質詢言辭
閃爍,對強硬的要求默然以對。如今無盟的攤牌給其招來「兔死狗烹」
之譏,不算過份。政客的漂亮面具給扯破並不足惜,但一干學者素有清
譽,如今因積極推動公共化累得「新御用」的渾名,真是不知所謂,不
知所以!

陳水扁固然對公共化政策唯唯諾諾,卻還不敢公開放棄。於是部份在野
民代自以為政治正確,直指扁政府有意控制媒體,是要走國民黨執政時
代的老路;主流輿論跟著不由分說的給公共化主張大扣帽子,行文言說
間盡是黨國幽魂復辟的幻想。可悲的是,這種膚淺的認識在台灣竟真的
有「政治正確」之勢;而真正進步、「正確」的公共化主張,竟被編派
成保守反動的思想。

特別是台灣的媒體,自詡為對抗國家機器濫權的看門狗,公共化政策一
出,便直覺地與國家的負面刻版形象相參照,於是不做功課便搖筆為文
,似是而非的說法紛紛出籠,而結論大多不免是「釋股民營是黨政軍退
出媒體的最佳道路」(聯合報社論,20020102)或「理想性太高」云云。
南方朔等自由派撰稿者,更直斥此舉是不分國家與媒體分際,是錯置兩
方職能的倒退做法(「新御用」一辭,出自南方朔之筆)。讓人哭笑不得
的是,而今事易時移,無盟跳出來嚴辭批判新政府後,這些當初不斷地
汙名公共化政策,給無盟成員胡亂扣帽的「第四權」,卻出現贊揚這些
學者的聲音:或是同情學者處境、或是批評政府欺騙人心。好似恍然大
悟:原來無盟沒有頂泛綠光,是我們用綠色鏡片看人。可嘆!這些媒體
不動腦袋,只出一隻筆一張嘴,封殺了公共論辯的空間,還主導/增強了
不一定正確的大眾視聽。

這到底是什麼狀況?!台灣媒體的亂象有目共睹,人人皆可攻之。但是
論者多只在文本層次上斤斤計較、或是在道德層次上汲汲呼求媒體自律
恢復良心,卻對更高層次的生產邏輯卻不聞不問,或根本表現出擁抱這
種生產邏輯的態度。輿論對媒體生產結構的認識,抱著「自由放任萬事
通」(Laissz faire, laissz passer。註一)的信念,拒斥與此相左的媒
體改革。於是無盟的公共化主張,在台灣遂成為一種政治不正確的論述
,是反自由主義的思潮。就這種膚淺認識,台視華視的問題,應該是要
促其官股釋出於民,其好處一者免除黨政介入、二者增加競爭力、三者
增加國庫收入。

不忍以上說法混淆視聽,我們要提出幾個思考之處:公共化問題可以就
以上三個好處(?)/層次來談。

最低層次也是最現實的說法,是釋股增加財政收益,反之就是購買台華
視現有民股,將於國庫有損。事實上,九十一年的政府總預算歲出有一
兆五千餘億台幣,九十餘億用以購買兩台民股的金額,於總預算不過是
九牛之一毛,但看執政者有心無心。況且預算編列不必全數一次通過,
可分計畫多年執行,如此分攤下來的小錢更是微不足道。反過來說,要
兩台官股全數釋出,在台灣的媒體惡質競爭體制中,不可能賣到好價錢
,於國庫有多少增補之效恐怕難說,更難脫賤賣國產之嫌。

第二個層次,是所謂釋股增加台華視競爭力的說法。台華視現有官僚體
制積重難返,國家的涉入是原因之一。兩台高層人事長久由執政當局指
派,晚近亦復如是,華視為最,多為國軍退休將領轉任。領導階層是否
對廣電媒體事務熟稔,是否具有專業與領導能力,的確堪慮。但若因此
將國家力量全部排除,將股權全部釋出,是倒洗澡水順便倒掉小嬰兒的
做法,更是便宜行事。先不論所謂專業一辭還待質疑,自稱具有專業的
多家電視台經理,先後自稱媒體經營理念必須屈從收視率競爭與廣告收
入壓力下而轉彎或犧牲。如中視董事長鄭淑敏的「蛋白質」之說、TVBS
新聞部經理自認品味高低與收視率高低成反比趨勢。這些具有專業的經
理人未必就能將其頻道振衰起敝,原因在於台灣的商營媒體普遍受制於
市場過小的惡劣競爭環境中,專業倫理與精神為之扭曲。如今讓台華視
再投入此一頻道惡鬥的競爭狀態,是讓台灣的媒體生態更加惡質,是將
兩台推往火坑。

