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二九五期

    本期內容

  • 編輯室報告:消費最美、卡債相隨
  • 本週媒大事
  • 傳學鬥2006春季讀書會
  • 媒活動:INPUT 2006: 世界最有創意的電視節目

編輯室報告

消費最美、卡債相隨

近來「卡奴」成為熱門的社會問題語彙,不論是行政部門、在野政黨、還是媒體,都對此議題展現高度關注。然則,三者在論述卡債問題時,卻都一味地避重就輕,僅僅針對單一的發卡機制或著個人消費行為提出批判、而未深入檢討宏觀層次的金融體制甚至是整個消費社會結構問題。

先就行政部門來看。日前金管會公佈一份調察數據,指出台灣地區卡債族支出特性:非民生支出佔所有支出的64%,其中以百貨公司、酒店/KTV所佔比重最高。於是金管會主委龔照勝便大放厥詞,要「卡債族為自己行為負責」。但這種個人責備式的論調,猶如指責受暴婦女衣著暴露、行為不檢點一樣地荒謬。

卡債問題只是冰山一角,底曾更大的是整體金融制度運作的缺失。在一九九八年本金融風暴後,政府政策便以「整頓金融積弊」、「提升金融機構效率」等訴求,鼓勵金融業進行併購。當時各界輿論一致支持,短短三年內造就了國泰、富邦、中信等三大金控公司;但整併後的大型金控公司卻犠牲了中低階層取得借貸的金融服務權。現在連一個簡單的存放款手續,銀行都要評估你變現的價值有多少,再決定是否借款給你。這就是金融政策的問題,盲目推動銀行購併,卻忽略了可能造成的負面社會影響。

那麼,媒體在卡債問題中又扮演著什麼角色?可曾發出任何警語?不妨打開電視觀看,各種各樣的信用卡、現金卡廣告充斥其中:「想要支領現金嗎?現金卡幫助你完成人生的美夢。」或著你可以轉到購物頻道:「馬上擁有有當季最嗆紅的流行商品,只要加入會員,就能享有最低折扣優惠….」這就是消費社會!媒體藉由報導各色各樣的時尚名人,塑造各種流行生活風格。在物慾横流的世界中,它一再提醒你「消費即存在」。然而,當你沈溺其中無可自拔時,它卻落井下石,將你徹底的汙名化。於是類似楊蕙如這種,以小人物之姿對抗龐大銀行體系的「英雄」出現時,便被眾多卡奴視為「卡神」,替自己出了一口氣。

換個角度思考,「消費」本質無錯。然而非理性的過度消費應當如何看待?銀行放款應屬於經濟成長之調節功能,但是銀行業的惡性競爭早已使得逾放比急速竄升,龐大呆帳讓銀行嚐到苦頭,債爆消費讓卡奴成為社會問題。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拜物的消費生活好似病毒般擴散,強迫症似的不理性消費,並沒有完成再生產的功能,而是呈現恐怖的失衡狀態。雖說所有生產鍊上的關係者都有責任,然而,當媒體一面倒地汙名化卡奴,或著反批政府、銀行舉措失當時,似乎總是缺少那一種自省,反身思考媒體自己也是造成今日卡奴問題的一大幫兇?

政府、銀行、媒體共同建構了今日的消費社會。消費可以是「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但一切後果請自負。

Our Questions:
1. 媒體中的流行時尚新聞,是否影響了你的日常消費習慣?
2. 當你看到卡奴的相關報導時,可曾思索過,卡債問題完全是消費者個人造成的嗎?個人責備論的批判是否恰當?

Pages: 1 2 3 4 5

留言回應

你必須要 登入 才能留言回應。