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二九八期

《媒來稿》

失去讀者的信賴 報紙還剩下什麼
文/Brandon 媒體工作者

話說新加入C報2個月,直屬主管即因理念與高層不合,農曆年過後,主動遞出辭呈,且不接受慰留。

他在寄給團隊成員的信中說:

即使未來過著一簞食一瓢飲的生活,本人也決定堅持原則與理想。

當天傍晚,與他在公司外頭的陽台聊天,這位在財經媒體工作超過15年的資深前輩,淡淡地說,原本沒有辭意,但近日的諸多紛紛擾擾,讓他作出這個決定。他也稍微述說他的理念,以及一些他對記者工作的看法和經驗,「失去讀者的信賴,報紙還剩下什麼」。

當然,我不完全同意他的全部論點,例如記者只要有專業就不怕失業云云。但我不能不說,在報業不景氣的年代,還會將公共利益或小民見解常掛心中的媒體工作者,恐怕愈來愈少。這位主動辭職的主管可能是一位,另外,我初入社會在E報工作的第一位主管,可能也是另外一位。

諷剌的是,這二個人當中,一位如前所述,農曆年之後,暫離媒體圈,原因自然是無法認同高層傾向「市場」甚於「政策」的編務走向。另外一位,更早在農曆年之前,毅然決然向離開工作12年的報社說再見,帶著莫大勇氣,中年轉業。

再回想起剛接到伊媚兒的當下,我正在中央銀行記者室,心中只能用「五味雜陳」來形容。當天稍晚,一個同業聽到這個消息,說了一句:要堅持理想,就不要來當記者。

或許說的沒錯,在現在的媒體環境,不論電子或者平面,心有戚戚焉的同業或者朋友,恐怕居於多數。但你總是要問一句,除了薪水,你還期待從記者生涯中得到什麼?除了消極以對,你還能不能再多作什麼?

《當代》雜誌102期曾經介紹一位社會主義者Kent MacDougal,如何在《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等資本主義報業工作超過20年。MacDougal認為,資本主義與資本主義報業,在目前所能做的,就是吸收激進的新聞人才,讓他們檢討出貧窮、種族性別、環境與其他的社會病症,其真正的結構性因素是什麼。同時,這個策略也可以增加報紙的內容與深度,吸引更多受過良好教育的讀者,使得廣告商可以接觸到更多心靈開放的讀者。

這是令人滿意的答案嗎?我不知道。但能肯定的是,類似論點沒有在主流報業中,獲得充分討論,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Pages: 1 2 3 4 5

留言回應

你必須要 登入 才能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