反之,革除官僚積弊的做法,應該是確保人事的任用、晉升、招聘、考
核與淘汰排除不當國家干預。人事的專業化與適度的內部競爭,是維持
整體活力與效率的方法。台華視公共化後,將以公法人的型態運作,運
作透明公開可受公評,一者可取自主運作之利,二者排除國家干預之弊
。三者,公共化的最終目標,是讓現在的台華視與公共合作成為公電視
集團,達成經營規模、互相調節資源配制且適時合作支援, 這才是增加
競爭力的有效做法。釋股不過是任台華視自生自滅,不見得能增加競爭
力。

第三個層次,則是排除政治力介入之說。反公共化最力的民意代表,所
主張的基本道理不過如此。可笑的是,一個反例非常現成:非國營的第
四家無線電視台,其政治色彩綠油油到不行。若以為股權限制條款能補
其不足,則更是亡羊補牢的說法。台灣的股權限制條款,從有線廣電法
(註二)到證交法中都有提到,前者在兩年前已被刪除,提案理由是股權
清查不易;後者執行成效不彰,大股東坑殺散戶時有所聞。從這些現象
來看,限制股權就可限制政治力介入說,是太低估有心人士的能力與太
高估政府執行法令的魄力決心。尤其東森王董數月前曾公開表示,「媒
體是是永遠的執政黨,媒體要支持政府的施政」。,不曉得民營化可排
除政治力之說從何而來?

反之,公共化的兩台,運作受公開監督,而非讓私人收購無從置喙。以
公視為例,少聞有認為其沾染政治色彩的批評。原因或許就在於其運作
公開,人事與財務均攤在立法院與全國大眾面前(上公視網站即可看到)
,現行運作機制也許是未來台華視的一個參考點。若要監督並指正其公
電視集團運作,也才師出有名。我們為何拿王董的政治效忠一點辦法也
沒有,就是因為東森是「他家」的媒體,而不是社會公器,而不是公共
論壇。

我們對媒體的期待,與台灣媒體的表現,有相當的落差。不論是打殺嗜
血的新聞內容、老愛脫戲和趕一窩蜂的八點檔戲劇,或對弱勢照顧的無
能、對提供公共近用的失職,都讓我們感到失望與無力。雖然媒體自律
、媒體淨化的呼聲不時出現,媒體內容的監看與批評亦不缺乏,但台灣
媒體沉淪依舊,觀眾罵聲不絕。反過來看,公視建台之後的成績有目共
睹,可圈可點。其間的差異,不就在產權與結構的問題上嗎?這樣的對
比,讓我們知道在討論台華視的是否公共化的問題時,更要堅定道路。

台灣的商營電視台已經太多,我們不要再添兩個東森頻道,但我們要多
兩個公共電視。電視公共化,才是硬道理!!

註一:這是十八世紀法國重農學派經濟學者魁奈(Fran ois Quesnay)的
說法,可以說是開自由市場經濟學之先,從此這樣的論述深植人心,市
民社會的精神部份也源出於此。不過別忘了十八世紀至今兩百多年來,
許多對自由市場的批評補正多如牛毛。國家的管制不一定會「通往奴役
之路」,尤其我們談的媒體是文化產業。如果說文化是生活的總合與代
表,經濟力與經濟行為不過是支配全部生活一小部份規律,社會的道德
、傳統與人的群群性,亦都是重要指導生活運作的規則。

註二:東森在二○○○年末時,強渡關山修掉有線電視法中的親屬持股
比例限制(十九條)。東森派立委的修法提案中指出:「股份比例清查不
易…」,所以不需要此條法案。當時傳學鬥積極奔走反對修法,無奈法
案終究修過。
⊕∮⊙◇★☆

∮誰怕公共化?
許立潔〈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由於陳水扁遲遲未實行競選時提出的傳播政策──台視華視公共化,為
推動監督無線電視民主化而成立的無盟日前宣布解散。

二年來,無盟的學者主張由國家買回台視華視在民間的股份,透過產權
的轉變將台視華視轉型為獨立超然、內容多元的公共媒體,試圖從結構
面來改造現今台灣失衡的媒體環境,讓各種社會力量能夠在合法公開的
場域進行角力。然而,「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的訴求不僅在大眾媒體
的曝光率低落,「公共化」更是和「綠化」、「政府化」等名詞劃上等
號。

去年年底,在立委林重謨和陳文茜的一場「菜店查某」口水戰中,吵出
了政治人物退出媒體的話題,進而引發「在黨政軍退出電視之後」的論
爭。此時無線電視公共化的議題終於引起媒體的關注和討論;但稍加觀
察大眾媒體對「公共化」的論述,不難發現無論是電視或平面媒體,幾
乎是一面倒的否定「公共媒體」的訴求。

有線電視因考量商業利益而反對公共化是可以想見的(公共化後的台華
視仍以廣告做為收入來源);但和電子媒體性質迥異的平面媒體仍以政
治化(甚至污名化)的角度報導公共化的議題,更值得我們深思。

就公共化的議題來看媒體表現。對公共化的報導,媒體著重在政黨之間
各說各話的朝野對峙,模糊了公共化與釋股的辯論主軸;此外,媒體對
議題的了解嚴重不足,逕自將「公共化」解讀為「把社會的政黨鬥爭放
在媒體裡進行恐怖平衡」、「養虎貽患的途徑」,而報章的社論、短評
和記者特稿更是鐵口直斷釋股民營才是最佳道路。

台灣的媒體過去長期浸淫在政府威權壓制之下,缺乏「公共媒體」的觀
念。一提到要由政府將股份購回,即認定無線電視將成為政府的宣傳工
具;一提到公共電視集團,就浮現內湖公視收視率低落、浪費公帑的刻
板印象。身陷在自由主義的思惟模式中,媒體集團告訴我們:企業化經
營才是有效率的、商業競爭才是促成優質商品的主因… …。但是你我每
天所接觸的私營(商業)媒體,真的做出了質量兼具的內容嗎?

當大眾媒介成為反對公共化的一員時,我們要從哪裡得到參與公共討論
所需的訊息?能夠理性溝通的公共領域又在哪裡?

⊕∮⊙◇★☆

以下則是無盟成員郭力昕等人在中時民意論壇所投之文

⊕∮⊙◇★☆

∮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投書

行動 不要投機

林孝信、石世豪、郭力昕 
我們是「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無盟)的成員,分別在台視與華視董
事會擔任董事職務。兩年前,為了督促並協助落實「陳水扁國家藍圖」
之《傳播媒體白皮書》對台/華視產權公共化的競選承諾,我們接受陳
水扁政府董事席位的邀請。我們希望藉此機會,推動台灣無線電視的結
構改造工程,使政治干預電視媒體的歷史能夠真正終結,讓電子媒體能
夠逐漸成為帶動社會文化進步、而非加速其墮落的力量,也讓經營業績
不振的兩家電視台,找到存活發展的新契機。

 我們對將台視、華視與公視透過立法形成「公電視集團」的主張與具
體作法,過去兩年來不斷加以闡明,但是仍招致從不同角度的疑慮或批
評,甚至於存心不解或曲解。我們不贊同台/華視私有化,原因是官股
釋出後,即便內部企業改造成功,也不免捲入炒作短線的惡質競爭中,
成為另一個扭曲資訊、濫用媒體的社會亂源。然而(還需要我們再強調
一次嗎?)電視頻道難道只能是賺錢歸私及賠錢與否的機器?

 另外,我們從未認同綠藍橘黃式「顏色/政黨/陣營」的庸俗政治標
籤,而是認為長期的、結構性的媒體改造,必須高於特定的政黨利益計
算。但是許多批評的聲音,仍然沿著舊政治文化的經驗與想像,稱台/
華視的公共化為「綠化」,說台灣的任何公共性機制注定失敗,並且稱
我們的董事職務為「政治酬庸」、將我們扣上「挺扁學者」、「新御用
」的帽子。

 我們對這樣貽笑大方的見識與批評不屑一駁,卻對這些過度缺乏視野
的失敗主義者的「台灣經驗」感到悲哀。他們不但缺乏經驗與自信,不
相信公共領域(例如公共媒體)可以創造的理性機制,也沒有能力或意
願看見,台灣社會已經可以出現比較成熟理性的媒體言論,並且愈來愈
多的民眾也渴望能有這樣的公共空間了。若以報紙讀者投書版多年來的
民意做為某種指標,則可以清楚看到,針對各種議題的理性論辯,與具
有反省能力、積極進步的觀點交流,已經使這樣的空間,益發成為推動
台灣社會自我啟蒙的一個準公共平台;而能深切反思的言論不僅來自菁
英,也來自社會各階層的投書。在腐敗媒體變本加厲的惡質競爭下,對
媒體表現抱怨、批判的投書與討論,幾乎無日無之。那些反對、質疑台
/華視公共化的人,對這些投書難道視若無睹?惡質競爭下的電視品質
,他們難道不會皺眉頭?但是他們依然主張黨政軍退出無線電視之後,
要把經營的權利拱手交給財團,把平衡台灣電視生態的最後一個機會,
推進惡質競爭的火坑裡。

 我們當然不會天真的以為,只要出現「公集團電視」,台灣的電子媒
體文化一夜間就忽然能改頭換面、一掃四十年來的電視沉痾,或者,民
眾的公共意識與媒體的公共領域也瞬間形成。文化厚度與公民社會不能
以買賣股票的概念對待,它們都需要時間與耐性,涓滴累積、漸次成長
。參照所有歐洲與亞洲媒體進步國家的經驗,將台/華視改制為公共電
視系統,是給台灣電視文化保留一個未來可以逐步優質、進步、多元的
媒體空間。這樣的文化遠景,還有賴於「公電視集團」出現後的其他相
應之配套制度,以及媒體之間因為良性競爭所帶來的進步可能。但是若
害怕思考與實踐這樣的制度,而寧可貪圖一時之便、將電視改革的最後
契機交給惡質機制,則一切典當之後,就不必再談其他。

 我們坦言,陳水扁競選期間的《傳播媒體白皮書》,「無盟」成員參
與了主要的撰寫,因為我們希望藉著任何的機會,將一個具有進步性與
可行性的媒體改造方案,透過未來任何可能的國家公僕與執政團隊推動
落實。一些急著稱我們為「挺扁、御用」的批評者,可以回想一下,當
時其他的總統競選人,還有誰曾經提過具有進步意義的媒體政策、或者
曾有任何媒體改造的意願?

 但是,僅有意願與競選白皮書,仍是不夠的。我們理解陳總統與民進
黨政府上任後,被迫要花將近兩年的時間與精力周旋於朝野內耗、做為
「政黨輪替」之代價的無奈,因此願意等待。然而若當政權已逐漸穩固
,而扁政府依然繼續延宕媒體改革的時間表,並且不斷以看風向或操縱
性的現實政治謀算,處理影響國家社會深遠的媒體制度時,則我們將不
再姑息。前新聞局長蘇正平在任職期間,曾按照陳水扁競選白皮書的方
向,推動台/華視公共化的政策研議,卻也未見陳總統有任何明確支持
態度;職務轉換之後,曾經公開宣示的這項政策方向,又隨之銷聲匿跡
。我們希望陳總統說清楚,這究竟是扁政府的政策方向,還是蘇前局長
個人的?我們因此向陳水扁政府鄭重呼籲,立即提出台/華視的結構性
改革方案,與分階段進行的時間表,以對自己的競選承諾與對台灣媒體
環境的未來負責。我們也將持續的參與推動台灣的媒體結構改造運動。

(作者林孝信、石世豪為台視董事,郭力昕為華視董事)

⊕∮⊙◇★☆

以下則是熱心於公共化議題的同志對傳學鬥的投書

⊕∮⊙◇★☆

電視台在商言商 理直氣壯?

-成立「公電視集團」,長期為中華隊喝釆加油
黃詩凱〈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研究生〉

亞運棒球項目中華隊表現出色,先是逆轉勝日打入冠軍決賽,又與
南韓職棒夢幻隊纏鬥九局僅以一分輸球,雖敗猶榮。二場關鍵比賽透
過電視轉播,國內球迷同步欣賞,掀起收視熱潮,三家聯合轉播的無
線電視台更是出現不顧協議「競相搶播」的有趣畫面,和亞運開打前
興趣缺缺大聲哭窮的說法形成強烈對比。

自有線電視開放以來,頻道激增,無線電視台經營不易,近年來屢傳
虧損。此次亞運三家無線電視台原本對外宣稱成本過高,打算放棄轉
播;即便在拿到轉播權後,仍對實況轉播關鍵球賽不肯鬆口,擔憂成
本過高,轉一場賠一場。

不過此一姿態和中華隊漸入佳境的表現同步逆轉,先是預賽時負責轉
播的中視,收視率竟在同時段異軍突起,領先大作「舔耳案」的新聞
同業;準決賽時華視停播新聞和八點檔,以「服務觀眾」為名全程轉
播,贏得好評;隔天台視更是不顧先前協議,索性和華視同步傳送實
況,高層「理直氣壯」表示,賠錢轉播,廣告也是「送」給原有客戶
,為的也是「服務觀眾」,展現經營企業的旺盛企圖心。

何以電視台前後態度會有如此劇烈轉變?若說是在商言商的電視台「
良心發現」,不計成本服務觀眾,恐怕不易令人信服。假設果真如此
,那麼擁有台、華視部分股權的銀行和國防教育二部,恐怕都要大聲
抗議,更遑論已是上市公司的中視,其股東更有理由責怪經營者未善
盡全力賺取利潤,盡作賠本生意。因此,關鍵應仍在電視台搶搭收視
熱潮,不需花費額外成本,即使無利可圖,也可贏得球迷觀眾稱讚感
激,大作形象廣告,豈不一箭雙鵰,何樂不為?

但難道台灣民眾想一賭中華隊在國際賽事風釆,竟只能寄望電視台高
層「見風轉舵」的「見招拆招」嗎?若是遇上電視台裁員縮編,或者
經營策略和成本考量等不同立場而無法轉播時,只能在家徒呼負負嗎
?和台灣一同隔海遙望歐亞大陸的島國英倫,其足球風行程度和棒球
在國內景況差可比擬,每遇大型國際賽事,公營電視制度的標竿BBC,
時有空間在商業電視台不願轉播之際,出面服務廣大球迷觀眾,頗受
好評。

日前也有讀者投書期望內湖公視出面洽談轉播事宜,此一建議反應民
眾對能夠「穩定」收看中華隊國際賽事轉播的殷切需求。無線電視資
源本屬全民共有,利用公共資源滿足民眾需求天經地義。筆者以為,
若能將公視結合官股超過半數的台、華視,成立「公電視集團」,充
分彼此資源共享,發揮綜效,如此則不必每遇精彩國際賽事,民眾只
能將希望寄託商業電視台高層「服務觀眾」的熱心程度,而能享受身
為電視觀眾應有權益,全力為中華隊喝釆加油。

⊕∮⊙◇★☆
電波革命尚未結束,協力重返公共領域

無盟的解散並非公共化運動的解散,而公共化運動的鬥爭空間也從未
消散,電霸集團壟斷之勢橫阻在前,羶色腥的節目內容直衝耳目,自
由放任之下的台灣媒體有什麼特長之處值得讓我們驕傲的嗎?所以傳
學鬥呼籲與我們同在的朋友們,公共化之路尚未結束,請與我們集結
在一起,對下一階段的公共化作出努力吧!

⊕∮⊙◇★☆

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40&which=category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ms10800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scs
http://tw.letter.yahoo.com/Social/scs.left/
http://gpaper.gigigaga.com/ep_publisher.asp?p=schlafen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index.html
http://mypaper1.ttimes.com.tw/note/index1st.php?First_E=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留言回應

你必須要 登入 才能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